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案例
 

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案例

发布时间:2019-01-25 05:05:52 影响了: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归根到底,它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乐学”的环境与氛围。在这个“情境”中,既可以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形象,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又可以展现学生的智力和生活背景,鼓舞学生自主探求。
  那么,语文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促使学生以学为乐?本文拟以李镇西老师的课堂教学为例,略作说明。
  
  一.联系旧知创设情境
  
  这里的“旧知”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积累。
  作为学生,虽然生活阅历并不丰富,但他们同样以幼稚而纯真的心渴望生活,并从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积累了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要把教材中呈现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朱熹所说的“虚心涵泳,切己体察”也正是这个道理。
  同时,教师还应当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加以联系、引伸、拓展,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建构起新的知识。
  李镇西老师非常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唤起他们的激情,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教学《孔乙己》一文的过程中,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是在中秋节前后“秋风一天凉比一天”的时候被打折腿的遭遇时,忍不住这样由感而发:
  “‘秋风一天凉比一天’,我读到这里,深深地感到人心也是一天凉比一天,社会也一天凉比一天,孔乙己的生命之火更是一天凉比一天!你(指学生)刚才说秋天是死亡的季节,但实际上对人们来讲,秋天本来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而在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孔乙己连自己的生命都难以‘收获’了,等待他的只有――死亡!读到这里,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心的读者都会感到心情的沉重。”
  这里,教师利用秋天这样一个在学生心目中象征着收获的特定的季节,采用对比的手法,让学生在深刻地感受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并赋予其同情的同时,加深了对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冷漠社会的认识。
  
  二.借助媒体再现情境
  
  这里的媒体主要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再现特定的画面与音乐,借此达到渲染情境,激发情感的目的。
  教师借助图画可以使课文相关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运用得当,能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而音乐,可以激荡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是课堂教学中渲染情境,创造氛围的一种重要手段。
  图画与音乐与语文的相通之处是,它们都是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情达意的,图画与音乐选择得好,就可以把音画语言与课文语言沟通起来,真正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各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教师选择图画与音乐首先应当以课文内容为依据。
  李镇西老师在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时,适时地用多媒体打出一组托尔斯泰的照片和他住过的小屋以及树林中朴素的墓地。随后充满感情地说:
  托尔斯泰这个树林,原来是他外祖父的庄园,后来托尔斯泰在那里住了几十年,他在那里生活,恋爱,写作,一直到他临死之前出走。托尔斯泰是一个极富人道主义情怀的人,在这个院子里面,他做了很多事,他为农奴的孩子免费办学,给他们编教材,为他们写童话,甚至在树林里面的这个小屋子里,他愿意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最后他希望死了以后葬在这儿。所以刚才那位同学说,这几棵树是托尔斯泰生命的见证,而我要说,这几棵树是托尔斯泰不朽的生命!因为它们和托尔斯泰一样的朴素,也一样的永恒!
  在带领学生自主阅读、多元阅读的基础上,李老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一员,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由衷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正是由于李老师自然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因素,并有效触发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才使这一课堂充满了民主与尊重的气氛,甚至使一开始并不喜欢这篇课文的同学不仅爱上了作者、爱上了托尔斯泰,也爱上了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利用音乐渲染气氛是我们不少教师采用过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课堂音乐的选取应当考虑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切合。
  在教学《赞美》一诗时,李镇西老师较好地利用了“九・一八”这一特殊的日子,并恰当地利用了钢琴协奏曲《黄河》,通过激情朗诵,在课堂中营造出了凝重而又庄严的氛围,可以说是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三.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按一定的要求扮演文中的角色,可以让课文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或者师生共同)扮演角色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教师用得最多也最简便易行的是分角色朗读,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可以先让学生分析讨论后再进入角色进行阅读,然后请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皇帝、大臣、骗子以及小孩,并可安排一人以故事陈述者的身份朗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引导学生对同学的朗读效果加以点评,更能够加深对于文中人物形象及寓意的理解。
  李镇西老师除了自己有过硬的朗读水平外,还非常善于利用教材,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进入作者或者文本主体角色,以更好地体会诗文情境,这可以从他的许多课堂中找到例子。譬如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时,由于前面刚刚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不少同学还沉浸在毛泽东词的豪迈之中,所以一开始学生齐读时大都用声音高亢、气势宏伟的语气朗读,效果很不好。李老师就通过介绍徐志摩的有关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境:
  徐志摩早年留学美国,……后来转学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徐志摩天生有着诗人的特质,剑桥的生活与景色唤醒了他浪漫的文学情怀和超人的语言天赋。后来他自己曾说,在康桥那段时间,是他最快乐同时也是最感到人生痛苦的时期。这两种相反相成的情绪在心中起落激荡,最后都化作了他笔下的文字,散文或诗。徐志摩曾三度游历剑桥,分别写下了《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等不朽名篇。关于康桥和他对康桥的情感,这里我给大家读几段他写的文字,这几段文字选自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学生们被李老师朗读的片段紧紧地吸引住了,同时也被徐志摩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在此基础上,李老师接着说:
  他对着夕阳跪下了!你们听到这几句,就能理解为什么他对金柳是那么的眷恋,为什么他会把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在他的心里,康桥是他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要怀着一种温柔眷念的情感,要读得轻柔一些,舒缓一些,比如开头第一节,这样读是不是更好些?
  随后教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体会。教师则重点引导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过程中,进入角色,体会作者的情,感受诗歌的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和学生一起吟诵,引领学生体会诗歌情境并最大限度地逼近诗人的灵魂。
  扮演角色的方法其实是很多的,有些教师根据课文故事性强、情节紧凑的特点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进行片段表演,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有时候教师通过让学生将故事改编成课本剧的方法,也可以有效地进行角色训练。
  李老师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通过富有创意的角色设计,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进而贴近作者的精神世界。事实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真正地走进了作品,走进了作者,走进了鲁镇。
  
  四.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离不开教学语言,离开了教学语言,教学情境也就无从创设;即便是有了某种不需要语言的情境,也不能发挥其情境教学的作用,因而也就无法实现其作为教学情境的价值。正因为如此,前面所述的联系旧知创设情境、借助媒体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同样是在教学语言的支撑下得以创立的;而且,这些情境的成功创设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应归功于教师教学语言的锤炼。另一方面,较之其他几种或多或少受时间、空间、人力、物力限制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运用教学语言描绘情境是最简捷、方便、经济的教学手段。
  从描绘情境的角度看,教学语言的锤炼应当侧重从准确、简洁、富于理趣三方面入手。
  教学语言的准确美,体现在讲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使用语言文字的准确性上。
  教学语言的简洁美,就是要做到“有真意,勿卖弄,去粉饰,勿做作”,它的前提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
  教学语言的理趣美,是指教学语文含蓄隽永,回味无穷,既有深刻的哲理,又有丰富的趣味。
  李镇西老师是非常注重教学语言的锤炼的,他的课堂注重民主,讲究平等对话,他的教学语言较好地体现了准确美、简洁美,特别是对学生发言所作的点评以及适时引导。而当他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在讲课结束之前,则往往能用极富激情的语言描绘情境,坦陈观点,启迪学生思维,反映出其教学语言的理趣美。
  教学《沁园春・雪》他这样结束自己的讲课:
  青年毛泽东的理想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我们和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学习,但他晚年的悲剧,应该而且也可以通过民主制度避免。我们当然不应该苛求80年前的毛泽东,但历史进入21世纪,今天的我们应该拥有一种民主的情怀。如果老想着去主宰别人,必然走向强权,当今国际政治也是如此。人类进化到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知道,无论自然界的运行,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最好的局面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李镇西老师的课,似乎没有精致的设计,但却自然天成,处处透着精巧。他从不刻意去运用新理论、新教法,却总是让人发现他是新课程理念的自觉先行者,同时也是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有效实践者。正因为如此,他的课不仅能吸引所有的学生,而且也能吸引不同的教师。虽然褒贬不一,却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撷取李老师讲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几个片段,显然不是李老师刻意为之,也不能概括语文情境教学的全貌,但笔者仍希望读者能从中发现情境教学的意义,并对李老师的讲课魅力有所感受。
  
  朱伟平,教师,现居浙江上虞。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