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王安石变法新评】王安石变法评价总结
 

【王安石变法新评】王安石变法评价总结

发布时间:2019-01-29 04:10:12 影响了:

  [关键词]历史教学;王安石变法;背景;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A)-0061-01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其内容主要包括:“一均输法;二农田水利法;三青苗法;四募役法;五方田均税法;六市易法;七将兵法;八保甲法;九保马法;十军器监法。”虽然历史学界大多数人都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次失败的变法活动,但笔者认为,从社会关系调整的角度来看,王安石变法无疑是成功的。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庞大的官僚机构。《中国通史》(范文澜、蔡美彪著)中有这样一段话:“宋统一后,旧官加新官,已经形成为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真宗以后,官员不断增加,机构更加庞大,取士越来越多。成平三年(公元1000年),真宗下诏说:‘去岁天下举人数逾万人,考核之际,谬烂居多。’但这年,真宗亲事举人,仍取进士、诸科(包括屡试不中者)共1800多人。”由此可见,如此庞大的官僚机构,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也为贪污腐败埋下了隐患。
  
  2、亏空的中央财政。据《辽史》记载:“(重熙十一年)闰月癸未,耶律仁先遣人报,宋岁增银、绢十万两、匹,文书称贡,送至白沟。”《宋史》中也说到:“传至真宗,内则升中告成之事举,外则和戎安边之事滋,由是食货之议,日盛一日。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两陲,费累百万,然帝性恭俭寡欲,故取民之制,不至掊克。”北宋对辽、西夏作战已耗资不少,又要给两国付岁币,加之中央对各级官员贪污问题处罚不严,中央财政则处于亏空状态。
  
  3、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据《宋史》记载:“(仁宗初年)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续资治通鉴长编》)、“官僚乡绅有产而无税,百姓无产而有税”(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成为当时社会普遍的现象。
  
  4、阶级矛盾尖锐。由于要支持庞大的官僚机构运转、支付岁币、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等原因,导致北宋“国用不充”,解决财政危机的途径则是大肆增加赋税,而繁重的赋税则造成百姓生活困苦,导致阶级矛盾尖锐,进而引发了农民起义。“从仁宗初年开始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四川等地发生过暴动。”(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二、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1、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尖锐的阶级矛盾,稳定了北宋的统治。在王安石变法前,北宋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而王安石变法后,农民收入得以增加,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如,《宋史・李定传》中记载:李定,字资深,扬州人。少受学于王安石。登进士第,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二年,孙觉荐之,召至京师,谒谏官李常,常问日:“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何如?”定日:“民便之,无不喜者。”
  
  2、增加了财政收入,使北宋的财政问题得以解决。由于长年对辽、西夏作战和付岁币,北宋财政亏空,而王安石变法后,“国库、州县府库,无不充衍。”
  
  3、限制了豪强兼并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在主安石变法前,北宋土地兼并问题十分严重,而随着市易法和方田均税法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对土地的兼并,保护了中小产业者的利益,兴修水利、提供贷款等举措则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三、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王安石变法历时十五年,最终由于贵族势力的反对而终止。我们该如何对其加以评价呢?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变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社会关系的调整,主要是阶级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往往具有短暂性和非延续性的特点;另一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对生产关系加以必要的调整,当这种调整以改革变法的方式来实现时,必然具有持久性、延续性的特点。
  从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来看,当时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生产关系能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而是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问题,这就决定了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其不可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而只能是社会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固然具有短暂性的特点,但就调整后的实际效果来看,王安石变法并非是失败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