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论对话 .mobi【论对话】
 

论对话 .mobi【论对话】

发布时间:2019-04-07 05:35:23 影响了:

  这里谈的不是外交辞令中的“对话”,也不是谈判桌上的“对话”,而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种新颖有效的方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这个变革触及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承受过多的变化之后,人们的行为准则、心理定式、价值取向必然受到冲击,产生振荡。由于年龄、经历、文化、社会地位乃至利益的差异,不同的人们对改革与开放、形势与政策、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认识,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迫切希望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人们渴望对话,渴望听到和看到精采的对话。
  和青年对话就是和时代对话
  最近几年,由于工作需要,我先后在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大型企业、部队基地、高等院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职业使我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尤其是青年。
  1983年,我在一大厂任党委书记。一批大学生到厂里搞调查,调查结束时他们提出要考察一下党委书记的素质。他们给我提了200多个问题,并“约法三章”:第一,不听定调的政治灌输;第二,必须讲真话;第三,要求当场提问当场答。对此,我也提了三条要求:第一,我是做实际工作的,水平有限,满足不了的地方,请谅解;第二,我这个人从来都是讲真话的,但我不要求你们都相信它是真话,因为你们当中肯定有人不相信;第三,当场提问当场答,你们会有失言,我也会有失言,不要抓住一点无限上纲。讨论中要有一个良好的相互信任的气氛。对我的提议,大学生们热烈鼓掌,表示同意。从此以后,我就按照这几条原则同青年“对话”。几年来,我同青年朋友面对面地“对话”200多次,青年们给我写了4000多封信,向我提出7000多个问题。几年的“对话”实践使我深切体会到,青年是社会上最敏感的一部分人,是时代的晴雨表。社会上任何微小的变化,在青年中都会引起不同的思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之一,就是对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心理现象作出及时分析,并妥善处理,避免对改革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达到个人、集体、社会的心理和谐。我们同青年对话,实质上就是同时代对话,回答青年提出的问题,就是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了解青年所思、所想、所求,也就扣住了时代的脉搏。
  “对话”中要承担多种角色
  一次“对话”,少则十几人,多则上千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自己的立场。他们各自把“对话”者放在不同的位置上。给我来信的青年中,求教探讨者有之,友善幽默者有之,挑剔刁难者亦有之。我将青年提问题的出发点分为四大类:问问你,考考你,求求你,将将你。
  所谓问问你,就是家庭、单位、社会在变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引起青年的思考,他们一时理不清头绪,放在心里憋得慌,遇到长者、能人、领导,就要提出来请你解释回答。比如,邓小平提出理想教育,他们就问:为什么有些青年对理想信念不感兴趣呢?我是这样回答的:因为“四人帮”搞假共产主义,欺骗和愚弄了人民群众,所以现在有些青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有些地方分房比建房难,小孩入托比老子入党难,帮老婆调工作比找老婆难,你如何解释?我回答:现实的难,可能比你们提的还要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想,手中有权解决这些难的人如果也有这么多难,这些难可能解决得快些。1985年“5.19”北京足球事件后,有青年问我,你对曾雪麟教练辞职怎样评价?我的回答是,一个强者,既应在需要时激流勇进,也应懂得适当时激流勇退的道理,曾雪麟在力不从心时毅然辞职,体现了改革时代的精神,我为曾雪麟的辞职叫好!
  所谓考考你,就是青年对给他们作报告的人都持一定程度的怀疑态度,他们不相信别人吹出的人物,总要自己亲自试一试,看看你的水平有多高,看你是不是打官腔。如果你的回答使他们满意了,他们就对你信服佩服了。在一次与青年的对话中,有人当场问我:你与步鑫生,谁的贡献大?我回答:步鑫生是著名改革家,我是一个普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贡献不等,但目标是一个。他们接着问:步鑫生5分钟就能决定处理一个工人,你5个月才能转化一个人,你对此有何感想?我回答说,现代企业管理有四种手段:行政、法制、经济、教育。我主张综合运用,步鑫生5分钟能处理一个人,我5个月转化一个人,如果两者结合,就显得我们的企业管理完善而有生机。
  所谓求求你,就是青年的要求与意见没被领导接受,他们希望借名人或报告人之口说出支持他们的话,以作为迫使领导收回原来决定的武器。这样提的问题,有求求你的性质,如果你的回答与他们的想法一致,他们的反响最强烈,甚至站起来高呼。譬如,一些爱跳舞的青年问:“你对迪斯科怎么看?”我说,迪斯科有强烈的节奏,无固定规范,跳起来可以自由发挥,很能体现青年朝气蓬勃的劲头,有时代感。一些不爱跳舞的青年又问我;单位规定限期扫除舞盲,消灭死角妥当吗?我回答:允许人们成为舞林高手,也允许人们甘当舞盲。
  最后,所谓将将你,是极个别青年朋友,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成见,有一种反感情绪,对政治报告厌恶,有时来听报告专门找茬,挖苦讽刺出难题,让你回答。对此,我仍然以诚相待。有一次我给大学生作报告,接到一个条子,上面写了几个问题,并且将我的军说,你敢当众回答吗?条上的一个问题是,“政治部政治部,不如我们,小卖部,你们不卖油不卖醋,玩笔弄墨搞干部,今天喊打倒,明天喊拥护,一夜就转一百八十度。这是不是你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真实写照?”我当众回答:“四人帮”时期确有如此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大大改变,今天还在改变之中。当然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不能迁就忍让,一味迎合,对一些错误的思想,一些涉及原则问题的错误观点,一定要理直气壮地提出批评。
  “对话”引起的一些观念突破
  “对话”,由于它自身具备的时代性、真实性、群众性、知识性等特点,的确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方法之一,是对我们某些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突破。
  首先是新时期民主观念的突破。“对话”易于创造一种自觉自愿的反思气氛,大家追求的不是谁胜谁负,而是真理。所以,“对话”很能体现民主、自由、平等精神。高度民主既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又是我们的手段,这种民主关系在“对话”中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领导者要与群众对话,你就要了解群众,你就要与群众平等相处,你就要有宽容的大将风度,你就要在平时的工作言行中以身作则;否则,“对话”就无法进行。各级领导都深入基层与群众“对话”,并接受群众监督,是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整治官僚主义顽症的一剂良药。这样做,我们的民主生活就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其次是现代教育中疏导观念的突破。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疏导是单方向的,往往是领导讲群众听,群众必须遵循领导规定的轨道,而事实上,领导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被领导者也不是全无真理。而“对话”有问有答,问中有疏,答中有导,你来我往,可以互相倾听和思考对方的意见,体现了现代教育双向疏导的特点。现在的青年自称是“全频道”、“立体化”、“多功能”,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工作者也必须具有“全频道”、“立体化”、“多功能”的本领,才能与他们匹配,发出共鸣。否则,还是老面孔、老一套,你就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第三是思想政治工作时效观念的突破。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不仅是方法问题,也是世界观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不在于谈话上百次,家访几十次,大型报告多少次,停产学习多长时间……而要看最终解决了什么问题。在现代化的工作节奏中,不能随便占用工作时间找人谈话,更不允许停产做思想工作。而“对话”这种灵活的形式却不太受限制,人数可多可少,时间可长可短,地方可大可小,只要沟通了双方的思想,促使他们沿着正确方面去思考议论,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中国的孔夫子与他的学生对话,由其弟子及后人汇编成一部《论语》,共500多句问答,1万多字,在中国流传2000多年,家喻户晓;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歌德的谈话录、马克思和他女儿们的对话都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这说明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对话”这种形式。我们为什么不能请有阅历的革命前辈、各级领导和理论家、思想家都来回答青年提出的问题,同青年对话呢?我们应当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编纂一部饱含“真、善、美”的新《论语》,它不仅指导青年们的行动,同时也能净化语言,成为我们民族历史性的思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