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区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区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19-01-13 16:34:39 影响了:

  摘要: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通过加强社区建设,促进人的身与心和谐,实现人的家庭和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进一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正是从社会和谐建设提出的背景,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谐社区建设的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社区 和谐社区 社区建设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
  近十几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却不是群众意见最少的时期。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必须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过党的多年来理论探索,“社会和谐”已成为全党的共识。它不但继承了中国古代和谐文化思想的意蕴,而且顺应社会发展,提出新的和谐理念。现阶段党和政府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和落脚点,推动社会建设,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以和谐促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十七大的最强音。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建设是关键。
  二、和谐社区建设的作用
  所谓社区,是指由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指的是一种社区工作,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从而通过社区建设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持续发展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和谐社区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社区建设对于凝聚社区居民力量、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社区建设的内容和任务完全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也是“三大和谐”思想内涵的具体体现。为了实现和谐社会,必须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和谐社区建设的思路
  (一)健全社区组织体系,促进人的身与心的和谐
  道德是调整三大关系(人的身与心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符合三大规律(生命运行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发展规律)达到三大和谐(人之身与心的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一切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需求量放大,而且呈现多元化。加强政治思想和道德文明教育是提高人与自身、与自然、与社会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1.强化社区党组织作用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高尚情操。积极宣传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把先进的和谐文化理念带进社区,使之深入人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防止政治思想教育形式化和边缘化。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示范作用,增强党在居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唱响和谐社会主旋律,践行我党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大力宣传雷锋精神,学习他关心人、帮助人的高尚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鼓励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到社区和谐建设中来。
  2.提升共青团组织功能
  提高青年人的政治素养和修为,为党的事业培养后备力量,也是我党政治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点。树立同康同乐的人生观、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宣传道德理念。以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培育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大力宣扬中华民族邻里互助、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等传统美德,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同康同乐的良好道德风尚,从而实现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创建特色文化社区,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利用社区市民文明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和读书学习,利用各种活动日进行主题宣传。大力宣传社区文化,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逐步建立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各类教育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
  3.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力量
  社区建设要注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向上的因素,形成促进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会、妇联、共青团、残协、红十字、爱卫会、计划生育协会、义工协会等社团的基础作用,为和谐社区建设增添活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培养人才。提高社区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建立社区工作人才库,促进人才与社区的有效长期对接。和谐社会建设中社团的作用不可小视,而且在宣导和谐理念,共建和谐社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4.营造和谐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区建设要结合社会形势,开展各类促进身心健康家庭和谐的文化项目和评选活动。如评选“和谐家庭”、“五好家庭”、“学习型家庭”、“卫生之家”“节约型家庭”、“健康型家庭”、“孝星”等。开展普法教育,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防止家庭暴力。倡导家庭健康和谐,知晓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倡导孝敬父母、夫妻信任、优生优育、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充分体现居民自身的家庭价值。营造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和谐气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灌输环保理念。邻里和睦,互相帮助,使人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法律援助进社区、政策宣讲进社区等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大讲堂、健康生活常识竞赛,使卫生知识进家庭。身体健康是家庭和谐的基石,推行全面健康的生活方式尤为重要。合理饮食结构、适量体育运动、心理平衡健康、力行戒烟限酒,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带给人的快乐与幸福。
  (二)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与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人民利益大于天,群众利益无小事。根据科学发展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社区建设要把服务居民,使居民得到切身利益,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放到首位。
  1.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建立和完善面向失业人员的社区就业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应。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和作业相分离。大力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行业,积极引导医疗、金融、保险、邮政单位和大型商业、服务业企业进社区设点,鼓励辖区单位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面向社会社区开放,促进社区服务向网络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社区服务保障体系,居民可以享受到全面的社区服务项目。
  2.提高服务水平
  树立大社区大保障的概念,关注民生,开展扶贫济困,对弱势群体和受困人群进行救助,确保他们的生活稳定。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成败的标准。做好住房困难群体的保障性住房申请工作,将政府的住房相关政策执行到位。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全覆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高度重视和积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坚持计划生育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供人性化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老社区和有需求的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方便人们的出行。创办社区温馨家园和职业康复站,就近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康复服务。
  3.积极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
  在硬件建设上,多渠道筹集资金,将城区和市区所有社区的电脑配置到位,初步实现市、区、街、社区“四级联网”;在软件开发上,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立即着手开发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软件。建立起全市社区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4.创建特色新型社区
  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面向特困群众开展社会救助服务和各项便民利民。逐步形成便民利民、社会保障和社会化服务三个系统,努力把社区建成有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幸福家园。深入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增强社区辖区单位、社区各类组织和社区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三)繁荣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建设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可以使社区成员就近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满足广大社区成员的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社区文化,使人们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融入社会,亲近自然。使人们与草木友好、与鸟类友好、与山水友好、与自然环境友好。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使社区成员享受安详和美的社区生活。
  1.加强社区文化宣传建设
  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利用网络平台、语音通知、社区通讯等方式多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文化宣传,将社区工作内容和好人好事进行及时的宣传报道。加强信息沟通,使居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高科技社区文化的魅力。社区文化建设,需要软件建设,更需要硬件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成员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改善和优化社区文化语境,让文化信息带给居民欢愉与舒畅。
  2.完善社区公益性设施
  本着与社区环境相协调的原则,设立文化教育长廊,筑建居民的“精神家园”。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展示最新主流报刊内容。对各种主题活动日进行宣传,表彰好人好事。营造居民生活的环境空间的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提升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3.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
  逐步形成包括舆论阵地、文化广场、体育场馆、休闲健身场所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室等在内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网点,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节和趣味运动会。根据不同爱好,成立各种活动小组,如舞蹈队、合唱队、健身队、编织小组、书法绘画小组等,在社区内广泛开展文体活动,组织文艺汇演和展览评比。吸引各类人群居民广泛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丰富居民生活,扩大居民活动范围。使大家彼此友爱、团结互助、和睦共处,亲如一家,有效地抵制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倾向的产生,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学习、娱乐和健身活动的需要。
  4.健全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强化安全生产和监督,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社区信访代理制度,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合理解决利益诉求,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社区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能有效影响和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选择,并有效抑制由于社区居民价值观念的碰撞所引发的矛盾、冲突,纠正社区居民的行为偏差,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5.美化优化社区环境
  落实社区环境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扩大公共绿地面积,打造宜居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合理回收,减少污染。文明养犬,爱护家园。梳理社区交通秩序,减少污染和噪音。科技创安,确保社区治安。防止灾害产生,建立应急机制,维护社区生产安全。使人们生活在社区中感到安全和放心。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可根据社区的资源特点,打造不同的精品社区类型。如创建“花园式社区”、“环保型社区”、“学习型社区”、“健康型社区”、“安全型社区”等类型。充分发挥品牌社区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广泛发动群众治理“脏、乱、差”,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四、结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理想目标,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不懈的努力。社区是党和政府与市民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关系到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国计民生。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巩固与加强社区建设,拓宽社区服务功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社会和谐水平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迅猛,和谐社区建设面临着新的课题与挑战。社区建设的内容和实现途径很多,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闫心贵,张昌良,杜英.毛泽东思想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77-180.
  [2]于声.浅谈社区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0,(05).
  [3]袁越峰.社区服务功能的拓展之策[J].社区,2010,(1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