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 2018
 

[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 2018

发布时间:2019-01-17 03:48:58 影响了: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的搭建和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高职高专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方法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趋向于其应具有获取、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已成为人们从事各项工作的重要工具。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该课程,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学以致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日益普及和生活中计算机的普遍应用,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脱离了原来的“零起点”。但由于信息技术课非高考科目,各中小学要求不同;各地区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城乡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差距悬殊。所以,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差距还比较大。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由单纯的教和学向应用转变。在这种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对计算机教学重新定位,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计算机人才。
  但目前,高职高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学中的教与学、学与用、用与创新等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教学上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教学形式虽然多样但方法呆板。
  (2)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或素材与生活和专业脱节。
  (3)“示范-模仿”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课堂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且散、重难点不突出的情况,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缺乏整合意识。
  二、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本课程对学生顺利完成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模式
  由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过多的强调了学生的“学”,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着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组织上,我们把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案例相结合,并将知识点组合成七大模块,分别为:基础知识模块、WindowsXP操作系统模块、文字处理Word应用模块、电子表格Excel应用模块、演示文稿PowerPoint应用模块、网页制作FrontPage应用模块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模块。
  (二)教学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培养模式,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应该摒弃灌输式的教学,实行启发引导式的学习。
  1.制定具体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包括理论课、实验课以及课后自学三个方面。
  理论课主要采用“以问题情境”为主的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由讨论,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实验课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先提出项目任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课后布置一些跟学生专业相关、毕业后工作岗位相关的综合案例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且散、重难点不突出的问题,使教学内容有了系统性的整合。
  2.在设计项目案例前,先深入了解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分模块分别制定出与学生专业相符的项目案例,并在案例中突出相应的教学重难点,把项目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块的始终。
  在设计项目案例时,要注重项目的实用性,创设一些实践性可行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把握好项目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要注意项目设计时多给学生留余地,多让学生参与,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改进传统的“示范-模仿”教学方式,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能力培养。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的分析,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激励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示范-模仿”教学方式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说其教学效果是比较显著的,学生能很快掌握操作方法。但单一地使用此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和操作,一旦没有操作提示,他们将无从下手。此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应对该教学方式过程做进一步的改进。比如,在“讲解示范”环节中,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讲解示范变为多让基础好的学生做示范,然后让其他学生对其提问,此时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真正做到教与学的互动。
  4.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考核主要安排在学生按计划完成每个模块项目时进行。例如,学生完成了演示文稿PowerPoint应用模块的学习后,教师要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对学生完成模块中的“幻灯片版式,动画方案,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超链接”等内容进行评分考核,对于考核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应该对全班学生进行讲解、小结。找出优点和不足,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发展性评价。此评价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完成项目的最佳思考方案。在技巧总结中,要重视项目的各个开发环节中遇到的难题,总结这些难题的解决方法。
  总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加上“以问题情境”为主的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就能够培养出现代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威,史春秀,巩进生.信息技术教学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
  [2]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3]温旭.浅谈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科教创新,2009,(3).
  本论文系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校级教改(招标)项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号:qtjy200907)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