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窥视与审视]审视
 

[窥视与审视]审视

发布时间:2019-01-27 04:15:59 影响了:

   在我们置身的这个消费时代中,窥视情结显然成为了涌动在社会群体心理结构中的一股强大的暗流。在很大程度上,窥视的常态化与隐私的公开化,业已跨越了法律和伦理问题的樊篱,变成了一个经济学的命题,且美其名曰“视觉经济学”。直接诉诸于视觉消费的经济杠杆,暗中操纵着我们时代的大众媒体和日常生活。对于一个以透视大众媒体时代的日常生活为己任的当代小说家而言,他的写作责任就在于剥离掉那种眩目的经济学面纱,解剖城市文明病,还原当代人生命困境的真相。
   王手的《西洋景》写的就是当代人的城市文明病,作家用绵密繁丽的叙述笔致,勾画了当代中国城市居民日益匮乏与变态的精神图景。无论是那些自以为是的作为城市主人的白领一族,抑或是以城市寄居者身份勉力栖身的农民工或者打工仔,他们之间的窥视与被窥视,乃至于反窥视,构成了大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众生相的一面奇异的镜子。不过,这不是一般的平面镜的反射,而是类似于哈哈镜的折射,其中的心理变形和精神变异,通过作者或叙述者的批判性审视,显得入木三分。单就小说的题目而言,所谓“西洋景”也就是隐私的别名,对“西洋景”的窥视也就意味着对隐私的窥视。在传统的中国社会观念中,隐私是不应公开的,而在时下日益现代化乃至后现代的转型社会里,隐私的暴露与自曝已然成为了一道诱人的城市精神风景线,人们对隐私的态度不再是单纯的保护与隐蔽了,而是呈现出大转型时期复杂而多元的价值立场。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在叙述中去维护被窥视者的所谓合法权利,而是把更多的同情与理解献给了一位特殊的窥视者,但这又不是简单地把价值天平倾向于作为农民工的窥视者,以此体现作者的底层价值观,恰恰相反,作者对于被窥视者中的农民工群体给予的批判性审视,在力度上丝毫也不啻于对被窥视者中城市白领群体的批判。
   关于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可能还存在着争议。表面上看,最先出现在读者视野中的柯依娜和龙海生,似乎应该是这篇小说当仁不让的主人公,因为围绕着他们的窥视、被窥视与反窥视的故事几乎贯穿了整个文本。但实际上他们两人不过是作者或第三人称限制性叙述者的线人而已,他们充当的仅仅是后者的眼线角色,作者或叙述者正是通过他们的眼和心,看见和感知到窥视者或被窥视者的一切。小说主要由这两个婚外都市男女看电影的几次经历或者片断所构成,所有关于窥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几次看电影的过程中,但涉及窥视的人物并不局限于这两个人,其中还卷入了一对大学老师,两个民工情侣,以及以群体身份出现的无名观众。对于柯依娜和龙海生而言,看电影不仅是名副其实的看西洋景,而且还是他们之间婚外传情的主要途径,电影中的情爱镜头时常会撩拨起他们的野合欲望,于是他们想到了电影院的地下车库,那是一个适宜他们上演地下情的好去处。然而问题接踵而至,因为他们不经意间发现自己成了被窥视的对象,窥视者是地下车库的保安人员,一看就是乡下进城的农民工。有趣的是,这对城市白领男女对民工保安的窥视行为并未表现出生气或恼火的迹象,相反,他们觉得那位长期远离家庭的乡下男人挺可怜,由此给自己的婚外暴露性行为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实在是一个具有反讽意味的结果。事实上,两个人确实不必要去谴责民工的窥视,因为他们看电影就是一种公开的合法化窥视,男女明星的情爱镜头就是甘愿被人窥视的西洋景,这是现代消费社会中的隐形逻辑,大可不必惊诧。不仅如此,他们还由看电影的虚拟性窥视转入了实体性窥视,他们先是窥视了那对身份可疑的大学老师在地下车库中玩“车震”,后又在想象中完成了对民工情侣的性窥视,这样一来他们就集窥视者与被窥视者于一身,凸现出了现代消费社会中窥视行为的双重性。
   千万别忘了这篇小说的隐形主人公,那位无名的民工保安,他对地下车库中频繁上演的种种“西洋景”处心积虑的窥视,以及和他一样来自乡村的民工情侣对他的窥视行为的举报,构成了这篇小说的另一条核心叙事线索。倘若没有这条隐形叙事线索,小说仅止于讲述柯依娜和龙海生被窥视与反窥视的经历,那就无法收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作者对民工保安的窥视心理和细节的描摹细致而深入,尤其是对以民工情侣为代表的农民工群体物伤其类的举报行为和强势讨伐行径感到震惊,并通过柯、龙之口,对人性、对小农意识表达了伤心的反思。至此,小说的世俗情调蓦然间得到了升华。
  
   李遇春,著名评论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