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浅谈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提高对策】 大学生兼职的好处
 

【浅谈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提高对策】 大学生兼职的好处

发布时间:2019-01-29 03:54:49 影响了:

  摘 要:目前,全世界都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率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较差,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文章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出发,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应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现状 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急剧变化,使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2011年将达到643万,2013年667万,2015年691万,需要就业的青年学生人数将越来越多。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平均水平在1997年即达61.1%,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17.8%,我国大学毕业生仅占劳动力人口5%的比例,以我国的人口总数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未来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而言,大学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何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较差,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无疑是一条重要的举措。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特征日益明显,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导致高等教育的竞争愈发激烈。作为大学毕业生个体,在现实社会的影响下,其服务社会、适应社会、赢得社会的成才观念逐渐清晰,适应现实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高校、社会、大学生三者之间的一个重要交汇点便是“就业”。因此,一个直接反映高校办学效益、大学生竞争能力、社会市场对高校评价及其毕业生择取标准的评价参数便应运而生,它就是“就业能力”。
  在国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通常定义为: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己就业目标和理想,满足社会的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本领。由此可看出,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单单是指狭义的大学毕业生所具备的实现就业的能力,还应包括保持工作、更换工作以及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在内容上,它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学习能力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大学生思想成熟与否的标志;实践能力是指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就业环节中的点睛之笔,是各种能力综合应用的外化体现;适应能力是指在各种环境中驾驭自我的心理、生理的调节能力,它是大学生就业乃至完成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职业角色顺利转变的关键。
  在就业能力的构建元素上,可分为个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即智商(IQ)与情商(EQ),或称智力资本与能力资本。智力因素是个体生存发展的“硬件”,而非智力因素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软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加大,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的热点,成为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要获得高质量就业,最主要的就是依靠个人的就业能力。目前,大学生表现出就业能力不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目标不明
  职业目标是指一个人根据自身情况,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尽管已有不少高校专门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因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更谈不上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指导。由此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职业方向与目标不明确。
  2、学习能力不强
  学习能力实际上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一种适应能力,是形成其他能力的基础。一位著名国企老总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工作经验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对学业成绩也同样看重,并且我们会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企业看重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一时的经验,因为会学习的人不仅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胜任工作,而且具有未来的发展潜力。
  3、创新能力缺乏
  高校所设置的一些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4、创业意识淡薄
  创业意识是指对创业者起创业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要素。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高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尚未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导致学生较少接受创业教育,缺乏创业意识。
  5、职业素养缺失
  《200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一文关于自我素质的问卷调查中,同学们认为面临毕业和择业时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是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和专业水平占54%,实际上外语和计算机是大路学问,是任何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职业素养应具备的管理能力、人际沟通、团队精神、实干精神和综合素质等仅占46%,当今社会最需要的、最看重的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仅占5%。而综合素质,恰恰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失的。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能否在就业竞争中获胜。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
  从以上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的初步阐述可看出,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普遍不足,亟待培养与提高。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对策。
  1、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认识和分析自我。大学生应该通过进行一些职业兴趣测试、能力测试,从兴趣、特长、性格、价值观、品德、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自我,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确定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
  了解就业市场。大学生可以上招聘网、企业网、读报纸、上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参加招聘会等,收集各种信息资料,积极了解社会需求、用人单位状况、职位要求等,以确定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知识要求,并进行较专业的工作分析,以了解市场需求。
  确立大学期间学习目标。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确立职业发展方向,明确顺利就业需要具备的素质,并根据前面提出的就业能力模型,并结合父母、同学、朋友、老师的评价,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估,找出自己的优劣势,确立大学期间学习和提高的目标。
  2、掌握丰富的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在校大学生为了将来可持续就业或者能够自主变动职业,必须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较高的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可持续就业的重要保证。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拓宽知识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沿的动态,特别是要掌握与现代企业紧密相连的管理知识和营销知识。
  着重提高社会知识。大学生社会实践较少,社会知识比较欠缺。表现在不了解不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不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等。
  3、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验课、实习课、设计课、研讨课等实践课程的地位,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
  加强与企业以及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开展产学合作教育,为学生参加社会调研提供信息和机会。为了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高校要搭建学生科研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参与科研课题立项。从实验条件上,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全面开放实验室。
  积极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概念。大学生参加的各种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是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技服务、文化下乡、访寒问苦也是社会实践,课题设计、项目运作、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乃至创业活动同样是社会实践。在素质教育的视野里,有利于学生增进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活动都是社会实践。
  4、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引导大学生把创业作为将来职业生涯中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使大学生通过创业教育和培训,能够认识到,选择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够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和岗位,同时也为社会减轻了就业压力。
  通过创业教育和培训,达到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激励竞争机制,引导大学生注重自身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5、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加强人格品质修养。60%企业的领导认为,一个优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该具有忠诚、敬业、勤奋、坚韧、修养、正气、好学、执着、有理想、有追求、自律、自强、团队精神和全局观念的基本品质。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同意这样的观点:能力可以在工作中不断锻炼,品质却需要较长时间来塑造,所以,大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人格品质修养。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大学生应端正择业心态,培养主动经营自己人生的信心、培养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自己敬业的心理素质。据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因职业选择而引发的心理障碍,已位居心理问题的第四位。所以,大学生应多读一些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就业案例,并从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及时改正。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不应该太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把第一份工作作为择业的起点,而不可期望一步到位。
  
  四、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是实现个人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育和使用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关键。因此,全社会有必要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样才能在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中构建和谐社会,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真正全面发展和壮大起来。
  
  注:本文作者文惠为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学在读硕士。
  
  参考文献:
  [1]姚晓丹.三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N].光明日报,2010:07-16.
  [2]原琳.专家呼吁提升大学生就业力[N].华夏时报・华夏网,2004:03-20.
  [3]文少保.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策略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6,(1):101-108.
  [4]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1):52-55.
  [5]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
  [6]唐士奇,张立保.200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
  [7]唐金广.就业能力建设:一种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途径[J].中国图书评论,2007,(5).
  [8]周济部长在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2).
  [9]穆林.关于大学生就业力缺失的理性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10]唐晓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1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