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学生评价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学生评价

发布时间:2019-02-04 03:59:53 影响了:

  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拒斥以划一思维和二元对立思维为特征的现代思维方式,坚持一种流浪者的思维,在当代西方社会已颇具声势。   一、 后现代主义的缘起
  与许多思想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统一的学术流派,而是当代西方社会一股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具有反思和超越现代性的最新哲学思潮的总称。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后现代主义也不例外。
  进入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在依靠科学技术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的问题: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因此,人们不得不对现代化过程进行认真反省。正是在对当代社会科技理性过度膨胀进行深刻反思与批判的过程中,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大众文化逐渐取代精英文化成为社会文化进程中的主旋律,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人类越来越追求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模式。另外,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虚拟的网络中各种信息都有平等的对话机会,边缘人物的话语权也能得到保障,这进一步加速了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因此,崇尚多元的后现代主义迅速在当代西方社会家喻户晓。
  迄今为止,后现代主义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这也可能正是后现代主义所追求的。王治河认为,尽管后现代主义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后现代哲学所讲的“后现代”主要不是指“时代化”意义上的一个历史时期,而是指一种思维方式[1]。
  二、 后现代主义的思维特征
  尽管后现代主义旗下流派众多,而且各自观点莫衷一是,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对现代主义进行着反思。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以反思和超越现代性为特征,否弃所有现代观念和传统理性,它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维方式,对当代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所谓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就是后现代主义将关注的视角更多地投放到现代主义所忽略的事物和领域,换句话说,后现代主义将思考的目光投放到现代主义的无人区[2]。具体来说,后现代主义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相对集中的特征。
  1.理性的陨落――提升情感,重视参与
  现代主义追求终极真理,过分张扬理性,认为理性应该主宰人和整个世界,而忽视非理性。然而后现代主义则高扬非理性,在对理性主义的权威性与工具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主张摒弃理性,转而重视非理性的情感思维和直觉方法。这代表了思维方式上的一个转向:人由存在的冷静观察者、分析者变成存在的关心者、主动参与者[2]。
  2.中心的消解――关注边缘,主张平衡
  现代主义认为,凡事必有一个中心:真理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人类是物质世界和心理――精神世界的中心等。后现代主义在对真理的中心性与人类中心主义及自我中心主义进行发难的基础上,打破了中心与边缘的界限,主张一切都处在平等之中,呼吁人类关注边缘和弱小,谋求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平衡与和谐。
  3.同一的否弃――尊重差异,强调多元
  现代主义期望得到的是统一性、同一性、整体性、普遍性及世界的秩序与规律性。后现代主义则从反对基础主义与表象主义出发,拒斥现代主义的同一性与确定性思维,消解了现代性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认为世界是复杂无序的,没有规律可循,具有多样性与丰富性,坚持相对主义的态度,强调多元论,主张尊重人类个体间的差异,崇尚多元性。
  4.权威的颠覆――追求平等,推崇对话
  现代主义崇拜甚至迷信科学技术与客观真理的权威,信奉人类中心主义,形成了思想霸权和权威话语。后现代主义则在对权威话语的三大支柱――基础主义、表象主义与普遍主义进行责难的同时,否定绝对真理,致力于消解霸权、颠覆权威与解构不对等,主张去中心化与倾听一切人的声音,追求公平,推崇对话,倡导一种开放的、平等的交往。
  以上这些思维特征既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解构,更表征了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后现代主义针砭时弊,反思现代性所带来的危机与灾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谋求和谐与科学发展,因此,被人们广泛接受和传播。
  三、 后现代主义的学生观
  教育质量的高低与教育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理念的正确与否,而教育理念的革新最核心的就是学生观的革新。现有的学生观存在诸多问题:追求同一性,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强调接受性,抑制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等,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师生关系日渐淡化、紧张,教育过程缺乏和谐与活力。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和超越的思想态度与思维方式,对现代学生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其建设性向度对现有学生观的转向与革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借用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来重新认识和理解学生,在质疑与解构现代学生观的同时,建构起了后现代主义的学生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性――学生发展应当走向健全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对学生的培养是片面的、失衡的。后现代主义提升人的非理性,提倡一种人的发展生态观,认为个体也是一个生态系统,不仅需要各生态因子有合适的度,同时也需要各方面都有所发展,这就需要多样化的学生评价手段,使个体的发展走向健全,个体生态得到平衡状态[3]。因此,后现代主义主张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必须树立生态意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开发,真正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2.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一道风景
  现代教育追求统一性,培养学生如同工厂生产标准化的产品,强调学生之间的共性,忽视并努力缩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后现代主义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学生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互不相同的,各有侧重[4]。后现代主义不仅充分认识到学生是独特性的存在,而且极力主张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强调教育要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及独特性,促进学生有差异地、自由地发展。
  3.平等性――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现代教育坚持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看法,始终在“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两极之间摇摆不定,落入主体中心的窠臼。后现代主义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两者和谐地共处一个教学生态圈。这样,师生关系就会是一种平等、开放、互动的关系,双方均会考虑到对方的需求,在平等协商的情况下共同达到各自的目标[5]。因此,后现代主义以平等的视角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对教师和学生“一视同仁”,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习共同体“平等中的首席”,主张建立一种“你――我”式的对话型师生关系。
  4.创造性――学生生命意义在于创造
  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的普遍性和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与接受性,视学生为容纳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验性与创造性。后现代主义不仅认为学生是创造性的存在物,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创造面前所有学生一律平等(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意识与能力),而且认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创造性的活动,教育的旨归就是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的生命意义在于创造。因此,后现代主义注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主张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珍视学生的创造热情,要善于鼓励学生去创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学生评价
  后现代主义学生观秉承强调学生发展的生态性、差异性、平等性与创造性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地位及学生的生命意义等问题有着全新的理解,为学生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多元化――学生评价的当代转向。
  后现代主义的学生评价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原则,强调学生评价的多元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内容多样化――健全发展
  现代学生评价坚持以分数论成败,缺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和精神层面的重视,评价内容的知识化窄化了学生评价的内容,导致学生畸形发展。后现代主义的学生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鹄的,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注重从生态学的视角考查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意方面的评价。后现代主义的学生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多样化,积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追求学生的健全发展,有利于真正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和生活质量。
  2.评价标准个性化――异质平等
  现代学生评价追求的是同质平等,强调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稳定性,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极大地遏制了学生发展的丰富性。后现代主义的学生评价崇尚异质的平等观,认为学生的发展是多向度的,尊重学生彼此间的差异,要求制定的学生评价标准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后现代主义的学生评价强调评价标准的个性化,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的发展,真正体现了学生评价的发展性理念,从而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
  3.评价主体多元化――主动参与
  现代学生评价以教师为唯一评价主体,忽视甚至压制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致使学生对评价产生冷漠、应付、抵触的情绪,学生评价结果缺乏真实性与可信度。后现代主义的学生评价提升学生在评价中的地位,重视学生自我评价的价值,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评价中来,在学生评价中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后现代主义学生评价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有利于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且能够提高评价结果的质量。
  4.评价过程动态化――持续发展
  现代学生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坚持一考定终身,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对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评价,致使学生评价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后现代主义的学生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主张学生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立足于学生的进步与动态发展,强调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后现代主义的学生评价坚持动态性原则,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进步状况,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评价的功能,从而可以使评价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尊重差异、强调多元、主张平等,是后现代主义思维特征建设性向度的表征,这对更新学生观、促进学生评价改革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肯定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同时,也应当积极避免激进或否定性后现代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治河.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增补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燕良轼.解读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3] 李志厚,李书光.生态学视域下的学业评价改革思路探析.教育导刊,2010(5)(上).
  [4] 郭启华.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5] 秦蓓.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阈下师生观解析.外国教育研究,2008(7).
  (责任编辑杨 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