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谈谈英语教学的技巧与艺术_科技英语阅读课文翻译
 

谈谈英语教学的技巧与艺术_科技英语阅读课文翻译

发布时间:2019-02-03 03:56:38 影响了:

  刚由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困难。怎样帮助、指导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变厌学为乐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从而扭转两极分化现状,已成为每位英语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分组教学,解决两极分化
  
  在初三,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如何摆脱这种困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率?需要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进行探索。既然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只采用面对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主渠道,如果把大多数中差学生排除在外,势必造成课上损失课下补的恶性循环。分组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几年来,我就是通过分组教学,提高了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
  
  二、用伯乐的眼光,赏识“千里马”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英语学习后进生,他们也许总会让人失望。可是,我要说:各位教师,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是“千里马”,需要我们有伯乐般的信心、爱心、关心和耐心。这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关爱,用顺乎其发展规律的活动,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滋润他们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潜在的力量,获得学习的快乐,为他们撑起一片学习的蓝天。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力论”的观点。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每个儿童都是一个有潜能的儿童。“英语学习后进生”的步子或许小了些,速度或许慢了点,难道能说他们明天甚至将来就没有作为吗?我们就不该赏识他们吗?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原因,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只要我们不放弃对他们的关心和培养,只要他们能努力改变自己,那么就应该坚信他们是完全有可能在学业上赶上甚至超过其他人的,并且相信他们将来是大有可为的。
  
  三、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创新知识
  
  要想使学生的创造力有所发展必须要有自由而宽容的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限制,让他们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所谓宽容,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见解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学生消除害怕被老师批评的心理障碍,获得创造的环境,从而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前提是教师必须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设计,自觉地、积极地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初一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有关music room, computer room, laboratory 等名词时,先以学校的音乐室、电脑室、实验室等相应的地点来导入,然后我要求学生以“If I had a computer, I would...”或“If I was in the laboratory, I would...”等为话题进行口语练习。学生大胆设想运用计算机来处理许多事情或设想在实验室想做的各种实验,这充分体现了创新意识带来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课堂教学新境界
  
  另外,还要注意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因为英语教学中引入了电脑和互联网这样的信息技术,因为CAI课件的研究和开发,我们的英语课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个录音机,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模式正在遭受巨大的冲击。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应当解决常规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现代信息技术能给英语学习者创造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的、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而这个英语环境正是中国学英语的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境界”。而国内普遍缺乏英语环境恰恰是中国英语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缺乏英语环境,英语学习就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为继。电脑网络技术把“活生生”的英语带进了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项浩繁而细腻的系统工程,需要大批能工巧匠,晨耕暮耘,切磋琢磨。以上所谈到的不过是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琐屑的体会。但愿以此投石问路,引起广大同行的共鸣,共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的技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