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经济作物节水增效栽培技术] 节水增效工程 纠纷
 

[经济作物节水增效栽培技术] 节水增效工程 纠纷

发布时间:2019-02-13 04:22:12 影响了:

  一、苍溪旱情及其对经济作物的制约      1.旱灾基本特征特性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现有耕地面积51.2万亩,60%以上的耕地依赖降雨灌溉。年总降雨量26.5亿m3,地表水总量10.33亿m3,耕地亩平有水1 074m3,是水资源较少的地区。加之时空分布不均,垂直差异显著,易出现干旱、冰雹和寒潮等自然灾害,尤以干旱最为突出,现已呈现出“春雨贵如油,夏旱连伏旱,十年轮一转”的显著特征。据史料记载,我县1950~2008年50余年间,春旱发生频率为28%,夏旱发生频率为82%(严重夏旱23%),伏旱发生频率为55%(严重伏旱9%),冬春连旱、夏旱连伏旱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受灾地域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加重,旱灾发生频率最高、受灾最重的是地处西南角的东青、八庙、禅林等乡镇。
  2.经济作物发展概况针对近年来旱情加剧的形势,坚持了改水旱两手准备到以经济作物为主导的旱作农业一抓到底的作法。至2008年底,全县农业总产值(仅指种植业)9.8亿元(现价),其中经济作物总产值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以上,经济作物已成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交通信息、文化科技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季节性干旱缺水的严重制约,致使我县农业无法摆脱“望天”农业的局限。
  3.旱灾对经济作物的影响3~5月发生的春旱,抑制了树体的正常生长,造成水果等经济作物大量落花落果。6~8月发生的夏伏旱期间,正是大多数农作物需水高峰期和关键期,此阶段尽管我县雨量充沛,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光热强度大,水分蒸发量占全年的45%,耕地水分入不敷出,水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导致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生理落果并影响果实膨大;另一方面,对经济作物中的伏季水果(如苍溪梨、红阳猕猴桃等)会影响其后期品质的提高,对柑桔等晚秋水果,会影响其果实膨大和后期发育,对花生等一年生经济作物,则影响其结籽,降低产量,严重时甚至造成大幅减产绝收。
  
  二、节水增效栽培技术模式要点
  
  1.技术思路“水灾一条线,干旱一大片”。干旱往往是在较大的区域内发生,严重干旱伴随的是塘、库、堰蓄水减少,溪河断流,水源奇缺,灌溉这个最基本的抗旱办法变得很不现实。因此,笔者提出“生态蓄水、覆盖保水、控制耗水、科学灌水”的经济作物节水栽培思路。其节水机理主要是:建园时深翻土壤,施入足量有机质改良土壤,在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的同时提高土壤自身的贮水能力;后期采用(简化)轻型高效栽培新技术,果园行间免耕和覆盖,在减少水分蒸发的同时提高土壤贮水能力;在特别干旱时进行滴灌、穴灌等科学有效的灌溉方式,尽量使水分集中在作物根系周围,减少地表蒸发和地下渗流,从而达到节水栽培的目的。
  2.核心技术
  (1)选育抗旱优良品种,合理区域布局,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县境内独特的地理特征,因地制宜,适地适种。作为领军产业的猕猴桃,是最不耐旱的经济作物,应布局在气候冷凉湿润、海拔600~1 000m的北部中低山区,种植小区宜选择在背风的早阳山和沟谷坡脚;苍溪梨是喜光经济作物,耐旱力较强,应布局在光照充足、雨量相对较少的东南部海拔500~700m的深丘区,种植小区宜选择在背风的向阳坡和谷顶小平坝;柑桔则是喜温耐旱作物,特别是苍溪的夏旱与伏旱对柑桔果实膨大影响较小,应布局在降雨量最少、植被较差的西南部丘陵区,种植小区宜选择在沿江河谷地带一、二级阶地上。在同一个区域内,瘠薄瘦地种植叶片较小、蜡质层厚的耐旱的品种,肥沃土壤则种植高产品种。
  (2)保护园区生态环境,调节小区气候,降温增湿良好的农业生态是由生物群落间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建园时要尽可能保留地坎植被不被破坏,在地边开40~50cm深的环沟断根拦水;园内开沟要与坡向呈30~45°角度,防止水土流失;地势平坦的园区要建设通气暗沟,沟深60~70cm,在沟底用24cm×12cm×6cm的砖块砌筑通气道,上面逐层回填树枝、作物秸秆、有机肥和熟土,起到通气保湿的作用。建园后,迎风口要营造2~3m宽的防风林带,加速道路绿化,恢复坡坎植被,园区上方可将环山沟按每5~10m拦成逐节堰,减缓水流速度,以减少地表径流。
  (3)规范提升建园质量,铸造地下水库,涵养水源经济作物耗水耗肥量大,特别是多年生经济作物,一次栽植多年收获。建园时除作好池、园、路、渠配套规划外,应重点对土壤进行深翻。深翻深度因品种而异,一般50~60cm为宜。深翻时每亩放入5 000~10 000kg作物秸秆,这些秸秆下雨时充分吸水,天旱时逐步释放供植物吸收,腐烂后成为有机质,能改良土壤,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是真正的地下水库。
  (4)推行简化栽培技术,改善根际环境,护根保水简化栽培是近年来适应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而推行的一种新的作物栽培技术,也是经济作物抗旱增产、省工增效的核心技术。其基本方法是:建园后根据不同品种,平地园区每6~8m开一明一暗两条沟;山地园区每8m开一条暗沟,每12m开一条明沟,形成永久性固定厢沟。再对树盘进行黑膜覆盖、定植行秸秆覆盖免耕、行间间作保湿增效。
  (5)培育健壮树体,增强调节机能,减少蒸腾量健壮的树体是节水抗旱栽培成功的根本保证。生产上应注意三点:一是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我县梨树氮、磷、钾之比以1∶0.5∶0.8为宜,猕猴桃以1∶0.5∶1.1为宜;二是修剪上枝叶分布要合理。体现大枝稀小枝密、上稀下密、外稀内密的“三稀三密”原则,保持适宜的叶果比和叶面积系数;三是喷施有机叶面肥和高能钾肥。在萌芽期、谢花期、幼果膨大期和花芽分化期要分别对不同作物喷施一定浓度的有机叶面肥和高能钾肥,增强细胞活力,减少蒸腾量;四是控制结果量和减少激素用量。特别是红阳猕猴桃,由于自身果小,果农通常使用“膨大素”刺激生长,使树体负载过多而降低抗旱力。据2005~2007年3年调查,20ml大果灵分别对2kg水和4kg水浸红阳猕猴桃幼果,成熟期遇干旱条件后果实萎蔫率和叶片萎蔫率前者是后者的5.7倍和2.6倍;溃疡病的发病率为1.73倍。
  (6)实施微灌补水,提高水源利用率,节能增效灌溉是迫不得已的抗旱措施,为达到节水目的,宜采用微重力滴灌、喷灌和人工穴灌技术。灌水点应于根系集中分布区,多点少量渗灌,防止地下渗漏和地表蒸发,提高水源利用率,充分体现节约用水。
  
  三、节水增效栽培技术实施效果
  
  1.节水效益经过深翻改土施入有机质的园区,有机质施入量与耐旱力呈正相关,平均每年比对照少浇灌1.1次,每年每亩节约用水5.5m3。按每年每亩水果类作物需平均补水灌溉47.3m3、蔬菜需平均补水灌溉19.7m3、旱粮类需补水灌溉13.0m3的标准,可补灌水果类作物77m3,补灌蔬菜类作物186m3,补灌旱粮作物282m3。在推行简化栽培技术中,黑色地膜覆盖是重要措施之一,它的主要效果体现在早春提高地温、生长季节防止杂草生长、干旱时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能防止土壤板结等4个方面的作用。其防草效果与使用除草剂相比具有零污染、无副作用的优点,与人工除草相比具有省工省时、节约成本的优点;其保湿效果优于秸秆覆盖,但无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贮水能力的作用。由于秸秆覆盖减少了蒸发和地表径流两种土壤水分流失途径,并在覆盖物与土壤之间保持了一定空气间隙,形成了一层类似绝缘的不良导体,有利于降低地温、保持土壤水分。覆盖物下5cm和15cm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1%和8.3%,冬季地温(5cm处)较对照升高1.3~1.9℃,夏季地温较对照降低2~3℃,对高温干热有缓解作用,能避免根系早衰。同时,覆盖物主要是纤维素和木质素,是微生物所需的能源和碳源,腐解后则以氨基酸和酚类等腐殖化物质存在于土壤中,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加之秸秆释放了较多的CO2,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是我县避旱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效果最理想的措施。
  2.经济效益推行节水栽培产生经济效益的主要环节有:一是降低了水的消耗量,可用于补灌其它作物,增加灌溉面积;二是大量节约灌水、除草的劳动力,降低劳动力成本;三是减轻了干旱对产量的损失,收益相对稳定,直接增加收入。通过深翻改土的园区,前期投入大,生长快,结果早,但效果不及覆盖。用黑膜覆盖的园区,由于投资少,省工省时,3年试验期内效益最好,平均每亩较对照增加收入269元。但随着时间推移,后劲不如秸秆覆盖足。秸秆覆盖前期投入较大,当年纯收益并不很高,但随着覆盖时间的延长,效果愈来愈明显,至第三年每亩增加收益达到418元。目前,全县已推广运用秸秆覆盖2.2万亩,每年为农民增加收益900多万元,是一项既有短期效果又有长远利益的切实可行的节水增效措施。
  3.生态效益中低山区发展经济作物,通过实施节水增效栽培技术,一是园区植被得以保护和恢复,森林覆盖率不断增高,增加了对水源的涵养量,形成了天然绿色水库,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二是通过推行简化栽培技术,增加人工覆盖面积,减少岩石裸露,减轻了地表径流量和对土壤的冲刷,有利于延长下游水利设施的安全使用寿命;三是微生物腐解覆盖物时释放增量CO2,改善了微域环境,增强植物光合效能,腐解产生的氨基酸等物质也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为提高单产、改进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节水增效栽培技术适宜地区和范围
  
  经济作物节水增效栽培技术模式适用于所有旱土坡地,包括“山旱田”。特别是建设大型蓄引提工程难度大、水源匮乏的地区,推行节水补灌已成为主要并切实可行的节水形式,是一项积极主动的避旱措施。苍溪的实践证明:实施经济作物节水增效的旱作农业,符合山区农村的自然特点,与现行的农村经济体制和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现状相适应。它不受地形条件限制,工程量小,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易于同现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相结合,便于千家万户实施,有推广利用的群众基础。同时,因其具有很大的节水潜能,可有效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的突出矛盾,是山区顺利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持续高效农业的必然选择,对于促进山区旱作农业形成“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格局,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通联:四川省苍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6284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