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张岱散文的个人特色和故国情怀】 张岱故国之思
 

【张岱散文的个人特色和故国情怀】 张岱故国之思

发布时间:2019-03-30 04:39:57 影响了:

  摘要:晚明散文家张岱,其散文代表作品《陶庵梦忆》、《西湖寻梦》中著一“梦”字道出作者的家国身世。作品中显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对亡明的特殊的情怀,这种丧国之痛,在作者年老之时温暖着自己的灵魂。
  关键词:世俗生活;平淡;故国家园
  张岱是明清之际在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卓有建树的杰出人物。他一生坎坷不定,前半生极度繁华奢侈;四十八岁时,明朝灭亡,几经沧桑。
  张岱散文中独具时代特色,善于表现生活化、个人化情调的游赏。以散文《陶庵梦忆》、《西湖寻梦》为代表。
  一、作者眼中的世俗化生活
  16世纪后,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社会出现世俗化倾向,晚明士人受其影响日益接受世俗化的生活方式。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文学领域,晚明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文艺题材开始出现生活化。这股时代的洪流影响张岱的散文,他的散文中题材多为生活常见,说书演戏、养鸟斗鸡等,充满着生活情调。
  张岱散文从多个角度展现世俗的社会。在张岱的散文《陶庵梦忆》、《西湖寻梦》以及另外一部散文集《琅嬛文集》中,都表现出晚明的世俗化生活面貌。如他写端午节时节的秦淮河:“年年端午,京城仕女填溢,竞看灯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蓬上挂羊角灯如联珠。船如触龙火蜃,屈曲联蜷,幡委旋折,水火激射….”寥寥数笔,简洁而清晰地把秦淮河端午时节热闹的气氛渲染出来,一副热闹非凡的明人生活图展示在众人面前。
  张岱的散文中,市井细民也是其特色之一,如戏子、妓女、帮闲、牙婆、还有艺人、隐士等等。如《王月生》中:“南京朱市妓,曲中羞与为伍;王月生出朱市,曲中上下三十年决无其比也。面色如建兰初开,楚楚文弱,纤趾一牙,如出水红菱,矜贵寡言笑,女兄弟闲客多……”[3]写出了一位貌美但个性十足的妓女形象。而诸如此类的人物比比皆是。《陶庵梦忆》中散文124篇,其中以人名为题多达16篇。《西湖寻梦》中更是插入更多的人物故事,作者在写这些市民的同时,宣扬他们的个性特征。
  二、作者眼中的云淡风轻
  张岱的散文突出表现在“思维敏捷,清澈透底,崇尚生机和活力”[4]。《一卷冰雪文后序》写到:“自弹琴拨阮,蹴鞠吹箫,唱曲演习,描画写字,作文做诗,凡百诸项,皆藉此一口生气。得此生气者,自致清虚;失此生气者,终成渣秽。”
  《陶庵梦忆》中的唱戏、放灯、扫墓、竞渡、说书、品茶等,表现出了晚明的社会文化风俗,如《金山夜戏》中:“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衮。日哺,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奚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而其中所表现出的洒脱和干净是其他文章所无法比拟的。表面上在追忆,无意为文,实则讲究不凡。
  张岱散文语言清澈透底,简捷干净。例如《朱文懿家桂》中有“不亭、不屋、不台、不栏、不砌”等句子,意思是不造亭子、不盖房屋?不搭平台、不做栏杆、不砌台阶。此处的“五不”显得十分简捷干净。张岱善于吸取各家的优长之处,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明人祁彪佳说他“笔具化工,其所记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
  张岱的文章平和之中带着一丝自然,没有愤世嫉俗的厌倦。《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独往湖心亭看雪。天地间如此空旷,“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两三粒而已。”到了亭中,突然发现,有人跟我一样高雅,在这么飞雪的晚上出来喝酒赏雪。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里的“痴”是一种“一往情深”,是一种真性情。作者有的,别人也有。作者并没有因此而显得孤傲和偏执。
  三、作者眼中的家国旧梦
  《陶庵梦忆》和《西湖寻梦》(简称“两梦”),奠定了张岱晚明小品的地位。张岱在《陶庵梦忆自序》中写到:“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余今大梦将寐,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在这部散文作品中,张岱追忆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出生于官宦之家,少年时代生活奢华,他在《自为墓志铭》中写到:“少为纨绔子弟,极好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本来满腹才华的张岱,可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平步青云,实现少年时代的伟大理想,但世事难料,他不仅个人科举连连失意,而明朝的灭亡更是让他遭受了国破家亡、一片狼藉的悲惨生活。
  国破家亡,少年时代的理想沦为不堪忍受的痛苦,张岱寻找的不仅是个人的“繁华之梦”,而且还是整个“家国旧梦”。在他的后半生里,故国家园成为一个遥远的梦,但正是这份梦让他可以去追忆,在整个散文作品中,作者追忆过往的日常生活,点滴之间都隐藏着作者巨大的亡国之痛和无家可归之感。
  在《陶庵梦忆》或者《西湖寻梦》中,作者表现出一种“追忆往事”的飘零之感。明朝灭亡之后,张岱并披发入山,著书立说。他说:“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虽然他自嘲“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16]但他作为文人,总是不会也不能否认自己的才华,在文学上著述颇丰。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自嘲是表面的现象,自颂才是真实的内在本质。这种另外的自我表扬更可以看出作者的一份聪慧。张岱在文章中表现出的渴望和眷念正是其悔恨和幻灭感的产物,他掩盖不了其内心深处的强烈的对现实的呻吟和呐喊。在其作品《西湖香市》、《绍兴灯景》、《秦淮河房》中,作者在平静自然地描写晚明社会的各种场景和人们生活景观时,如《秦淮河房》中“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际、便淫冶、房值甚贵,而寓之者无虚日。画船萧鼓,去去来来,周折其间。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妙幔。夏月浴罢,露台杂坐。两岸水楼中,茉莉风起动儿女香甚……”[17]平静热闹的自然生活中也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高压政策的反抗。现实中所缺乏的温暖和感动,作者从过去的回忆中获取,而回忆故国家园正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
  结语
  张岱赋予散文更多生命力,散文的内容不再是奢华单调的宫廷生活,而逐渐融入世俗化,民风风俗、市井老百姓、自然风景成为重要的描写对象。张岱的前半生享受着明代富贵家庭纨绔子弟的繁华生活,到了晚年,成为记忆,就开始变得格外的诱人。他品茶、饮酒、煮蟹、制奶酪等,完全成为一种雅兴,是人生的一种乐趣。饮茶品茗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张岱正式在这种闲情雅致中写出《闵老子茶》和《兰雪茶》。
  张岱的记忆丰富多彩,充满着温暖的故国情怀。他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捕捉身边的一切事物之美。在浅唱低吟之中让身后人体味一份久违的沧桑之感。(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岱撰 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西湖寻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2] 陈平《“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J]《文史哲》2003年第5期
  [3] 张岱著《琅嬛文集》[M]长沙:岳麓书社 1985.07
  [4] 张岱撰 刘耀林校注《夜航船》[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7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