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张三,李四,后面还有谁【张三李四如是说】
 

张三,李四,后面还有谁【张三李四如是说】

发布时间:2019-04-13 03:57:46 影响了:

  易中天(学者):汉武帝以后为什么中国再也出不了超越诸子的思想家,再也出不了能够影响世界文化的思想呢?因为独尊儒术。就算儒家思想百分之百正确,也不能独尊。思想是要思要想,你独尊一种思想就是不准人家思想,不准人家思想还能有思想吗?
  许小年(经济学家):1、奶粉关税保护民族工业,不保护民族。2、大事,大人之事;小事,小民之事;一个好的体制应该是“集中力量办小事”。3、市场是创新的摇篮,官僚体制是创新的坟墓。4、百姓不为官做主,有如一筐烂红薯。
  许倬云(台湾历史学家):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大家拼命赚钱,精神生活空虚,不知道为什么活,也不知道应该共同遵守的标准和尺度在哪里。“钱”对社会集体安全感的侵袭和破坏,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比经济衰退更棘手的危机——精神硬着陆。
  梁晓声(作家):现在有3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也就是官方说法里的中国:高速、高铁、高楼、GDP、国家实力、外汇储备、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都不快乐,郁闷、愤怒、骂娘,嚷着“撕毁一切”;另一个是身边的中国,也就是每个人每天过的日子,相比从前,确实是好些了。
  钱文忠(复旦教授):如果社会文化、文明、道德水平持续降低,盖再多的高楼、建设再现代化的都市都没有用。只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进入一流的大学,国家才能越来越有希望。
  巴曙松(经济学家):人生三境界:一看远,看远才能览物于胸。只看眼前美景,难见山外之山;困于蝇头小利,难睹天外之天。二看透,天下熙熙,皆为何来;天下攘攘,皆为何往?阅透人情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三看淡,看淡非无所作为,而是平和坦然。年青时看远,中年时看透,年老时看淡。
  叶一舵(心理学家):很多家庭背景好、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孩子,青春期逆反心理更严重;而一些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的家庭,孩子往往没有逆反心理。这可能是因为在前一种家庭里,孩子往往没有话语权,父母地位高、见多识广,觉得自己说什么都是对的,很难做到民主。而在后一种家庭里,父母因为没什么文化,读过一些书的孩子有时就成了父母的“老师”,父母遇事都会请教孩子。如果孩子念了当地比较好的学校,或者上了大学,他还会变成家里的主心骨,有很多话语权。
  吴祚来(学者):道德领域的事情,应该由教育、宗教与公益组织去倡导,文明国家的政府,只要尽心做自己公职,政府官员不合适做道德号召。上帝的事情归上帝,凯撒的事情归凯撒。
  许小年(经济学家):收入分配的恶化是不争的事实,政策和舆论的关注几乎都在二次分配上,其实资源和市场占有的不均才是主要原因。城乡差别、垄断和竞争行业的差别、国有和民营的差别、官商勾结和守法经营的差别、权贵寻租和工薪阶层的差别,都与权力和体制决定的资源、市场占有相关。仅看结果而不追究源头,无法解决问题。
  杨东平(学者):整个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家庭教育被挤压到几乎荡然无存的地步。
  蔡奇(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禁书大致分政治性与道德性两类,最终以维护统治集团利益为标准。而大凡禁书,只要属于有价值的,未必禁得了,最终都由坊间保存下来。因此,读者的判断力比禁书重要,读书当无禁。
  龙应台(作家):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又来否定他,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使真相永远掩盖,无法复原。
  王开岭(央视新闻评论部栏目指导):从三鹿到双汇,从奶粉到毒粮,从疫苗到胶囊……这个民族若还想有明天,该有一场生存保卫战了!出了事,找个替罪羊匆匆埋了,息事宁人等于自掘坟墓。一方面,政府职能的失察成本、渎职成本微乎其微、近乎为零,另一方面,地方包庇、权力寻租、保护伞收益的诱惑大得惊人,监管和执法动力从何而来?
  吴敬琏(经济学家):回顾1990年代初期,那时我们太天真了,以为只要市场经济发展起来,政府就会自动退出,就可以很平滑地过渡到自由市场经济,不知道有一个路径依赖的问题。如果政府有很大的配置资源的权力、干预企业的权力,就会相应产生一个寻租空间。你要政府退出它应该退出的领域,就触及到许多官员的利益了。
  王克勤(媒体人):何为真记者?何为假记者?何为黑记者?中国70万新闻从业者均被称记者,而持记者证者仅十多万。有人说,有证者才是真记者,此谬误。讲真话的新闻从业者,即真记者;讲假话的新闻从业者,即假记者,不管你是人民日报的还是CCTV的甚至是新华社的;凭记者身份,以报道名义违法犯罪者,即黑记者。
  俞敏洪(新东方学校创始人):在家庭教育中,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给孩子带来焦虑和恐惧,让孩子不再喜欢学习;一种是不给孩子任何挑战的机会,什么都为孩子准备好,让孩子缺乏成就感。最好的教育应当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供既有挑战性又能让孩子有成就感,带有一定的压力同时又能从压力下解放出来的教育。
  陈丹青(画家):要学好,顶管用的办法,一是老老实实读好书,一是老掉牙的话,就是受得了委屈,吃得起苦。
  张泉灵(央视主持人):我觉得咱该在美国投放一个新的宣传片,主角由春运火车里的人群、城市蚁族大学毕业生、南方流水线上的农民工、西部缺水地区的农民……构成。不然美国人恐怕真以为那些钱是到美国签大单的、在海边买豪宅的、在LV店前排队的中国人借给他们的。
  马光远(学者):如果一个行业的老总常年和会虫一样到处乱窜,抛头露面,微博达人,论坛常客,亚布力胡侃,人生导师,你会相信这个行业真的陷入困境了?你见过哪个干得非常辛苦的企业老总每天有心思抄名人名言,有心思到处胡侃?你见过哪个利润微薄的行业的老总整天炫耀自己读书?日子太好了,才像个二流子。
  赵普(央视主持人):昨天在琉璃厂,看见一位女士跺脚搓手打不到车,我靠过去说愿意捎她,她不敢相信,可还是上了车。下车时她一再说谢谢,要我说得谢谢她,谢谢她把信任交给我这陌生人。她说昨天还在咒骂城市的冷漠,今天就遇到顺风车,恍惚得不知说什么好。反复要我签名,说要留个证明,免得别人怀疑她白天说梦话。
  李桂文(媒体人):编制为什么这样红?中国人原先被放在“单位”里,现在改革了,被放到“编制”里。只要是公家的人,都要进入各种不同的编制。进编制的好处多,没编制的是临时工。这就是为什么考一个县的事业编制,还要交5到8万“赞助费”,也有人愿意交。
  王利芬(央视原主持人):当看到我们的名教授、名作家、名医生、名演员、名企业家、名文化人等名流们在官员面前自觉谦卑并唯恐得罪时的表情时,悲哀从心中会漫延到全身,这是透心的入骨的悲哀。不知这是出于本能还是无奈?因为他们本可以不需要这样。
  【汪杰、余娟荐自《人民论坛》《新京报》《羊城晚报》2012年5月/王 青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