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第二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几号【走向双翼制的大学生电影节庆】
 

第二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几号【走向双翼制的大学生电影节庆】

发布时间:2018-12-24 09:30:41 影响了:

  在中国大陆电影节庆的版图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有着自身的特殊定位它是全国每年第一个大型电影节庆,通常在4月份,由政府批准并指导、大学主办、大学生为主体参加并评选。这样一个区别于金鸡电影节、百花电影节的特殊电影节,在1993年初起孕育,4月就急不可待地呱呱坠地了,到今年已届十五。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刻来回顾它的成长历程,想必应有助于理解它的当下,特别是关注它的未来。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在启动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之轮驶入20世纪90年代这新里程时,快速孕育和诞生的,随后又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继续生长壮大。可以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已举办的15届可视为中国电影改革开放长时段中的一个短时段,它不过是中国电影长期发展历程中的一幕或一环。但这历时15届并长达16年的短时段,毕竟有其独特的发展和变化轨迹。这个由北师大人创办的电影节在15届里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我暂且把它称为创型期、衍型期和定型期。随着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电影界进入新的改革开放时段,产生新的解放和创造冲动。大学生电影节就是在这样的改革开放大背景和大环境下得以创生的。
  1993、1994、1995、1996年的第1至4届可称为创型期,大学生电影节以它鲜明的“青春激情、学术品位和文化意识”的姿态亮相,摸索制定出一整套区别于当时的金鸡奖、百花奖等主流奖项的体现大学生特色的评奖规范和机制。影片大奖最佳故事片奖先后给了张建亚执导的《三毛从军记》、黄建新执导的《站直罗,别趴下》和《背靠背,脸对脸》、刘苗苗执导的《家丑》、宁瀛执导的《民警故事》等,体现了这个电影节的不同于当时主流电影节的独特特色:注重青年人的眼光、标举艺术创新、推崇文化反思。黄建新的这两部影片都以独特的电影语言,表现出他对当时我国社会新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及其深层症候的敏锐观察和冷峻剥露,难免在电影界和社会上引起了争议,就是在电影节评委内部也出现了不同意见。但电影节最终力排众议地坚持给了它们最佳故事片大奖,就借此在电影界和社会上树立了独特的形象、风格和品位,从此声誉日隆,独树一帜。还有独创的艺术创新特别奖(《三毛从军记》获得首届奖),更是体现了这个电影节的独特的青春朝气和学术品位。不妨比较一下,1993年第13届、1994年第14届金鸡奖先后把最佳故事片奖给了《秋菊打官司》和《凤凰琴》,这同第一、二届大学生电影节的大奖归属(《三毛从军记》和《背靠背,脸对脸》,《站直罗,别趴下》和《家丑》)迥然不同。
  第5至第10届为衍型期,是说创型期产生的规范和机制,在此时期得到进一步衍生和推演,尤其是在张扬学院特色与维护主流规范之间探索平衡的道路,体现了大学生电影节庆所有的兼容并包的姿态。既坚持了创型期形成的这个学院奖项的“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评出了张扬《爱情麻辣烫》、杨丽萍《太阳鸟》、夏钢《玻璃是透明的》、陆川《寻枪》、霍建起《暖》、章家瑞《诺玛的十七岁》等富于大学生电影节独特品位和特色的影片,又同时维护了主流规范,评选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一个都不能少》、《高原如梦》等影片。
  第11至第15届为定型期,《暖》、《墩子的故事》、《天狗》、《云水谣》等影片获最佳故事片大奖,表明这个电影节具有越来越成熟直到定型的评奖规范和机制,能够稳健地把大学生电影节的青春激情、学术品位和文化意识同主流规范融会在一起。2004年大学生电影节的最佳故事片奖给了《暖》,恰与前一年第23届金鸡奖大奖奖项重叠,这是一个醒目的标志。随后又有大学生电影节与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评奖结果重叠的现象,如《云水谣》。这不是偶然巧合,实际上表明,到此阶段,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已成功地结束了自身的探索层次而升格为或被接纳为主流电影节的一环。
  这三个阶段其实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渐进地伸展并互有交叉的,是在稳中有变。具体地看,这种渐进过程体现出如下变化轨迹:第一,在电影节的规模上,从小到大。参赛影片从最初的十几部增加到今天的30余部,参赛高校从北京地区扩展到全国共五地同办开幕式,参赛大学生增加到300万人次。第二,在电影节的评奖品种上,从一到多。这是说电影节的评奖品种从一种到多种,就是从现有电影产业摄制的电影(以下简称产业摄制的电影)这一种,到如今同时举办的多种,如大学生自创电影,含大学生短片、大学生动漫等。第三,在电影节的主体上,从旁观到兼有自创。这是说这个电影节已从大学生旁观到大学生旁观中兼有自创,体现了大学生在看评产业摄制电影中也有限地看评自创的电影。第四,在电影节的社会地位上,从探索层次到主流层次。这是说大学生电影节从最初的探索层次被提升到当前的主流层次,其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回头看,通过15届的付出,大学生电影节已逐渐显示出在中国电影界和社会公众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自身的独特的社会功能。概略地说,这种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五方面:第一,它是中国大陆电影评价系统的一支先锋队。它更为推崇和突出的是大学生和大学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院评奖标准和趣味,这显然在已有的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等节庆的侧畔增加了新的富有先锋或探险色彩、学术品位突出的电影评价系统。第二,它是国产影片的青春加油站,特别是国产中小成本影片的展映平台。当着国内电影市场乃至主流电影节被商业“大片”趣味所笼罩时,大学生电影节为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展映、探讨和鼓励平台。第三,它是新电影人的追梦圣地。一茬茬初次“触电”的年轻电影人,常常是通过这个节庆上大学师生的首肯,坚定了电影梦想或从探索者登上主流电影舞台。张建亚、宁瀛、霍建起、张扬、陆川等正是如此。第四,它是大学生的电影盛会。它通过“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大学生拍”的宗旨,汇聚起全国大学生中的电影追梦者,激发起他们关注与发展中国电影的青春激情。最后,它是大学艺术教育的著名品牌。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主要基地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如今已成为以北师大为中心而辐射全国的大学生艺术教育舞台或基地。它以国产电影为纽带而在全国高校中建立起艺术教育的动态链条,在大学生艺术教育领域中起到了其它活动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已从最初几届的纯民间性或探索性电影节庆,发展到现在带有明显主流风貌并从容面对商业诱惑的电影节庆。这种情形是当初创办人的美好梦想的实现,还是它的无情消解?是为大学师生所喜爱还是相反?我们不得不面对多种不同意见。但从主办方的回顾和反思来看,有两种认真的思考值得关注。一种是明确的乐观姿态。“不论过去了多少岁月,我坚信,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必将在年轻人的手中越飞越高,登临新境界,创造新奇迹。”相同的表述是,“预祝在新的阶 段,大学生电影节还将保持青春纯洁的朝气持续跃进!”与这种热烈的相信和祝愿姿态相比,另一种反思性观察则显得冷峻和犀利:“今天的大学生电影节,与15年前相比,规模更大,气氛更浓,活动更多,名气更响,而且奖项也越来越多了。不过,似乎也因为绚烂而更加驳杂,因为浩大而更加喧哗。……我似乎更加留恋这个电影节的那点纯粹,那种品位,那类品格。”随后建议:“我们不可能不面对环境的干扰,但我们似乎也需要保持某种大学生电影节的‘差异性’。”还有的反思在表述上虽略有不同却惊人地相似:“大学生电影节不再是‘全中国最穷的电影节’,但我依然希望它是‘全中国最有个性的电影节’。”这里发出的是保持“差异性”和“个性”的急切呼唤。(以上引自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编《光影流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十五届记》,第15、19、23、26页)这样两种观察确有重点的不同和评价的差异,但却同样对大学生电影节倾注深切关爱、寄予厚望并提出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稳定的生存中继续坚持并不断彰显大学生电影节的独特个性,无疑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办者面临的紧迫问题。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面向未来,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需要以“志于学”的青春姿态继续前行。或许它已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是满足于延续目前进入主流电影节的层次和地位,还是有新的先锋式开拓或新的回归?
  我的考虑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应当乘改革开放之势继续探险前行,续写先锋个性,创造新的辉煌。我个人建议,明年起的大学生电影节应当在稳定中逐步加大大学生自创作品的评奖力度,实行大学生看评与拍评并行并重的双翼式大学生电影节体制和机制。这就意味着,年届15的大学生电影节需要开始一种新的战略转向,就是一面保持目前的产业摄制电影的评奖体制和机制,一面加强大学生自创电影的评奖力度,形成这两种电影评奖并行并重的体制和机制。
  大学生电影节实行这种双翼式机制的理由,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从大学生电影节的参评主体来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不仅体现出观看和评论电影作品的能力,而且其自拍自创自评作品的物质条件和艺术能力都正在迅速提升,另一方面,从大学生电影节的参评客体来看,鉴于国产电影后备力量匮乏,亟待从大学生中源源不断地补充人才资源与作品资源,大学生自创电影的参评有助于从大学生中不断发掘和补充电影新人新作,使我国建立起电影人才资源和作品资源补充的良性循环机制。这一点可能是我国电影走向真正的大繁荣大发展的一条坦途。
  大学生电影节实行双翼制,意味着产业摄制电影的评奖与大学生自创电影的评奖并行并重。具体做法是,大幅度增加大学生自创自编自拍影片的评奖。也就是在继续运行现有电影节评奖体制的基础上,加大大学生自拍作品的评奖规模和力度,激励全国大学生自编自创自拍作品,形成大学生看评产业摄制影片和大学生拍评自创影片相并行并重的双翼运行体式及机制。这势必要求增设相关奖项。例如,在产业摄制的电影和大学生自创电影的评奖中都增设“最佳剧本奖”,鼓励优秀编剧成长成才。同时,要改进和完善相关评奖机制。作为这种改革的支持方案,应在北师大全校范围内公开招聘更多的志愿者参加有关筹备与服务工作,以便化解评奖事务增加而带来的人员短缺危机。
  实行这种双翼制的作用在于,可以在当前条件下有效地延伸和强化大学生电影节特有的五大功能,即电影评价系统的先锋队、国产片加油站、新电影人追梦圣地、大学生电影盛会、大学艺术教育品牌,尤其是大大延伸和强化其中独特的新电影人追梦圣地这一功能。也就是说,大学生电影节的战略重心应当由现在的一个转变为同时并行的两个,这就是产业摄制电影的评奖和大学生自创电影的评奖。只有把第二个重心即大学生自创电影评奖比重加大加重,同时强化或重新召唤第一个重心原有的先锋品格和独特个性大学生电影节特具独有的新电影人追梦圣地才可能延续,其“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才可能保持其生命力,上面提及的关于保持它的“差异性”和“个性”的急切呼唤才能兑现。
  我有一个愿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应当从第十六届开始有新的形象。正像小飞虎一样,它应当有两个同样硬朗劲健的翅膀,是一只双翼的向上腾飞的虎虎生风的小虎。它的一个翅膀是大学生看评产业摄制影片,这个翅膀在人们的多年呵护下已比较成熟了,变硬了,另一个翅膀则是大学生看评自创影片,它虽然正在生长,但还比较稚嫩,有待于成熟。小飞虎的未来,正在于这两个翅膀的比翼齐飞,在于形成和实行大学生看评产业摄制电影与大学生拍评自创电影的双翼式机制。因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软实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大学生以其青春激情观看和评价产业摄制电影,而且更依赖于大学生本身成长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电影人才资源库和原创作品资源库。这既是发展中国电影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提升自己艺术素养的需要。对此,我对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投寄新的期待。
  
  特约编辑:胡疆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