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中国经济全新开发模式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经济全新开发模式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01-17 03:44:05 影响了:

   [摘要]:对发达国家主要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情,从合作形式、企业参与及政府规范三大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校企合作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指导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 合作模式 比较
  随着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在分析大学与社会外部关系发展时指出“展望未来,将产生出最激动人心的管理方法――高等教育界与企业的联系”以来,校企合作教育合作模式越加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校企合作是“大学与工业企业之间为达到一定目的,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作为连接校企双方合作的桥梁,以不同形式促进二者互通有无、互惠共赢、良性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国校企合作发展层次与水平有所提高,但相比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模式而言,仍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本文旨在全面总结、分析国外先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特点,以期为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的完善与创新提供一定借鉴意义和发展思路。
  一、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纵观国外先进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发展,笔者按照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及作用程度,将主要校企合作模式分为三类: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以及校企并重型校企合作模式。前两种分别以学校、企业为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合作中起到关键性主导作用,而并重型模式则视校企双方地位平等,在合作中并驾齐驱。
  (一)学校主导型校企合作模式
  1.新加坡“工厂制”模式
  “工厂制”模式并非在学校内建立系统完整的工厂制度,而是以学校为依托,将现代企业部分管理理念、经营环节引入学校。在新加坡“工厂制”模式合作中,学校能够使学生在校学习中直接参与工厂部分生产环节,更为真切地感受实际操作环境,从而进行更为针对性地专业技能培养。其最大特点就是“零距离对接”,即将工厂与学校有机结合,且校内设有工厂实验室,其配有精、尖、高的实验室设备以供学生科研创新、实践操作,更有利于学生技能培养。目前该模式广泛应用于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之中。
  2.丹麦“模拟岗”模式
  学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寻求对口企业在学校内部成立模拟真实商贸活动的公司,模拟公司内部设立企业工作中的真实岗位,让学生参与到模拟公司的每一个模拟岗位中进行实际工作,整个过程中学校为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相比“工厂制”而言,丹麦“模拟岗”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出发点,操作性更强、更具多样性和系统性,学生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和个人特长,选择各种模拟岗位,在具体的业务操作中发现自身存在问题,从而提升职业技能。
  3.荷兰“产业式”模式
  校企合作对于荷兰而言,几乎当做产业来经营,学校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也是按照产业运作要求进行的。具体来看,学校是合作中的主导因素,除一般教学设施外,政府和企业按照学校要求全面进行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配合。例如,学校设有荷兰中小企业联合会组织就业部门,大大方便学生对就业岗位的咨询工作;教学内容融入企业意愿,企业会派送高级管理、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任务制定;此外,企业应学校要求派遣高管或骨干作为学校客座教授、专业顾问,以期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二)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模式
  1.德国“双元制”模式
  德国“双元制”是世界范围内最早进行实践操作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要求学生进行校内文化课学习的同时,规定到企业中交叉接受技能培训,因而“双元制”下学生具有学生和学徒两种身份。总体来看,该模式以企业实践培训为主,学校知识学习为辅。学校规定学生在求学之时就与企业签订就业或培训合同,这就充分彰显了企业的主导力。合作学习过程中相比约30%的学校学习时间,学生有高约70%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此外,企业大力资助学生学习,包括全部学费的缴纳和社会保险、生活津贴的发放。
  2.加拿大“指导部”模式
  加拿大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较为完善,最为突出的表现为在学校内部通常专门成立负责安排学生实习与就业的“指导部”。该部门中有负责深入企业为学校学生联系岗位的外勤人员,也有内勤人员在学校内部配合外勤人员,将用人单位的最新资讯告知学生。在联结过程中以企业需求为主进行人才招聘,在学校课程设置及岗位训练中也充分考虑企业意见。此外,加拿大校企合作的培训体系以工学交替为主,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岗位与就业机会。例如,安大略省的工学交替培训体系中,企业为当地学校提供岗位培训机会已超过130种。
  3.日本“产学研”模式
  “产学研”模式相比其他模式,更为注重学校及学生的科研能力,企业往往与科研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学校开展合作,并进行实验室、科学研究所的资金、设备等投入,以期学生科研成果为企业产品研发、科技创新服务,是将产业、学习及科研三者有机结合的典范。其中,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为出发点,主要存在中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产学合作两种形式。日本每年高校同产业界合作研究经费中,仅电子信息工程学(电子、信息、仪表)投资一门专业,在1985年时就已达到132.2亿日元;1991年,仅文部省所属的国立大学和研究所承担的校企合作项目就达1139件。目前,较为成功的案例有丰田公司开办的“丰田工业大学”、松下电器公司创建的“松下电器工学院”等。
  (三)校企并重型校企合作模式
  1.澳大利亚“二元制”模式
  “二元制”即两种运行机制――澳大利亚并行存在两种主要的校企合作机制:TAFE学院制、新学徒制。前者包括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两方面,学院董事中有行业及企业进行参股,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后者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199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培训计划,学生即学徒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因而澳大利亚校企合作秉承“两手抓、两手硬”方针,两种模式侧重点不同但保持宏观目标的一致性,即“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学校培养学生的要求”。
  2.英国“三明治”模式
  该模式的实质是工读交替,要求学生在读期间一段时间到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段时间到企业、工厂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最后返回学校学习直到掌握本专业相关技能并获得结业证书。以学习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短期两种,前者采取“2+1+1”模式即前2年在学校第3年到企业第4年返校,后者时间较短整个过程总共为6个月。以校企双方地位可划分为学校依托、企业依托两种,分别以学校、企业为主要组织和管理者。同时,英国效仿了德国校企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三明治”模式设立了社会监督和保障机构,即工业训练协会,充分发挥了规范和约束作用,保证了该模式的良好运行。
  3.美国“合作制”模式
  美国是合作教育的鼻祖,产生于19世纪初,该模式重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合作、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大致分为1�1,即一半在校学习,一半在企业劳动,而学习与劳动更换的方式则较为灵活多样,根据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原则,将施行模式分为四种:工读轮换制,半工半读制,劳动实习制,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在培养目标上,该模式以培养学生广义的职业能力和志趣为方向,同时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沟通,最终保障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受益。相比其他国家校企合作发展而言,层次更深、更为系统。企业已由被动转为主动,将对学校资金、基地、设备等的投入视为推动人才培养发展的己任;学校的教学体制、授课内容也更具操作性,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密切合作。
  二、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总结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前文三大类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笔者将其共性与差异总结如表1,从而为分析对我国校企合作发展的启示奠定基础。
  由表1分析可知,总体上说,三大类校企合作模式中校企双方在参与积极性、政府制度及管理、社会合作基础来看,都为合作的良好开展创造了条件。具体来说,不同类型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亦具有不同特点:学校主导型模式中学校为主导作用者,在为社会输送理论知识技能为主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在社会中树立良好口碑,促进扩大生源和影响力;企业主导型模式中企业为主导作用者,培养学生目标以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所需为主,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技能的实践操作训练,因而相比学校主导型而言学生就业率更高;校企并重型模式是校企合作模式发展的较高层次,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健全的合作机制、较好的长效机制,校企双方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培养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兼备的综合性人才,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更加受到企业以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三、国外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党在十七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新时期下要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到更为重要的层面。针对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校企合作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越加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笔者在前文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产实际、针对我国现实国情,提出以下方面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校企合作发展水平、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1.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形式,促进合作模式的多样性、新颖性、灵活性
  我国目前校企合作形式较为单一、合作方式较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企合作作用的充分发挥。新时期下,要在巩固完善原有合作形式的基础上,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道路:一来,进一步推行“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形式。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校企合作对象就有300多家企业,并提高了学校就业率,使校企双方互惠共赢;二来,加强学校科技园创立、合作研发实验室、科技成果转让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特别是加大发展层次较高的“全面合作协议”形式合作的力度,多种渠道推进校企合作的广泛开展。
  2.大力促进企业参与程度,提升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长期性、广泛性
  Coppers和Lybrand曾对美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给生产率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没有进行校企联合办学的企业,美国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生产率比同行高处约59个百分点。但我国校企合作中企业多处于被动状态,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合作潜在的巨大利润,而缺乏企业参与性的校企合作不可能获得真正成功。因而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企业参与度:首先,在社会中营造出校企合作参与氛围,特别是对企业高管进行讲座论坛和宣传教育,使其了解校企合作带来的潜在收益并树立合作的积极观念;其次,选择有利于企业的灵活合作形式,如企业在高校投资建立实验室或研发基地,并签订契约说明科研成果以及高素质人才一定程度上要为企业服务;再次,政府对进行合作以及发展良好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提供补贴等鼓励政策,确保企业校企合作所获利益。
  3.建立完善政府保障体系,突出政府在合作中的规范性、保障性、维护性
  英国在1945、1946年分别通过《高等技术教育》和《科学人力》,提倡校企双方合作的开展;从美国1862年《莫利尔法案》到1980年《杜邦法案》,均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形式视为教育发展的必然;德国1969年便推出了《联邦德国职业教育法》,对校企双方合作进行约束与管理。我国直到2004年7月才出台《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现有约束机制、奖惩机制依旧缺乏完善性、系统性。具体来说,政府保障为了更好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管理:首先,出台与完善对于高教、高职校企合作的正式法规,并对企业对员工培训、企业校企合作义务等方面提出明确规定;其次,建立奖惩机制,例如英国政府对校企合作良好、培训学生数量较多的企业减免一定量教育税;再次,在校企双方合作中发生碰撞时,在社会中建立现成的规范和约束机制,像美国“国家培训局”、“全国行业培训咨询局”(ITAB),加拿大“加拿大合作教育协会”(CAFCE)等机构的设立都起到了良好的规范作用,我国可以借鉴应用;最后,在行业中实行统一的资格认证制度,国家规定企业员工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员工培训等。
  参考文献:
  [1]朱镜人.浅探战后英国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J].外国高等教育,1998,(4):61-64.
  [2]王延芳.美国高等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孔凡成,李美芳.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的特征及启迪[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8-42.
  [4]李占军.中加荷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比较与借鉴[J].成人教育,2010,(7):94-96.
  [5]马思援.校企合作在发达国家的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6-2-27(2).
  [6]明航.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教育与职业,2010,(30):12-14.
  [7]盛国林.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5):10-12.
  [8]张苏俊.中外校企合作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9):206-209.
  [9]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81-84.
  [10]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8):15-18.
  项目名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W201007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