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优化课堂结构培养自学能力|优化课堂结构
 

优化课堂结构培养自学能力|优化课堂结构

发布时间:2019-01-19 03:48:36 影响了:

  小学阶段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在教学中分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一、激发兴趣,引导自学
  
  兴趣是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倾向,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勤奋的探索。兴趣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我们必须激发和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用新的教学观点。设置新型的教学结构,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苦学为乐学。可采用语言激趣、情境激趣、谜语故事激趣等教学方法。
  学习有了兴趣,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学情拟定“自学提纲”。设计自学提纲应注意这样几点:其一。内容应紧扣教材。突出双基。启发思维;其二,题型应灵活多样,注意准确性、知识性、趣味性;其三,难度应以使学生通过努力能自行解答为宜。
  
  二、启发诱导,学会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 “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质疑是非常重要的。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的重要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敢于提问,破除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凡是能够提问,不管好与坏,不管对与错,都应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其次,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他们抓住重点词句,抓住关键提问,不能“浅问辄止”,而要刨根问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再次,要在质疑上舍得花时间,绝不能走过场,搞形式,实实在在地让学生经历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会问到会问的全过程。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朗读是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情感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在范读课文时,我注意把握总的基调,以真挚、深沉、压抑的情感,用轻而缓的语气,将学生带人无限哀思的情境中。如第一段开头两句,我是这么处理的:第一句: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指导学生用低沉的、悲伤的语调朗读。第二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其中“挤满”、“长”、“多”三个词应读重音,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中。如此引导学生在划线的地方加上较长停顿及感情基调的妥当处理,表达情深、真切之感。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词汇,又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语感。
  
  四、安排练习。讨论交流
  
  “联系”指学生在上述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知识迁移,运用于实际,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技能的过程。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将学习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的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首先,要组织好小组讨论交流,应尊重学生的意愿,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给予适当的调整,使小组成员按照学习程度合理组合,以保证讨论交流的质量。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围绕“自读”中读不懂的、不知道的和还想知道的展开交流,教师要巡回各组,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参与讨论,适时点拨,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更深入,使讨论有实效。其次,组织好全班合作探究。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及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关键句、重点段学习,通过再读、再思、再议。切切实实地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具体操作中,要力求一个“实”字,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围绕学科特点,联系教材内容,遵循认识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过程中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