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浅谈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浅谈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发布时间:2019-01-20 04:00:12 影响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有效的交往互动,才能促进教学相长。   一、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实现有效互动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术的必要特征之一是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因势利导,从而找到灵活适当的教学手段。如,在“认识角”的探究中,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后,教师可让他们猜想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有什么关系,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加以验证,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度无关,而与角的两边的开合程度有关的结论。这时老师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从角的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既然角的两边是射线,射线本身就有向一端无限延伸的性质,是角的概念决定了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构筑互动平台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兴趣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由于小学生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所以借助直观形象的演示,创设生活或游残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为促进师生互动提供强大的动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进行数学教学,一方面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感觉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数学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有力工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平均数问题”―课时,可以从组织学生踢毽子比赛引人新课。让3名男生和2名女生进行比赛,结果男生共踢24下,女生共踢21下。当老师宣布男生获胜时,女生集体抗议说:“不公平。”这时老师及时提问:“那该怎样才算公平?”于是学生自动组成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应比较男、女生分别平均踢多少下才算公平,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因为踢毽子比赛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全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学习热情高涨,很快学会了求平均数。
  三、激励创新,重组异议,点燃互动激情
  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积极的互动因素,既要注意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又要注意课堂互动的整体调控。教师要想办法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些课堂激励机制。如,奖励发表异议的学生,表彰大胆发言的学生,批评那些讥笑别人错误的学生等。教师还要学会倾听,让每个学生都愿意表达真实的想法,真切的情感,要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大胆地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广泛、深刻的互动,形成开放的数学课堂格局。在教学中,学生常会提出一些典型的问题,闪现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果老师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课堂生成,并加以重新组合,或许能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激起广泛的共鸣,点燃互动的激情,给教学带来一份精彩。
  四、尊重学生,平等交流,和谐互动氛围
  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感情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我们会遇到师动而生不动的情况,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是教师没有意识到互动是一种情感、情绪的互动,良好的互动需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心灵深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要以一种商量、探讨的口吻与学生进行对话。如:“你表达得真好,说得很具体,老师听懂了。”这样的话语使学生与教师的心拉近了,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既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学习策略,也是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学习方式。学生在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一方面通过自己收集、整理、加工、描述材料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计算等过程领悟数学规律和方法,整个互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会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