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幼儿教师教育理念20条 [高职教育引入企业管理理念的策略研究]
 

幼儿教师教育理念20条 [高职教育引入企业管理理念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0 03:49:53 影响了:

  摘要: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落后,管理模式难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既定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改革。改革重要的一点是要把企业管理理念引入高职院校管理之中,企业管理理念具有先进性和可借鉴性,高职院校大有必要吸取企业经营理念营养,全方位调整办学策略以寻找到新的办学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管理;理念;研究
  作者简介:肖文胜(1967-),男,江西萍乡人,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副教授、高级审计师,主要从事教育学、经济学研究;蔡玉文(1966-),女,北京密云人,南昌航空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经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7-0053-03
  
  一、高职教育引入企业管理理念的理由分析
  
  (一)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企业教育
  众所周知,职业技术教育是与企业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就业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普通高等教育以培养通识型、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职业教育则应突出“技术性”、“实用性”,直接为企业输送实用性技术人才。笔者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内涵来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企业教育。以现在大力提倡的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重要切入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来分析:工学结合要求高职院校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同时要求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制度,加强校企合作及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就是高职教育要与企业、与社会紧密结合,本质就是企业教育,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策略就是高职院校应按企业需求和理念进行管理。
  
  (二)企业管理理念具有先进性和可借鉴性
  在经济社会里最活跃的莫过于企业管理,其中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许多观念日新月异,许多管理理念具有先进性,比如企业风险管理理念、企业质量理念、企业市场理念、企业服务理念、企业人才使用理念、企业产品品牌理念等,当我们一旦进入它的核心管理观念层时,我们就会觉得办学思路如潮而来。企业经营有风险,高职院校经营同样存在风险:企业是以产品质量为生命线,高职院校同样是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企业是围绕市场求生存发展,高职院校不也是围绕市场求生存发展吗?所以企业与高职院校存在着众多相同之处。企业管理理念对高职院校管理具有可借鉴性。当然,高职院校毕竟有异于企业,在“产品”上与企业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物”,而学校的产品是活生生的“人”。因此。在吸取企业的经营理念营养时,我们只能用有选择的“引入”而不是简单复制。
  
  二、高职教育引入企业管理理念的策略分析
  
  高职院校只有在治校理念上实行根本性转变,即变传统的“管理”学校为以企业管理理念“经营”学校,吸取企业经营理念营养,全方位调整办学策略,寻找新的办学思路,才有可能真正摆脱目前遇到的困境,步入健康发展之路。具体策略分析如下:
  
  (一)企业风险管理理念的引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变化,企业经营者只有有效地管理各种风险才能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其实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如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学生管理、新校区建设等。仅以专业设置风险为例:由于专业设置权在学校,出现了专业设置特别是专业名称的混乱和专业内涵的不明确:传统的专业设置弊端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高职院校一些专业设置存在与社会需求不相应等问题。如何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支柱产业。培养地方急需的人才而修订专业目录,专业设置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地区院校专业如何布点、统筹安排,有待我们去研究;各高职院校如何在国家、地方颁布的专业目录指导下,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打造符合院校特色的专业群,还有待我们去探索。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引入企业风险管理理念进行各种风险环境分析、风险事件识别并作出风险评估,提高处置各种风险的反应能力,找到应对各种风险的控制方法,强化对风险管理系统有效性监控和风险信息的沟通。唯有如此,高职院校才能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并构建出合理的课程体系。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办学模式和学生管理方法,促进新校区建设,培养造就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从而赢得高职院校办学的良好效益和信誉,形成高职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企业质量观念的引入
  产品质量代表着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线,有一整套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系统。高职院校只要有学生不能顺利就业,或是就业过程中出现不能顺利上岗的问题,往往就意味着学院的产品――毕业生出了质量问题。因此,对每一个学生的前途发展负责,确保“产品”质量。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要引入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的真正原因。与此同时。现代企业无不重视“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模式,有一套产品售后跟踪服务系统。当前有些高职院校以将毕业生送出校门为培养终极目标,至于到社会上后学生质量如何,就与学院管理关系不大了。所以,传统的学校管理所关注的大多是毕业生“数量”而不是“质量”。当我们引进企业的质量观治理学校时,“面向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教学质量观就绝对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是学校实实在在的治校策略。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高职院校建立与实施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要以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的控制为抓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是通过输入教师、教材、教学设施设备、办学经费、教育教学管理等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并经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转化为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综合素质提高等输出;是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开始。直到学生毕业教育及就业跟踪服务的全过程。因此,只有使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得到强有力的控制并不断地改进、完善。通过定期开展管理评审和内外部审核。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保持质量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和先进性等教育质量管理措施,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才能使培养的毕业生符合学生及其家长的期望,并充分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要。
  
  (三)企业市场理念的引入
  “以销定产”,几乎是每个企业的经营宗旨。精明的厂家从不做“亏本买卖”,即先有市场,后有产品,企业围绕市场求生存求发展,会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设计、生产、更新不同的产品,针对不同的市场推出不同的营销策略。
  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业市场理念中得到全新办 学思路的启迪:调查人才市场需求――确立办班项目――筹措办班条件――建立与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相适应的教学机制――输出人才――获得办学效益――实现办学目标。由此,我们就会很自然地得出:专业设置要进行深入细致的人才市场需求调查;根据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确立办班项目: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完善教学基础设施来筹措办班条件;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双证书制度作为建立与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相适应的教学机制:毕业生顺利就业意味着人才的输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能使高职院校获得巨大的办学效益: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的,
  反思前些年某些高职院校的办学思路,基本上是利用学院既有条件招生、办班。既缺乏人才市场信息,也没有人才输出网络,这种办学方式,在生源充足的前提下尚可,一旦毕业生锐减或招生指标压缩,必然会导致学院办学路子越走越窄,最终陷入招生的恶性循环圈里。从以销定产的市场观念出发,我们可以形成共识的是:毕业生就业率(‘产品”销售情况)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巩固和发展(“产品”生产情况);关注就业,就是关注高职院校的生存。因此高职院校在治校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人才市场信息和毕业生就业安置配套网络构建的策略。
  
  (四)企业服务理念的引入
  “顾客是上帝”这一口号的提出,将企业的服务意识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随着人们对教育这一特殊行业认识的不断加深,发现作为特殊产业的学校教育在管理上与企业有着本质的相通,因此,一些有识之士也相继在学校管理中提出了“教育即服务”的理念。事实上,在学校这一特殊服务业中,家长和学生是消费者,是顾客。当我们从传统学校管理的心理定势中走出来而从纯理性的角度上去探讨时,我们会发现。职业教育较之普通教育更适合于这一理念的实践运作。
  为学生服务,这个认识在过去是想都没想过的,高职院校生源参差不齐,仅从分数上看,落差可能上百分,用一个尺子去衡量,不现实也不人性。只能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这就是服务于学生。比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文化基础、兴趣爱好、潜能与需求。自行选择不同层次的专业,这样的自行选择可在学生进校半年后进行,伴随着这个选择同时进行的,还可以是“市场+课程难度+学生实际”的班级重新组合。传统教育改革一直存在的问题是学校中心、教材中心、课程中心,却唯独忽略了改革的主体――学生,扬长的教育、有选择的教育才是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
  我们还可以进行学分制探索,比如说三年制高职专业的学生前后在学校接受2―5年教育,在校期间。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一个专业和几个专业,可选择连续读,也可中途休学打工,当然也可以完成学分的情况下。提前毕业。
  
  (五)企业人才使用理念的引入
  现代企业人才使用注重的是量才录用,按劳取酬,按照企业的效益和产品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用人。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在引进企业用人理念时,高职院校的用人策略应是: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按需设岗,按岗取酬;不拘一格。量才录用;合同管理,进出自由。为此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不为所有,但为所用;不拘一格,量才录用。高职院校应引入企业人才使用理念。采取“一培”、“二引”、“三留”、“四聘”四个措施来实现人才管理。“一培”是指把中青年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送到高校深造或企业、科研单位培养,通过多种培训使教师成为各个专业的行家里手,成为培训师、鉴定师、考评师、审计师、设计师等。提高教师职业指导能力。不拘一格,量才录用,大胆启用本院各种中青年人才。“二引”是指根据学院教学和发展需要,每年有计划地引进或柔性引进重点专业的、高层次的人才或学科带头人。对这部分专业紧缺人才给予特殊政策和待遇,以吸引他们为学院做贡献。不为所有,但为所用。“三留”是指实行事业吸引人、感情凝聚人、政策激励人、待遇留住人的用人机制,不拘一格,量才录用;制定一系列向教师倾斜的政策和奖励办法。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四聘”是指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从科研、企事业单位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领导、专业人士和专家教授。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改善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量才录用;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2 合同管理,进出自由;按需设岗,按岗取酬。具体来说就是大胆引入企业用人和薪酬管理理念,比如专业课师资可以实施动态管理,学校专业课师资应分为固定师资和合同师资两部分,固定师资保基础、求稳定,合同师资保专业、求活力。事实上,对于专业课师资而言。其需求是一个动态的需求,因为人才市场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专业课师资的需求也应随之变化,任何一个专业课教师是不可能穷尽人才市场所需的技术技能的;另外,引入企业薪酬管理理念,实行按需设岗,按岗取酬制度。薪酬动态管理,薪酬能高能低。岗位发生变化,薪酬亦发生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企业产品品牌理念的引入
  企业生存的竞争说到底往往是品牌的竞争,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是无法参与市场竞争的,所以。企业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品牌占领市场,我们常常可以领略到:企业的宣传战、销售战、质量战、心理战铺天盖地而来,其触角延伸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的就是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企业产品品牌。有鉴于此,高职院校也应该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应该引入企业产品品牌理念进行教学管理。
  第一,高职院校应该有自己的品牌专业。因为没有品牌专业的高职院校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其实力会大打折扣的。
  第二,学校应有自己的就业品牌。毫无疑问,一个有着畅通的就业渠道的高职院校,其学校品牌自会不磨自亮。当然,就业的口径越宽。就业者的待遇越高,其品牌效应会越大。高职院校在畅通就业渠道时,就应千方百计地在拓宽口径和提高毕业生待遇上下功夫。而不是将学生推出校门了之。
  第三。高职院校应有办学条件品牌。良好的办学条件所产生的品牌效应也是可想而知的。高职院校只有在不断创建优越的学习条件中取得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生源。
  总之,高职院校只有引入企业管理的理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