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9-01-26 04:14:44 影响了:

  “当你是一个优秀的会读书的人,这个世界将归你所掌握……”这是美国学者隆恩・弗莱在《有效阅读》中的一句话。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是一个人获取文化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一个人文化底蕴的深浅,首先取决于阅读素质的优劣。阅读可以涵养其性情,高尚其情操,健康其情绪,成熟其性格,培养直面人生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
  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借助文本,理解和体验文本的价值;借助文字的阅读,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赖于阅读及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提供范例。因此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标准。
  如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切切实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我认为,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努力探索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从而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教给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阅读方法是优化阅读过程的重要保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如果能快速准确地运用阅读方法,课内外阅读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一)指导课内阅读的方法
  1.指导边读边想。心思口诵,读思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是一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是专心阅读习惯的具体表现之一。具体做法:(1)抓好预习。教学新课时,可以把预习活动放在课前,也可放在课后。预习时,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画出好词好句,提出问题等。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还可要求学生在感触最深处进行圈点勾划、做批注、写感受,使学生真正做到读有所得。(2)带着问题阅读。比如在指导阅读《可爱的草塘》一课时,让学生质疑并带着问题读书:草塘的可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作者初到北大荒有一种什么感觉?后来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文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变化?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就逐渐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和明白作者的感情变化。在这基础上,可进一步提示学生: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由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带着问题再读、再想,层层深入,使学生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3)按一定的思路阅读。学生在阅读中的最大困难是不会想,不知道从哪儿去想。因此要引导学生探索作者的写作思路。围绕作者“为了什么而写(写作目的)?写了哪些内容?怎样写?”三个问题边读边想,循路入境。明确了作者的思路,学生便能较顺利地概括段意,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这种阅读方法,为学生边读边想指出了一条可循的路子,而且能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
  2.让学生用“心”读。学生一般看书,只用眼睛扫描即止。而用“心”读指的是入乎其内,心无旁鹜,用慧眼去捕捉,用心灵去感受,仔细品味作品的思想内涵。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好文章、好诗句,就要让他们用心去理解、去领悟,读出文章的“味道”来。方法有三:(1)抓住题眼。文章的题目,很多是提纲挈领的精华。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研究题目,提出阅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对课文中的相关言语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探索性地去获取知识。(2)明确主线。抓住文章的主线,研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阅读目的得以快速实现的“捷径”。应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多读几遍,再概括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3)抓住重点词句。课文中的中心句,是课文思想内容的结论,抓住重点词句研读是引导学生变“学会”到“会学”的重要过程。让学生抓住一些主要语句进行研读,学生不仅能撷取课文中上下文的有关信息,还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4)探究性地阅读。这是阅读方法的升华。这种阅读方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专心阅读的习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更深刻的程度上得到培养。做法是可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丰富知识;还可根据学生自己选择的学习内容、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究,交流学习结果。
  (二)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1.明确读书的步骤。(1)初步了解。拿到书,可先大略翻一遍,看看“序”、“前言”、“目录”等,浏览一下书的主要内容,对全书有一个初步印象。再想想这本书有哪些新知是自己感兴趣的,应该精读,哪些是自己已知的,可以略读。(2)熟悉人物、事件。看“人物简介”,说说书中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并能记住主要人物的名字。看故事梗概,并能试着提出几个问题。(3)选择重点。根据目录选择内容,根据内容找重点,提问题,并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内容,浏览与精读结合,首尾联通,快速了解全书的内容。(4)摘录与随感。看到书中有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要及时摘录下来;对于自己深有体会的地方写一写读书心得或随感等。
  2.学会速读。阅读的速度对学生掌握大量的课外知识来说,尤为重要。快速阅读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按固定程式、高效率地读完指定的文章。这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过去那种读书漫不经心的现象,而且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专注、勤奋、善思、上进的阅读品质;它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视觉感受器官的潜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加快阅读速度。进行速读训练方法有:(1)学会默读。默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这是因为,默读时,文字信息不必经过听觉而直接由视觉接收,所以速度远远高于朗读。实验表明,默读每分钟最快可达到800字左右,甚至还会更多。(2)学会预读。所谓预读,就是拿到一本读物时,可以先看开头的两段,接着仅看以下各段的第一句,然后将最后两段逐字逐句读完,这样就可避免把时间花在实际上你并不需要阅读的那部分文字上。预读适用于阅读长篇文章,这种方法能使你读一篇文章仅用通常阅读所需时间的十分之一左右。(3)把握核心。阅读时目光的停留要有的放矢。有时要一闪而过,一目十行;有时要集中在信息难点上;有时还要回顾前文,建立信息的联系。但无论是哪一种阅读活动,都要迅速确认话语信息核心,并进行对比、综合,迅速理解话语的意思。(4)学会浏览。所谓浏览,就是读书时视线快速地移动,扫视读物上的每一行字,但只注意每一行中少数几个重要的字。浏览能使你快速得到一个总的印象,能节省一半的阅读时间,可以扩大知识面和了解最新信息,这种方法适用于阅读短篇小说和内容比较简单的文章。(5)搜寻标志。阅读时要注意搜寻作者用来强调信息要点的标志。例如,搜寻段落之间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和过渡句;搜寻包含信息要点的小标题,突出重点的着重号、斜体字、黑体字、疏排字等。阅读时,只要注意搜寻强调信息要点的标志,就能迅速把握文章的要点,而其他文字尽可一略而过。这样也可大大加快阅读速度。(6)强化阅读。“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二、课内阅读学习与课外阅读活动相结合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希望读有所得,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在学校应经常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即创设一个让学生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激发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阅读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式的阅读,使阅读效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课外阅读活动是课内阅读学习的延伸与拓展。
  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有趣、活泼多样。具体做法有:(1)开展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等内容,定期评出优秀“读书大王”。(2)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评”,评奖优秀笔记。(3)经常组织“阅读经验交流会”。可利用早读课或课前介绍读书经验,谈谈自己读书的体会或独特的见解,进行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等。(4)举办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5)发现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还可以举行“手抄报展评”、“课本剧表演”、“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品尝阅读的甜蜜果实。
  阅读教学活动还可以与各学科教学活动、社会生活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扩展外延,丰富内涵。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内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课外,促进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就能得到提高。课内外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