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公开课需改进的地方
 

公开课需改进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4:38 影响了:

  公开课理应真实、朴实、扎实,要讲究“原生态”,追求实效性,该怎样就怎样,决不做作,无需“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强调素质教育≠不要知识
  
  最近,笔者去某校听一堂政治公开课,奇怪地发现,一堂课下来学生竟然在课本上没留任何痕迹。不圈点,不涂划,对于所有的知识要点,教师只是点到为止,一带而过。不仅如此,还少有练习,只偶尔穿插个别例题。当被问及为什么不让学生在课本上留下圈划的痕迹时,教师语出惊人:“不是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吗?如果圈圈划划,归纳知识要点,会不会被戴上应试教育的帽子而一票否决?”我哑然,原来如此……素质教育难道就不要知识了吗?
  诚然,素质教育是我们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和追求。学校教育自然要从片面追求学生分数的应试教育转变到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使学校教育返璞归真;但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能做题目、谈考试,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讲知识要点,只是不能一味地、片面地、不择手段地追求分数。更何况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保证和支撑,创造能力从何谈起?创新意识从何产生?政治课要做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没有“知”作后盾,何来“情、意、行”?特别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在政治课教学中,还是得让学生记住,这并不有悖素质教育。
  然而,有的教师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片面地认为上公开课就得回避做题目,回避讲知识点,回避谈考试,好像只有这样才算与应试教育“划清界限”,套上“真革命”的帽子,否则就是不折不扣的“应试教育”。于是,出现一堂课下来学生不动笔墨,教师教学如蜻蜓点水,学生不划,不做,不背,不记,轻负担却没效率的现象。热热闹闹的背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浪费了学生一节课的时间。课内损失课外补。为了挽回损失,有的教师只能“炒冷饭”,采取重新讲一遍的策略。公开课呼唤原汁原味,该让学生划、记、练、背的就要让学生大
  胆地做,无需“羞羞答答”,搞形式主义。
  
  二、强调课程改革≠不能批评
  
  在一堂政治课上,老师让学生回答“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一位学生却回答了“三个代表”的含义,哪知道教师却笑眯眯地说:“很好,离正确答案只差一步了。”评课时,专家对此举大加赞赏,美其名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真让人忍俊不禁……都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教育固然不提倡惩罚,难道就连批评教育也成了“洪水猛兽”?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教师因此误认为,公开课只能表扬,不能对学生有一丝一毫的批评,否则就会被看作“离经叛道”,摧残学生身心。于是,课堂上充斥着“好”、“很好”、“不错”、“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肯定性语言,即使学生有“原则性”的错误,也要拐弯抹角地极尽表扬之词,由原来的“棒杀”变成了一边倒的“捧杀”,仿佛这样才真正体现课改要求。
  案例中“三个代表”与“四项基本原则”虽数目只相差一个,但内容却相差悬殊。要知道科学知识来不得半点马虎。试想,如果神舟飞船在设计时相差1分米,1厘米,哪怕1毫米,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更何况一味表扬会让学生变得自以为是,不知所以然,即使有缺点,有错误,也会迷失方向,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没有危机感。如果不能认清错误,谈何改正呢?事实上,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肯定和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使学生“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从而最终导致学生浅尝辄止的心态和学习思考的随意性,失去表扬应有的意义和作用。不仅如此,长期的过度表扬,无原则的迁就,还会让学生变得经不起挫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一旦遇到困难和失败,就会怨天尤人,放弃信心。笔者认为,即使公开课,也应该是非明确,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该批评的就批评,绝不含糊。
  
  三、强调学生主体≠不要教师讲授
  
  某校一堂政治公开课,本是内容多,难度大的一堂课,可教师在布置了几个预习思考题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翻书查找资料,自己却隐退幕后,直到离下课还有十来分钟时,教师才从幕后走向讲台,将正确答案公布了事,一堂公开课草率收场。笔者十分纳闷,这样的课学生接受得了吗?上课教师却说:“我们校长有令,公开课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尽量少讲或不讲,否则就是无视学生主体地位,片面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那样就是不成功的公开课。”试问,公开课究竟形式和内容哪个重要?难道为了形式的需要,连教师该讲的也不能讲了吗?笔者不敢苟同……
  毋庸讳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讲你千遍也不厌倦”,而学生则正襟危坐,一副茫然,等着教师将知识嚼烂了喂给他吃。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划,学生背。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就像“两脚书橱”,主体地位被扼杀殆尽,学生变得不会探究,不会提问,创造的潜能被抹杀,棱角也被抹平。
  而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则退居二线,成为课堂的配角,协助学生学习。于是乎,一些公开课上,教师“谈讲色变”,生怕背上“满堂灌”的罪名。有的学校领导甚至规定,教师每堂课的讲授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教师上公开课时,学校领导在台下掐秒表计算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就一票否决。受此“指挥棒”的影响,一些教师机械地照搬教条,在上公开课时,尽量不讲或者少讲,撒手让学生自学,以彰显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改理念。本来只需教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让学生“兜圈子”,“捉迷藏”,教师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生怕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事实上,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肯定有其优势和必要性。由于学生受年龄、能力、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内容必须由教师讲解。因此,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和需要教师讲解、分析、点拨、指导的内容,教师要主动、大胆地站出来,深入浅出、痛快淋漓地给学生讲授,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否则,一味恪守“沉默是金”、“少讲为妙”的真理,会让学生蒙在鼓里,一知半解。这样的公开课绝非好课。
  作者系江苏省吴江市南麻中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 田欣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