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018新课改后高中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018新课改后高中数学

发布时间:2019-01-28 04:00:37 影响了:

  长期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不想提问、不会提问。这种思想观念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缺乏创新精神。笔者就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解放思想,敢于“提出问题”
  
  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关系,教师之于学生有着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学生不愿意向教师提出问题,也不敢提,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同学们的笑料,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现代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二、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大胆“提出问题”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解惑,一方面要让学生乐于提问,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情境,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提问题的欲望。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中要善于分析高中学生的心理活动。高中生往往不像小学、初中生那样思想比较单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容易调动,高中课堂上气氛往往死气沉沉,学生都不太愿意回答问题,更谈不上提出问题。据此教师就要故意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
  数学枯燥无味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它不像其他学科那么形象、生动。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幻灯片、多媒体或直观教具等,应用这些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发自内心地想提问,大胆地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改进教学方式,培养顽强的质疑精神,让学生会“提出问题”
  
  不能否认,部分教师在更多的时候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教师习惯于讲解或学习现成结论,不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新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丧失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这阻碍了学生知识网络和认知结构的形成,容易造成学生惰性心理和依赖思想。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除了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问,如何问。
  首先要确立一个可以探究的问题。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实际,来选择要探究的问题。问题应有一定的难度和探究价值,需要学生运用已学的多方面的知识,提出多方面的假设,并多方思考才能解决。如:
  已知:-1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究有几种解题方法。学生经过讨论探究得出:作差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三角换元法。教师对此感到满意,也潜意识认为没有其他证法了。但此时学生的思维大门已经开启,有的学生还想跃跃欲试。学生1展示了他的新探究:
  因为:=1+a2+a4+a6+…,又因为:1+b2+b4+b6+…,
  所以:+=2+(a2+b2)+(a4+b4)+(a6+b6)+…
  ≥2+2ab+2a2b2+2a3b3+…
  =2(1+ab+2a2b2+2a3b3+…)=
  用无穷等比数列的和的公式来证明不等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应该说思维非常巧妙。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教材这一重要资源,教材同时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要让学生善于从中挖掘问题。
   总之,“提出问题”是创造的前提,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挖掘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维状态。在问题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师生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蔡雪蓉.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J].宁夏教育,2003(5).
  [2] 卢业琨.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J].广西教育,2006(1).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