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浅谈声乐演唱的声与情】论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
 

【浅谈声乐演唱的声与情】论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

发布时间:2019-01-17 03:47:50 影响了:

  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是辨证的统一,相辅相成。“声”是歌唱的基础,“情”是建立在物质的“声”基础之上。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我们要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唱歌的习惯。
  声乐演唱 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
  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是以人身的整体作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非只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单独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不仅全部身体都要参加,而且包括你的灵魂。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会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就是说,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成果。声与情是辨证的统一,相辅相成。“声”是歌唱的基础,“情”是建立在物质的“声”基础之上。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我们要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唱歌的习惯。
  一、歌唱中声音的运用
  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是值得研究和设计的问题。作为歌者除有美妙的声音外,能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面对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的声音,面对一首圆舞曲时应是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面对一首摇篮曲时则需要用柔和甜美的声音等。这里对声音也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如对一首抒情轻柔的曲子时,可以把声音设想为“轻柔的纱巾在微风中飘洒”“树叶轻轻落在地上”这样的声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又可把声音比喻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鱼滴”等。总之,我们要擅于调动人声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的表现作品。以下唱法的呼吸、发声、共鸣等三个基本方面,展开唱法艺术的技术说明。
  1.气息运用方面
  在声乐演唱中,人们认为,不会呼吸就不会唱歌。这说明呼吸在歌唱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最理想的歌唱呼吸是“胸腹联合式”,横膈膜起着控制气息的作用。声乐演唱对呼吸(气息)是非常重视的,我们进行了生理与物理特性的科学分析,并认为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声音是由呼出的气流造成的,当然也能用吸气的气流造成。没有气流的冲击发音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但如果气流用的太急太冲,发出的声音就不好听,成了噪音。气流强弱的变化和声音的响亮度、字音的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及情绪的饱满充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严格地说,正确的呼吸要求是:人要站好,眼睛平视,胸部松开,两肩下垂,骨盆放平,两膝放松,身体的重心放在两脚趾关节处,横膈膜上下活动,吸气要深,保持气息平稳的活动成一条现状。唱歌时是用有控制的气,有强有弱,这就是音乐,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
  2.歌唱发声技术方面
  声乐演唱中注重歌唱发声的科学性,讲究的是技术的统一和自然,运用胸声、混声、头声将不同音高过渡性连接,消除嗓音歌唱发生方式转换的痕迹,使声音听起来自然、优美、统一,强调放下喉咙,运用“半打哈欠”的方式打开喉咙和咽部,用较小的嗓音力度和合理的气息作用力获得最佳的嗓音歌唱效果,强调泛音技术以丰富嗓音色彩,给声音增加适度的波动,减少了气息对声带的冲击力,使声音松弛柔和,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歌唱者的发声生理负担。发声中,对声带谈论较多,声带被称为奇妙的乐器。
  二、歌唱中情感的表达
  歌唱,是人类最早用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艺术。从来就没有脱离生活的歌唱。我们常会在浩瀚的大海之滨,在雄伟的崇山峻岭之巅,触景生情,放声歌唱。“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放声歌唱是情不自禁的。歌唱就是要通过歌曲把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重现在舞台上,让听众在对音乐美的欣赏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鸣,达到潜移默化,细致深入的影响人们思想的目的。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现。在歌唱中,情感是声音的依据,声音是情感的表现。歌唱中的情感产生和生活中情感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歌唱中的情感绝不是生活中情感的再现。它已经超越了生活和人们心理本能的反映,不是停留在感性阶段,而是在理性制约下对歌曲形象的感受。因此,歌唱中的情感,是歌唱家对生活中情感的高度概括、加工和升华的产物。
  1.歌唱是抒发情感的最佳形式
  歌唱家在感受歌曲形象的情感时,首先要与歌唱对象的总体形象“同化”,达到“人我一体”、“物我交融”的境界。所谓“同化”就是从心理活动来说,我就是“曲中人”,我就是“曲中物”。所有咏叹调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以“我”的身份出现。演唱《为艺术,为爱情》时,我就是托斯卡。当演唱《晴朗的一天》时,我就是蝴蝶夫人巧巧桑。演唱表现事物形象的歌曲时要“物我交融”。“我”是天,“我”是云,“我”是雄鹰,“我”是百灵,“我”是太阳等等。这种“物我”交融,是一种忘我的情感状态,这种忘我的情感心理状态是在歌唱家对客观事物的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歌唱情感的产生是与演唱者的生活体验分不开的,内容丰富的现实生活,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都是情感产生的源泉。一轮明月、一片白云、一段美好的回忆,都会激发出歌唱的情感火花。歌唱家与一般人不同,他们对经常重复出现的客观事物都有新的发现,都能以充沛饱满的情感浸润他所发现的东西,并不断设法掌握那些还没有被人意识到的美的事物和情感。
  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唱歌并不是给别人听的,而是为自己而唱,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例如:当思念保卫边防线上的丈夫时,你就是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当战友分别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唱起《驼铃》、《再见吧,老兵》;当恋人间相互表白爱情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唱起《月亮代表我的心》、《你是我的唯一》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雅音乐不断被普及,音乐修养的提高,使人们也会演唱一些咏叹调和艺术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已经谈过,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现。任何一首歌曲也都是为表现特定情感,是为了满足人们情感的需要。以革命斗争为题材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歌曲,也是为了满足爱国主义情感的需要等。总之,歌曲演唱是时代情感的需要,是民族情感的需要,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需要。
  2.歌曲的表现形式与情感表现
  演唱是通过旋律、速度和节奏、力度、音色等演唱要素直接表现情感。其中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的旋律,能生动的传达着演唱者的情感。旋律的涌动与人的情感波澜是一致的。在动人的旋律中人的生命力与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德彪西的《钟声》歌词大意描写了教堂的钟声从远处传来,我们在森林中,心中激起思乡的愁情,想起了许多远离的朋友和过去值得留恋的往事。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必须以轻声唱出,伴奏亦是如此,这象征着钟声自远处传来。伴奏者的右手这时还弹出那树林中轻微的风声,小心的采用续音踏板,带着恍惚的景象,恰如这钟声好像从飘渺中传来,仿佛看见了年代久远而又不枯萎的百合花,有飘然出尘之感。但在高潮时,音乐把我们唤醒,轻轻地把我们带回世俗中。德彪西的作品,看似在眼前,却又琢磨不定,需要有较深的艺术修养,透彻的理解与贴切的情感,旋律美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否则是难以表达确切的。速度和节奏是演唱生命的韵律。速度和节奏的快与慢,张与驰的变化,都直接表现着情感的变化。速度和节奏快,就会表现出现出热情、活泼的情感。速度和节奏慢,就会让人体会到忧伤悲痛的情感。中速则表现出雄伟、庄严的情感。一位歌唱家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能把握好表现情感的最佳速度。从演唱者所选择的速度,就可以洞察他对该作品的理解力。格里格说:“如果一位指挥家把速度弄错了,那就什么都完了。”由此可见,只有适当的速度才能表达恰当的情感。怎样才能决定速度呢?我们应该根据乐谱的标记来确定一个大致的速度。一般歌曲在开始时,都有一个速度和表情标记,不同的情绪和力度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对于我们的理解和再创作是很重要的。但不同时期的作品和不同的作曲家,在速度的理解和标记上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这需要我们在分析歌曲时仔细对待。
  在确定好速度的情况下,然后再研究调性、歌词,理解和推测作曲家的意图,再以想象力来体会,从技术上去探讨,在伴奏的配合下全方位的进行研究。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家所采取的速度,常常是会有差异的。但却都能表达出作品的内涵和深度,这是常见的。音乐修养与音乐感是协助决定速度的重要条件。速度必须稳定,快不可急,慢则忌拖。
  力度的变化也是演唱情感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明亮而有活力的音色表现欢乐与激动的情感,低沉而又忧郁的音色表现忧愁而悲伤的情感等。力度的处理大体限于对声音的强弱和整体效果的表现。演唱者对力度的运用必须具有细微的感觉,对声音的力度有分析与表达运用能力。有了感觉后,如何运用自己的演唱技术,把这个感觉细腻而非机械地表达出来,这是演唱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结语
  歌唱是通过人类特有的声音表达情感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由始至终都与情感体验相伴。因而,正确把握好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歌唱艺术的重中之重。有声无情,虽然缺少歌唱的主要内容,但我们还能听到声音,感受一些人声的艺术美;而有情无声,我们拿什么去表达情感?另外,我们应把“情”作为对声音质量及审美意识的指令性要求。做到“声情并茂”才是最理想的歌唱。只有声音,没有真实情感的歌唱是没有感染力的,违背了歌唱艺术的本意。反之,即使有很深、很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声音依托表现,那根本就谈不上歌唱艺术。在创设情景,正确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后,让学生运用发声技术,调动恰当的声音和歌唱方式,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达到听众能够感受到的情感交流,这才是歌唱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薛良.歌唱的方法.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2.
  [3]徐行效.音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4]徐行效.心理过程与声乐教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