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防御性悲观_高职学生的防御性悲观心理及其调节
 

防御性悲观_高职学生的防御性悲观心理及其调节

发布时间:2019-01-17 03:48:00 影响了:

  防御性悲观是自我保护的一种策略,它的目的是保护一个人的能力及随之而发生的自我价值。这一心理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普遍存在,通过对防御性悲观的涵义及其研究范畴的分析,认为防御性悲观虽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但却阻碍了他们最终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高职学生的防御性悲观心理进行调节。
  防御性悲观 高职学生 心理调节
  人们普遍倾向于认为“乐观有益无害,悲观则一无是处”,Norem 和Cantor 等人关于防御性悲观(defensive pessimism)的研究却提出了一种新的视角:将防御性悲观与人们理解的一般的悲观区别开来,指出并非所有的悲观都是适应不良的表现,消极思维也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防御性悲观是通过为学习的结果设置较低、较安全的标准而使自己在失败面前自我价值感不受到伤害的一种策略。
  一、防御性悲观简介
  防御性悲观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已经二十多年。最早对防御性悲观进行研究的是Noren&Cantor(1986),他们将其定义为:防御性悲观是一种认知策略,是个体在从事某种受评价的任务之前设定的不现实的低预期。另一研究者Shower(1992)认为具有防御性悲观性质的个体承认在过去成就情境中的成功经验的同时,通常在进入新的成就情境中设立不现实的低预期。因其在过去个体成功经验和对未来成功设立过低预期之间的矛盾性,这种悲观被看成是防御性的。
  防御性悲观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是防御性预期和反思,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个体运用防御性悲观策略的主要目的是:第一,当这种预期的失败成为现实时,因为有心理预期在先,因而个体能有效的处理,不至于显得太脆弱。Noren&Illingworth(1993)研究表明,防御性悲观者承认他们对结果的担忧,并能调整好自己的认知;第二,防御性悲观策略也能起到缓冲作用。因为事先设立了易于达到的低目标,使个体能减少焦虑紧张的情绪和感到更多的控制感,从而使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任务努力上而不是担忧中。这样反而会使得他们的成绩有可能比预期的目标要好。
  关于防御性悲观策略对成绩的影响,研究证实从长期上看这种策略的一些损害作用,包括减少生活满意度,最终使成绩水平狼狈不堪产生无力感和焦虑(Cantor & Norem,1989,Norem & Cantor,1990)。研究同时发现,防御性预期没有削弱学习成绩,但是它影响了(即减少了)自我调节和坚持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调节。
  二、高职学生防御性悲观心理特点及表现
  作为青年学生,高职生与其他同龄的在校大学生相比,更表现出较强的防御性悲观心理,如世界观和理想的缺失、意志力和耐受挫折力缺乏、内心依赖感和孤独感强、自负与自卑两极倾向严重、价值观和成才观偏离等。高职学生的防御性悲观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感强,情感极其脆弱。进入大学学习令每一名大学生感到高兴和自豪,但高职学生在具有这种情感的同时,总会有一种无形的自卑感,与周围的本科生相比,他们敏感、脆弱。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程度不高,就业与继续升学深造的局限,更促进了他们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怀疑。这种心态往往导致部分学生人际关系敏感,一些学生急躁、易怒,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过激行为,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2.就业压力大,心理焦虑程度高。就业困难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压力,而社会部分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盲目偏高,致使高职学生在就业大潮中更加处于劣势。面对这种窘境,有的高职学生将全部时间和身心用于学习,希望通过“升本”考试取得更高的学历,然而近年来专升本考试“推荐制”的实行和录取率的大大降低,使他们更感到未来渺茫。还有一部分同学对未来不知所措,于是选择了逃避,自我放弃,成为所谓的差生,但其内心的焦虑并未因此而减少,相反时光的虚度和学业的荒废使他们的焦虑感更加强烈,不知如何调整心态。他们往往通过疯狂的吸烟、酗酒和网络游戏等消极的来麻醉自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对就读高职院校认识不明确,产生悲观、厌学等心理压力。大部分高职学生并不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自己所学专业也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动力。他们中有的是在高考成绩不理想时因没有信心复读而选择了高职院校,有的只是为了混文凭,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应付父母而就读高职院校。这种个人兴趣与所学专业不符的情况使他们不能调整心态面对现实,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产生悲观、厌学、混日子的消极心理。
  三、防御性悲观心理的调节方法
  1.任务取向。任务取向的学生,注重能力的提高和任务的掌握。拥有这类目标的学生,学习本身就是目标。数据表明:任务取向与防御性悲观呈负相关。
  任务取向的个体不会对自我价值的威胁特别敏感,因为差的成绩更多反映的是他们的不努力,而不是能力。因此,任务取向的学生不会在差的成绩面前,刻意采取自我保护策略。研究表明:任务取向高的学生会更多地采取反思策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促使学生采取任务取向:(1)提高课程的有趣性,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2)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更多地注重过程,会使学生更多地注意如何去完成任务。因此,学习更深入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3)强调高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认为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对集体做出贡献;(4)教师向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习变得充满意义,以学生个人的努力和掌握情况来评价学生,使用不同的分组练习,并给予充分的练习时间;(6)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积极情感、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积极的同伴关系等。
  2.外部归因。研究发现,外部归因对防御性悲观具有高的预测性。防御性悲观与控制相关,防御性期望的学生会体验到低的控制感,是由于其观念认为结果是由外部原因造成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使学生多次体验学习的成败,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将成功的原因归于努力与否。归因训练的基本步骤是:(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2)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3)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综上所述,防御性悲观作为自我价值的保护策略,在高职院校运用时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更有把握。多给学生与成绩相对应的知识强化和反馈,从而有利于学生控制感的增强,使其防御性悲观心理得以调节,以便于更有利于个体发展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Ted Thompson,Cassie Le Fevre,Implications of manipulating anticipatory attributions on the strategy use of defensive pessimists and strategic optimist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9(26):887-904.
  [2]Julie K.Norem and k.S.Shaun Illingworth. Strategy Dependent Effects of Reflecting on Self and Tasks: some Implications of Optimism and Defensive Pessimism,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3(65):822-834.
  [3]沈烈敏.关于学生自我妨碍等策略及相关研究的综述[J].心理科学,2005,28(4):929-932.
  [4]Andrew J.Martin,Herbert W.Marsh,and Alan Williamson,Self-handicapping Defensive Pessimism,and Goal Orientation; A Qualitative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95):617-628.
  [5]姜玉美,周晶楠.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预防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
  [6]曹欢.自我设置障碍和防御性悲观及其克服[J].教学与管理,2003.32-3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