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试论公平正义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辅导员招聘公平吗
 

试论公平正义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辅导员招聘公平吗

发布时间:2019-01-17 04:00:49 影响了:

   [摘要] 公平正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价值追求,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成为我们关注和努力的焦点。学生工作领域尤其是基层的辅导员工作,是高校范围内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观的基础环节。本文调查和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对于实现公平正义信心不足的现象和原因,从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出发谈谈如何有效实现和贯彻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 公平正义 高校辅导员 心理辅导
  
  公平正义一直以来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产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等教育作为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调节器,实现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公平与正义,关系到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水平、人才选拔与发展的公平竞争基础,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在这一大背景下,辅导员群体作为高校管理和思政教育的重要实施者,能否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中实现和贯彻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是实现高校教育公平正义的基础环节,也是在德育领域贯彻公平正义价值观的前沿阵地。
  一、创造公平正义的教育氛围应该成为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公平正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断孜孜以求的重要价值。它是维系社会利益纽带,实现社会伦理价值的基本评判标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既是人类衡量美好社会的一个标准,也是人们评价政治文明的尺度,更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的30年,是社会财富高速增长的30年,也是社会利益分配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30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等不同方面的利益变动也随之加剧,在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农民负担加重、城市房价急剧攀升,教育不公平等问题。这些现象背后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社会利益分配不公正的影子,影响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和谐相处,也同时影响了当今人们的社会心理,传统的价值理念受到了冲击,人们的正义观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对此,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指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2010年“两会”期间,公平正义更是代表、委员们频繁提及的热词,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再次强调公平正义,指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可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我们社会今后需要长期努力面临解决的中心问题。
  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的方面和领域。在高等教育领域,学生工作是党和国家教育指导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显现,也是在校园范围内实现公平正义原则,培养学生对公平正义的正确理解和信念的重要领域。因为在这一领域中,学生与学校的接触最为频繁,对于某种理念和价值的感受也最为直接。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也往往是通过对辅导员、对任课教师的认知来进而认识到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甚至这样的认知会进而影响到他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从而对他们正在形成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学校和老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管理和服务,通过对他们正面化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在知识、心智、人格、道德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处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伴随着社会广大民意的诉求,高校的辅导员工作中应该包括这样一项重要课题,即:如何培养学生对于实现公平与正义的信心,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营造公平竞争、正气彰显的环境氛围。这一理念也应该成为贯穿基层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
  二、当前大学生群体对于公平正义的迷茫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如今已不再是以前意义上的象牙塔,现在的大学生也不再停留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来自于社会的各种影响和压力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群体心理和道德伦理观念。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前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这些是我们的德育教育所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学生的思想动态中包括了这样几个特点,突出地反映了现在大学生对于公平正义的迷茫,值得我们关注。
  1.考试作弊现象呈上升趋势
  考试是开展教学以及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而大学期间的考试更多的是一种检验手段,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但近几年来考场作弊呈现了上升的趋势,甚至不少学生觉得,如果不去随大流,会在群体中受到孤立。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动机有很多,包括虚荣心、逆反心理、渴望走捷径、去个性化的从众心理等。很多学生不满于机械记忆形式的考试,认为作弊没什么大不了的,为了及格而作弊并不能代表自己道德水平不高。令笔者担忧的在于:考试固然不能作为检验一个人学术和专业水平的唯一标准,但考试确实是检验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状况以及选拔人才的硬性指标,大家都要按照这样一种规则来公平竞争,不管成绩高低都应该是自己真实水平和努力程度的一种反映。很多学生却对于作弊这样一种缺乏诚信、阻碍公平竞争的行为,普遍缺乏一种起码的负疚感。由于道德缺失而导致的考试作弊行为应该成为我们高校教育者密切关注的问题。
  2.来自于学生管理领域的不公正,使学生在机遇面前无法做到人人平等
  大学生在校期间,总会面临竞选学生干部、评优、评奖、入党、推荐就业等机会。虽然评奖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水平,推荐就业和党员称号也无法就此看出将来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很多单位在最初挑选人才的时候,往往也非常看重量化的依据,这样一些外在的衡量指标也往往成为很多学生寻找满意工作的重要砝码。由于用人单位对外在指标的片面重视,使得一些学生管理者出于个人利益取舍,对学生没有进行公平公正的对待,没有将机遇公平地面对所有学生。而这一邻域存在的公正缺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实现公平和正义的信心。
  3.对于公平竞争实现就业的困惑
  高等教育原本是进入一定社会阶层的门槛、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一道通途,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教育的产业化,高等教育的门槛作用渐渐失去了原有计划体制下的效力,现在很多的大学生在就业观上却表现得非常迷茫。原因除了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之外,来自于家庭背景的影响也使得学生们在找工作的问题上冷暖不均。父辈的影响力决定了孩子的工作,“父亲就业时代”到来了,高薪就业岗位和社会竞争的有利资源很多是被“富二代”“官二代”所占据。当人们对于父母参与到下一代的资源分配习以为常时,高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结果所代表的社会公平系统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伴随着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的思想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尤其是很多家境贫困的学生,眼看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感到自己虽然努力勤奋好好读书,却比不上别人有个“好爸爸”,个人奋斗无法获得家庭和人生的改变。基于此,不少学生在就业观上出现了伴随着社会结构性失业而带来的迷茫心态,对能否拥有公平的就业机会信心不足。
  4.弱势群体心理压抑,易产生极端情绪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引起我们的关注。来自经济、家庭、社会、人际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情绪压抑,心理变得脆弱,成为了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群体。大学校园的氛围不像从前那样唯学问至上,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很多来自于社会利益的、人际的因素参杂其中。校园内贫富差距开始拉大、学生心态变得浮躁、学生群体中甚至出现了不少崇尚物质享受、喜欢攀比的现象,而理想和信念不再成为青年人积极谈论的话题。这种来自各种原因的不平衡感,使得心理较为脆弱的大学生情绪压抑,对于身边的人际交往和校园生活感到非常失望。并且这种尤其反映在一些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身上。昂贵的学费已经使他们的家庭债台高筑,加之来自于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的困境和压力,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阻碍了他们良好心态的形成,冲击着多年主流教育带给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某些大学生放弃了对于正确人生观、对于实现正义的追求,甚至自暴自弃、产生一些极端情绪。
  三、创造公平正义的校园环境,在思政领域中加强大学生正义观的教育和引导
  以上所谈问题,说到底都归结于我们的教育中是否体现着公平和正义的原则,是否能够将当前社会急需树立的价值体系贯彻在我们的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中。那么,何为公平正义?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认为,对正义的解读应该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应该是在机会公平和平等的条件下将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它呼唤的是社会正气,公平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基础地位。从辅导员的工作领域来看,在这一体系内贯彻公平公正原则,一方面,有赖于各项学生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使我们的教育资源能够平等地面向每一位学生,从而为实现公平正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更是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对公平正义价值的重塑。
  1.提升学习氛围,强化考试管理,学工和教务系统积极配合杜绝作弊行为
  良好的考风是校风和学风的重要体现。校风和学风要由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学生来共同营造。对于作弊这种破坏考试公平公正的行为,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引导,重申这种行为的危害性,敦促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培养起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人格信念,强调“为学先为人”,将外在管理和纪律转化成道德上的内化,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另一方面,规范考务管理,严格监考制度。对于作弊行为要处理迅速、严而有度、多方配合、处理到位。同时,采取积极手段防范学生利用高科技仪器来作弊。通过营造严肃、公平、合理的考试秩序和考场氛围,大家充分重视齐抓共管,使作弊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处理,使试图作弊者放弃作弊的念头,从而在严谨的制度体系下将正气得以树立。
  2.学生管理实施制度化运行,实现程序公正,机会平等
  在辅导员工作领域贯彻公平公正原则,必须树立校方管理氛围的公平公正的理念,以及对于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监督的机制。我们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的出身、禀赋、财力而有所偏颇,不能因为外部的利益关系而丧失公正。校内的评优、入党、就业指导,需要平等公开地面向所有同学,结果参照量化的考核指标,一切能够做到有根有据。同时,监督机制需要不断完善,确保制度运行的实效,使得机会公平、过程公平能够真正得到体现。教师和高校管理者要树立“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意识,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的地位平等、人格独立,使其在学校内能够获得公平的锻炼机会和发展机会,从而为学生树立科学的公平观、正义观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和师德榜样。
  3.以贫困家庭的学生为重点,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
  由于学生们对于公平实现就业的诉求日趋强烈,作为他们的管理和教育者,则更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他们开拓就业思路和途径。尤其是对于那些虽然家庭贫困,但有着积极心态和优秀素质的学生,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去帮助他们积极投入社会,让他们能够迈开脚步,创造属于自己的就业之路。
  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一方面,要努力为学生们搭建实习和就业平台,开拓各种途径与用人单位加强沟通和合作,以联系实习单位、开拓校园招聘、多方提供行业咨询等形式,请用人单位“走进来”,缩短学生对于校外行业发展的距离感,并为他们推销自己提供舞台。同时,开设“贫困生就业绿色通道”,将贫困生群体作为我们就业服务的重点,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机会,保证贫困生在面临就业时能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拓就业思路,增强竞争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由于现在的大学生成才意识非常强,学校和辅导员需要为他们提供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职业发展计划,并且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求职技巧。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合理定位,选择自己适合的道路去发展,先就业再择业,尽量减少因结构性失业带来的人才浪费。
  4.注重人文关怀,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关注弱势学生群体的心理辅导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经济困难。以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为主,奖学金、助学金和社会保险为辅,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深入调查,建立贫困生档案,从而加强对贫生的了解和关心,已达到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
  在心理疏导方面,要注重人文关怀,辅导员应当更多地关注弱势学生群体的情感世界,与他们多接触、多沟通、多引导,知道他们的处境、想法和具体的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塑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积极奋进并富有亲和力的集体氛围,来尽量减少因为经济、家庭背景等原因在学生中拉开的差距。同时,尽可能多地为这些学生创造展现自我、肯定自我、悦纳他人的机会。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健康的活动。营造起和谐共荣的班集体,使学生们的内心产生起真正的融入感和归属感,从而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唤起真诚、友爱和互助,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参考文献:
  [1]陈德斌,闻曙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管理正义[A].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8).
  [2]郑成琼.关于将公平理论运用到学校班级管理中的思考[A].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
  [3]陈谭,胡晓.罗尔斯原则与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逻辑[A].现代大学教育,2008,(4).
  [4]程样国,刘长城,韩迎春.公平正义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A].学术论坛,2009,(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