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培训市场也要打假]打假
 

[培训市场也要打假]打假

发布时间:2019-01-21 03:54:48 影响了:

  假冒培训名牌的现象是近几年才有的“新鲜事物”。在计划经济时期,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一是为促进学科的发展,二是为社会服务,三是为加强学校与企业事业单位的联系,加强专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在“效益”问题上。当时过分强调“社会效益”,经济上墓本上是要贴钱的(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培训费被严格控制在全脱产每月150元以内,很多老师是作为“计划内任务”无偿讲课)。这样的事,研究型高校津津乐道,一般学校不感兴趣,“公司”则根本想不到去涉足。那时没有“假”可言,因为“真”的都没有多少人愿意办。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商品市场的健全与发展,加剧了工商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才市场的建立,使得继续教育在个人求职、提升和跳槽中的作用日趋明显,人们逐渐发现在培训方面投资的必要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培训进入市场后,在大大的拓宽继续教育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办学单位的积极性。高等学校通过开展继续教育,除了为学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联系了社会等这些作用外,还为学校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补充了教育经费的不足,同时改善了讲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的生活水平。国家部委和行业系统的培训机构,在完成提高本部门本系统所辖干部员工素质任务的同时,利用自身的培训条件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也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收入。有人说,以办班赚钱,风险小,利润大,是无本万利的生意,这种好事,商界当然不会放过。“公司”进入培训市场,以商业运作方式进行经营,无疑给培训市场带来了朝气,带来了活力。有的公司在自己原有的业务领域做培训,利用自己优秀的工程师和先进的设备,利用公司娴熟的营销手段和灵活的经营机制,推广先进的技术知识,确实搞出了名堂,创出了名牌。也有少数皮包公司,空手套白狼,利用登广告招生,拿着刚刚收的学费去租教室请教师,这种培训,班的组织者不懂教育,办班也谈不上质量,只是把办培训作为―种谋生的手段。然而,培训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优胜劣汰的法则是无情的。如果没有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不能颁发具有一定社会信誉度的学业证书,那么要想在培训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要想创建自己的培训品牌,是很困难的。于是,假冒伪劣出现了。
  在“优质优价”的原则下,由于打出的举办单位旗号不同,讲课教师的知名度不同,结业颁发的证书落款不同,培训费的差别很大,从―个月几千元到几天上万元不等。这就使得造假者有了―个发挥的空间。
  假冒培训名牌的、危害性很大。首先,是误人前程。学员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学习,本来是要聆听名师指点,提高技术水平或管理能力,谁知误入假班,没有取到真经,却把假货当真经,误导了思想,扭曲了观念,越学越糊涂。有时群众举报反映某些名校在某某城市举办的培训班课讲的水平不高,甚至于有不健康的内容,经过调查,大多是被不法分子假冒名义举办的班,有些在宾馆举办的,结束后人去楼空,连实际组织者都找不到。其次,是诋毁名牌。以次货冒充名牌,是对名牌声誉的破坏,培训名牌,是培训产品中的精华,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开展时间还不长,培训市场也正在形成过程中,好不容易培育的名牌,很容易由于假冒伪劣的侵害而夭折。例如假冒的“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网校”挤跨了由清华大学正式批准的“清华附中附小网校”,后者损失达上百万元。另外,假冒名牌也涉嫌犯罪。招摇撞骗,骗取钱财,侵犯名称权;虚假广告;私刻假公章私制假证件等等,都是违法行为。
  培训市场必须净化,只有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的现象,才能保证继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打击假冒伪劣的培训项目,具有二定的难度。首先,发现线索难。在异地办学,在地方性报刊刊登广告,在当地招生,就地上课,印发伪造的结业证书,即使是在当地大张旗鼓的折腾,只要没有学员打电话到被假冒学校培训主管部门咨询或因质量、经费等问题告状,被假冒学校是较难发现的。通过与学员的电话交流,我们得知在某省会城市有一个“清华大学X X省招生办公室”,该省大学的同行告诉我们,“清华在我省办培训很火,宣传铺天盖地”,而我们作为清华大学的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在北京却一无所知。即使是在北京甚至在清华大学校内举办假冒的“清华大学培训班”,在报刊上看到广告了,在校园看到上课了,如果不是对清华大学的培训计划很熟悉的人,也难辨真假。另外,取证也难,举办假冒培训班的人往往拒不提供有关证据;也有的不法分子卷款逃走,无从查找。有的学员也不配合,在消耗了大量财力精力之后,他们不愿意接受上当受骗的事实,对调查有抵触情绪。还有些假冒产品,出自一些基层单位的合作伙伴之手,处理也有难度。少数基层单位与合作伙伴签的协议过于草率,授权过宽,使得一些外单位为所欲为,对学员胡乱许诺,赚够了钱―走了之,
  为了整顿办学秩序,净化培训环境,在学校的领导下,清华大学的教育培训主管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进一步健全了校内教育培训规章制度,加强了管理的力度,提高了办学质量;建立了“清华大学教育培训认证网”,将正式批准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计划和招生简章公布于众,将取得清华大学结业证书的学员名单在网上进行认证;并在办班运作中细化一些环节的管理,如要求培训类的广告必须经过学校主管部门审查后才能见报,要求培训类广告必须明示办学的具体院系,要求合作协议必须经过学校主管部门审查后才可以与对方签署等等。同时,学校做出规定,严格禁止将房屋教室租借给校外单位用于培训。为打击假冒现象,校长办公室、校知识产权办公室、教育培训管理处等校内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发现可疑目标互相通报,及时处理;学校还安排了专门人员在大量的报刊广告中搜寻,在网络的海洋中浏览,发现未经审批的办班信息,立即追查,凡属于校内单位违规宣传的,对其进行规范,纳入学校管理;凡属于校外人员使用清华大学名义进行宣传的,则立即设法与之沟通,了解情况;对其中恶意侵权者,要求他们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对不听劝阻和屡教不改的,只有运用法律武器,坚决打击。
  在培训领域打击假冒伪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了保护继续教育二寸几年的发展成果,为了保证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为了保护广大学员的合法权益,与培训市场出现的假冒伪劣现象必须斗争到底。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责任编辑:金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