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实验诊断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农村中学美术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实验诊断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农村中学美术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发布时间:2019-01-21 04:08:06 影响了:

  摘要:实验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多年不变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实验诊断学教学要以临床应用为目的,调整教学目标,精选授课内容;提高教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适应临床工作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
  
  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防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1]。实验诊断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学科,在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高新科技向临床医学的广泛渗透,实验诊断学也不断地融合了现代医学科学新技术,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现代免疫学等,因此,如何使实验诊断学更好地符合临床实践的需要,是实验诊断学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新问题。
  
  一、实验诊断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庞杂,教材部分内容与临床脱节
  在实践中,实验诊断学内容庞杂,更新较快,涉及专业也较多,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与临床脱节,一些常用的生化和免疫学检查,如血糖、血脂的测定,钾和钠的测定及乙肝免疫学检查等均未写入专科教材。如何对繁杂的实验诊断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取舍,根据临床工作实际在有限的学时中增加教学内容和必要的检验项目,是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实验课教学模式陈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验诊断学的实验课以往多是组织学生“走马观花式”围着检验科转一圈,参观一些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检验科的工作流程,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学内容庞杂,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实验的机会。实验诊断学教学手段也比较陈旧,如骨髓细胞形态主要是讲解细胞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内容抽象,仅仅靠书本上的图和教学挂图很难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3.教师不固定和经费不足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于实验诊断学涉及多个学科,而多数高校实验诊断学教研室人员不固定,教师又大都来自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临床科室或实验室,这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临床医师对于检验技术不甚了解,而来自实验室的教师又缺乏临床医学实践知识,并且他们的日常临床工作繁忙,缺乏教学经验,受学时的限制授课时基本上采用的是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上完课后只记得教师罗列了一大堆检验项目,至于在实践工作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检验项目,大多数学生不甚清楚,对于具体项目意义的理解也仅停留在文字表面上,这就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目前的教学方法对后期临床实践产生的不良影响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过渡性学科,学生只有学好诊断学才能学好以后的临床课。但由于以上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实验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多年不变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2],学生往往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感兴趣,而这正是传统实验诊断学教学模式达不到的。临床工作中,正确诊断是一切治疗的前提条件。目前的教学结果是,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很难做到正确、快速地从庞杂的检验项目中筛选出最合适的化验项目,在面对大量的检查报告和资料时,要么临床思路受限,要么过分相信检验结果,很难做到正确、综合分析,极大地影响了临床诊疗质量的提高。
  
  三、改进实验诊断学教学方法的措施
  
  1.以临床应用为目的,调整教学目标,精选授课内容
  实验诊断学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临床思维并将实践结果用于临床。因此,笔者建议以临床思维的方式编写教材,由目前的以检验科设置(血液、体液、生化、免疫、病原学、肝肾功能)为主线,改为以内科学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风湿、代谢、感染、肿瘤、遗传)为主线编写教材,尤其侧重于对检测结果的分析。这种方式可以教会学生如何针对某一系统的相应疾病选择适当的检验项目,把实验诊断学教学与临床诊断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以后学习临床课打下牢固的基础,更为学生进入临床后灵活使用检验项目奠定基础。
  2.提高教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适应临床工作的要求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桥梁”学科,是为临床服务的,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联系基础理论;二是要结合临床需要拓宽授课内容,以疾病为主线,结合病例讨论启发学生,使学生学会正确、综合分析检验报告和资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承担实验诊断学教学的教师既要熟悉临床,又要熟悉实验、懂得实验,并能将临床与实验紧密结合,使实验为临床服务。在授课时,教师既要讲某种疾病有什么变化结果,又要讲某些检验结果变化可见于哪些疾病,适当拓宽学生的诊断思路。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应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医学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加,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医学信息很容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大量的板书也会使课堂枯燥乏味,实验诊断学本身内容繁多,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把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直观、生动的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获得真实、直观的感性认识,增加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教师还要结合临床发展向学生介绍一些新技术和新动态,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使学生树立进取精神,跟上时代的发展。然而,以前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教师难以做到这一点。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节约板书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采用问题教学法,穿插病例分析,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尽管采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有的学生还是觉得教学内容抽象,因此每一部分内容结束后,教师可选择相关的真实病例以及病人的各项实验数据进行病例分析,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迫切进入临床角色的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思考,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每一个实验项目的真实含义及临床应用。教师的讲解、启发、提问与学生的思考、讨论相结合,师生能很好地互动,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更好地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甚至是辩论,得出正确结论,在分析过程中对检验科、化验单、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数据形成具体的概念,从而进一步理解、掌握在理论课上学到的重点理论知识。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将基础知识应用于临床诊断的思维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实验诊断渗透到临床、融会到疾病中,又能为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检验项目、正确地分析检验结果打下扎实的基础,真正达到将实验诊断服务于临床的目的。
  要成功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就必须认真备课,对教学内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都预先想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足够的耐心。
  目前,虽然诊断技术不断更新,检查手段日益先进,但临床上的误诊率却没有明显下降[3]。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临床医生的观念比较落后,对新知识没有进行认真学习和掌握,滥开化验单,却又不能正确分析和解释某些检验结果。因此,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边教边学,努力积累经验,丰富临床知识,这样才能胜任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陈伟,文爱清,吴丽娟.改革实验诊断教学 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J].重庆医学,2008,(37).
  [3]韩慧.发刊词[J].中国实验诊断学,1997,(1).
  责编:一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