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培智学校管理的转变:培智学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培智学校管理的转变:培智学校

发布时间:2019-01-26 04:13:10 影响了:

  2007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实施方案》,《方案》的实施对每所培智学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的课程方案更加贴近智障学生实际,更加贴近社会的需要,更加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深知学校管理存在着封闭、重物本、轻人本,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弊病,需要重新审视面临的形势,找出现行学校管理中问题,转变观念,采取相应策略,应对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更新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培智学校由于数量少,同类学校沟通少,对外开放交流少,造成了信息闭塞、观念滞后、管理模式陈旧等落后局面。如何改变这落后的局面,促进的学校长远发展,是每个培智学校管理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更新办学理念是关键,只有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航向,逐步形成学校的特色及优势,才能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新课程明确指出,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以“关注人”为核心。因此,新课程实施后,我们明确了“为了每一个弱智孩子的生存和发展”这一办学新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还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即要把学校办成集智残儿童少年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职业技术培训为一体现代特殊教育学校。在培养目标上,我们不再笼统地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生存发展,努力地开发学生的智力,纠正其不良行为,加强康复训练,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使其学会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技能,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并能够融合于社会,在可能的情况下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某种特长,服务社会,能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新理念促进学校新举措,结出新成果。近两年,学校自闭症儿童不断增加,我们组织成立了自闭症儿童教育工作研究小组,开办了自闭症实验班,组织了全省唯一的弱智青少年网球训练队,并着眼于学生的生存发展需要,组织教师编写了一套学生实用教材,在省、市特殊教育系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转变教学观念,激发课堂活力
  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在传统的教学观中,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是一种对预定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诚然,必要的课程执行可以避免教学出现无序、混乱、缺乏统筹等问题,但另一方面,仅有执行是不够的,当今的课程更趋向于民主、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因此,新课程改革后,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下新观念:
  1.教学是课程执行与创生的互相融合。教师在执行课程的同时,还要担负起开发校本课程,拓展学科内容的任务,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与生成过程。
  2.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课程直接支撑着学校培养目标的达成。也就是说,培智学校的新课程在体现学科知识、遵循学科规律的同时,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力求教育与康复、教育与训练、教育与心理辅导等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适应社会。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学来实现。因此,新课程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既要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实质是交往和互动。面对智障的孩子,在课堂教学中,更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实现师生双方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和互相补充,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近两年,我校教师在教学新理念的影响下,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全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编写了“我学购物”、“认识站牌”、“取款机的使用”、“行走与安全”、“出门前该做什么”、“整理房间”、“打电话”、“合理安排时间”等符合学生实际的实用教材,在教学中,将知识与生活、教育与康复有机结合,师生彼此尊重、积极互动,课堂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多位教师自编并执教的课获得了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的殊荣,课改研究也在同类学校中崭露头角。
  三、转变教师发展观,提高师资水平
  长期以来,培智学校教师队伍流动性极小,几乎处于停滞不动状态。新教师引进数量有限,普校调来的教师,其特教专业知识相对匮乏,这些原因造成了许多教师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教学思路单一,教学方法、手段缺乏活力。而这样的能力和素养已不能满足弱智学生及其家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时代对弱智教育日益提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无疑对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藤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没有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要引导教师在进行自我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近期成长目标,并通过学校学习机制和教研机制,促进教师群体成长,力争让每一个教师实现由传统型教师向融新课程理念和各种教育技术于一身的现代型教师转变、由关注学科型向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型教师转变,由经验型向反思科研型教师转变。
  1.建立课程研讨制度。学校要以课程为中心,把握课程方案内涵,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全力打造学科专业的发展团队。如我校就建立五环节(备课、说课、上课、议课、结课)公开课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题主讲制度、案例分析制度、教学论坛制度、新老教师结对相互学习制度等。让老师们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建立主题学习培训制度。近几年,我校相继提出了教育科研、现代特殊教育理论、培智学校新课程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为主题的专题学习。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了阶段学习的重点。做到校内培训与校外学习交流结合、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相结合、教师主讲式培训与全员参与式培训相结合,同时发挥对学习培训效果评估的导向作用。在学习中,还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先后组织了“自闭症的病因机理”、“康复训练模式”、“个别化教育教学策略”、“奥尔夫音乐疗法”等专题的讲座。
  3.建立网络教研学习制度。由于培智学校规模小、数量少,有些学科教研难度大,要引导教师善于运用网络进行专业学习与交流。如:中国特殊教育网、中国孤独症网、南京特院学报等。
  4.制定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我校对青年教师学历进修、专业进修、外出观摩学习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学校规定青年教师要进行高一级的学历进修与专业进修制度,每年都安排老师到外校参观交流学习(包括特教与普教),并逐步由学历进修向高学历和高专业素质进修过渡。
  另外,学校还借助人事改革,建立了教师聘任制度、激励机制和促进教师发展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四、转变学生观,建立以生为本的课程管理机制
  过去,培智学校教师一直用单一的智力观来认识、教育学生,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孩子,但事实上,即便智商相同的孩子其学习能力也有很大不同。新方案明确指出培智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在目标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还强调了学生的生活态度方式及其精神层面。因此,我们要转变以往对学生单一的智力评价观,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建立以生为本的课程管理机制。这个机制就是管理者对课程的领导要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走向专业化管理,建立以促进每个智力障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编制与运作机制。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新课程方案的编制运作机制。我校每年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提出实施方案,对学科课程、特殊课程、活动课程的事实情况进行评估,提出下学年度包括课程门类、课时分配、教学要求等课程实施计划,并进行过程性评估,特殊课程课时量的增减要根据学生情况而定。
  2.建立校本课程管理机制。2007年起,我校要求每位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和生活的需要,编写校本课程,教导处定期进行校本课程实施评估,并不断修订完善,汇编成册,作为教师的补充教材。
  3.建立义工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定期到学校开展活动机制。我校每年主动与美安利公司、义工组织、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联系,让大学生以及志愿者定期到学校与学生开展活动,学生从各种活动中得到教育。
  培智学校的管理是现代化教育中一个崭新的课题,关系到智障教育能否快速、健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只有坚持改革和创新,我们的学校才会有出路。也只有运用新课改中的新理念把人本、开放、个性、合作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培智学校的管理效能。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