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思考]小学语文教学杂志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思考]小学语文教学杂志

发布时间:2019-01-28 04:09:15 影响了:

  摘要:美育的具体方式,是以音乐、美术、文学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为手段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与性格,并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而语文作为学生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更是蕴含了博大精深的美育因素。只有深入发掘这些因素,熟悉其独特性,方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
  
  一、语文美育的内容
  语文美育的内容相当丰富,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笔者以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自然美。所谓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一部分,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愉悦的心情。
  2、社会美。社会美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美,可以包括个体的美和群体的美.
  3、科学美。科学美指的是从人工创造的各种形体及自然现象、科学现象过程中体现出的美。
  4、艺术美。艺术美是一种综合的美,艺术之美包括很多方面,如结构的美,语言的美、意境的美、选择的美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整体,引导学生去探索、感悟文章中产生艺术魅力因素,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二、语文美育的特征
  1、形象性。语文美育是以展示课本的形象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手段的教育。课文中所展示出的往往是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或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2、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是学习的关键,也是审美的关键。
  3、愉悦性。学生面对优美的文章自然而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可能为美好的事物所感动,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可能对丑陋的现象愤恨,产生不满的情绪等。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主动走进文章,而不是牵着学生去分析字词句。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关键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以及语言设计所表达的美,并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厌倦而产生疲劳影响美感,即使是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相应地改变教法,推陈出新,使学生永远保持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在导语、结语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都应该具有多样化。
  2、教学气氛要富有情趣。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应多采用交流式、探讨式的方法,拉近师生的关系并根据学生的问题,学生的个性特点,或开门见山,烛照幽微,真诚坦率;或讽喻旁敲,温情含蓄,启发等待;或侃侃而谈,如叙家常。总之教师应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形成课堂精神环境美。
  3、适时地组织创作,在创造中体验美。创造活动给人带来的美感是非同寻常的,它比一般的审美活动的美感更强烈更深刻,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能引起主体认知系统最大的主动性,使其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并使求知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语文教学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体验美。
  4、加强练笔,创造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这不是将美育融入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激励学生创造美,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加强读与写的结合,是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教学《穷人》一课后,可让学生续写结尾,这既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又使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的品质得以再次体现。又如教学《火烧云》后,可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发挥想象,仿写课文。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才能,而且也使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资料:
  [1]孙素英.《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赵绍军.《小学课程教学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沈荣.《新课程,新设计:小学语文》.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王柯平等.《美育的游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李天道.《美育与美育心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