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变革]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
 

[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变革]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

发布时间:2019-01-29 04:12:13 影响了:

  三、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形成以后,在它的指导下,革命根据地的教育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由于革命根据地是处在战争的环境中,所以实行了教育和战争的结合,形成了一系列适应对敌斗争需要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同时,由于革命根据地是分散在广大的农村,所以毛泽东指出:“解放区的文化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在推进他们的工作时,应当根据目前的农村特点,根据农村人民的需要和自愿的原则,采用适宜的内容和形式。” 这就是说,在革命根据地办教育必须和农村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行教育和战争结合、教育和农村实际结合的前提下,中共中央提出了干部教育第一,群众教育第二;在干部教育中,现任干部的提高重于未来干部的培养;在群众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的方针。这就使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显示出了与和平建设时期正规教育不同的战时教育的特点。
  1944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召开了文教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所作的《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报告中阐明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方针,指出对于文化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第一是团结,第二是批评、教育和改造” 的原则,并且提出了根据农民的需要和自愿兴办民办学校的原则。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中国国民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新民主主义的;就是说,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 他还指出,党在教育方面的具体任务是:一是有计划地从广大人民中培养各类知识分子;二是从百分之八十的农民中扫除文盲;三是采取适当的坚决步骤,扫除一切奴化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和教育;四是对于旧文化工作者、旧教育工作者采取适当的方法教育他们,使他们获得新观点、新方法,能够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很显然,这些教育任务的提出和实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思想,并且使它更加具体化了。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总结发展革命根据地教育事业的经验,使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尤其是1948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定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期坚持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把工作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到农村,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以后,解放区的各项工作,包括文化教育工作在内,“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 。
  这一时期,各解放区继承和发扬了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革命传统,继续坚持在职干部教育、兴办干部学校教育,举办中等教育,发展小学教育和群众业余教育,所不同的是政治教育以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新建立的解放区,则是对旧有学校进行改造,中学以上的学校,以政治教育为主,改造师生的思想,然后动员学生参加解放军或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对小学教育的改造,主要是改造教师思想,废除旧教材,采用解放区自编的新教材。
  由于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革命形势和任务跟着有所转变,有些解放区的教育为适应这种变化,就开始向着新型正规化的方向发展。例如1948年秋,东北地区已接近全部解放,生产建设、支援战争已成为东北解放区的中心任务。为此,东北解放区从长远着想,改变了中学的方针任务,把以政治教育为主的短期政治训练性质的学校,改为以文化教育为主,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正规化学校。同时,为适应当时的迫切需要,还举办各种短期学习班。其他一些解放区甚至更早地开始了这一转变。这就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法为理论与实际一致。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加强劳动者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这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文化教育工作方面的总政策和总任务,也是全国解放战争后期指导实施正规化教育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概括和具体体现。它说明,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不仅适用于革命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教育,而且在新中国的和平建设时期也是同样适用的。
  四、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
  新民主主义教育除具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三大基本因素之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1.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教育发展方向的指针。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对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按照党的总方针制订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保证了教育工作的共产主义方向。同时,在中等以上学校中建立党的领导机构,在学生和教员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对学校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负有监督和保证的责任,使党的组织很好地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党的指示在教育部门和学校顺利贯彻实施。
  2.正确处理了教育和政治、经济的关系。1941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了文化(包括教育在内)和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实践,证明了这个基本观点的正确性。毛泽东为党制订的各个阶段的教育方针任务,也都是为当时的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的。如培养了大批的革命干部为革命战争、阶级斗争和根据地的建设工作服务;提高广大群众的政治和文化水平,引导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参加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自觉地积极地从事生产建设,支援革命战争等等。早在1933年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就指出:“用文化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政治和文化的水平,这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同样有极大的重要性。”历史事实证明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工作,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发展服务作出了贡献。
  3.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又不忽视文化教育。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由于革命斗争迫切需要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掌握革命理论、政策和策略,用以指导革命运动;同时,根据地的干部学校,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干部学校,招收的学员大都是从旧社会来的带有旧思想的知识分子,要把他们培养成为革命干部,必须以政治教育为中心,转变他们的思想。所以党对在职干部理论和政治教育十分重视,并注意克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而对文化低的干部,则首先学习文化,然后再学习理论。对中小学也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但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为主。同时,又适当地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化课教学之中。对群众(主要是农民),由于绝大多数是文盲,所以强调进行扫盲识字教育,同时也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发挥他们参加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以及根据地生产建设的积极性与自觉性。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4.注重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早在1934年,毛泽东制订的苏维埃教育方针中,就包括“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原则。到抗日战争时期,继承和发展了苏区这一优良传统。抗日根据地的学校实行“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师生既用脑劳动,又用手劳动,这“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地的实践也证明了这种一面学习、一面生产的方法,既增加了根据地的社会财富,具有经济意义,又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5.正确处理了干部教育和国民教育的关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整个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中,干部教育(包括在职干部教育和干部学校教育)是放在第一位的,国民教育放在第二位。这是因为“一切工作包括国民教育工作在内,都要经过干部去做”。“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干部教育,培训了数以百万计的革命干部,他们不仅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骨干力量,而且后来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中流砥柱。历史证明,当时把干部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决定,是一个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而在国民教育中,又是成人教育第一,儿童教育第二。这是因为当时农村中的成人,是革命战争与生产任务的首要担负者,他们提高一步,革命战争与生产即可提高一步,对他们的教育较之儿童教育,更有迫切性。
  6.正确处理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1944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发表的《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演说中指出:“在教育工作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不但要有新式学校,而且要利用旧的村塾加以改造。”在这条方针的指引下,解放区小学、农民业余教育、扫盲运动,就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地发展了起来。正规小学、中心小学,由于条件比较好,着重于提高,不正规的民办学校,由于条件较差,着重于普及。两者兼顾,可以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既可打开普及的局面,又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7.发挥了公办与民办国民教育事业的两个积极性。根据地办国民教育,既发挥了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又发挥了群众办学的积极性。说明根据地的教育事业,既是政府的事业,又是群众的事业。陕甘宁边区初期小学都是公办,发展不普遍。后来,依革命形势发展,小学除公办之外,又允许民办或民办公助。扫除文盲,是发动群众自己教育自己,以民教民。在教育事业中走群众路线,照群众的需要与自愿原则办学,使群众教育得到广泛发展。
  五、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根据地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随着相应地进行了文化教育的伟大变革,废除了奴化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教育,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新教育。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根本变革。随着这种变革,制订了新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改革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创立了包括在职干部教育、干部学校教育、中等教育、小学教育、农民业余教育及军队教育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体系。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法为理论与实际一致。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加强劳动者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这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文化教育工作方面的总政策和总任务,也是全国解放战争后期指导实施正规化教育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概括和具体体现。它说明,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不仅适用于革命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教育,而且在新中国的和平建设时期也是同样适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了新中国“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特别要借鉴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老解放区教育,首先是中小学教育,现在应以巩固与提高为主,条件许可时,可适应群众需要做某些发展。巩固与提高的关键是适当解决师资和教材问题。”“新解放区教育工作的关键是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坚决执行维持原有学校,逐步作可能与必要的改善的方针。新区学校安顿以后的主要工作,是有效地在师生中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逐步建立革命人生观。
  建国初期,根据《共同纲领》规定的文化教育政策和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规定的教育方针开展的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帝国主义者手里收回教育主权;妥善地接收了全国新解放区的旧有学校;基本上肃清了隐藏在教育界的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破坏分子;发展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1952年比1949年冬小学生增加101%,中等学校学生增加142.2%,高等学校学生增加69%。职工业余学校入学人数已达302万人,农民业余学校入学人数约2400余万人,冬学达5000万人。少数民族教育也有发展,近8000名学生在民族学院学习。新中国头 3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已远远地超过了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20年的成就。
  与此同时,对旧有学校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革:所有学校都向工农劳动群众开门;取消了国民党政府在学校中的法西斯管理制度和对学生的特务统治,建立了革命的学生组织;在课程改革方面,取消了国民党政府所设立的公民、党义等课目,中等以上学校设立革命的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理论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肃清奴化的、封建主义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教材改革方面着手编辑中小学政治常识、语文、历史、地理等文科新教材,并且以苏联教科书为样本改编理科教科书。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思想改造,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生活;高等院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工作;制订和发布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暂行规程(草案),提出了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建国初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所实施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既为后来建设社会主义教育打下了基础,也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编辑:董向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