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小学思品课教材资源的有效挖掘 小学思品教材
 

小学思品课教材资源的有效挖掘 小学思品教材

发布时间:2019-01-30 04:23:03 影响了: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用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即创造文本情境――将教学手段有机整合;拓展教材空间――将教学内容“开放化”;链接现实生活――将教学形式“活动化”。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教材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9-0046-03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承载着崭新的教育理念,《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以其全新的面貌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它不再是按逻辑顺序演绎,专供教师“教”的知识载体,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工具,是供学生使用的“学材”。因而,教材中包含的知识技能信息不是有序地罗列在课本中,而是随机分布在教材设计、安排的各个主题活动之内。这与传统教材中以知识的逻辑框架加以编排有着根本区别。鉴于新教材的这一特点,我们认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能像以往那样直接让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采用多种形式来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样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基于此,笔者认为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的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这是用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秘诀之一。实践中,我们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的:
  
  一、创设文本情境――将教学手段有机整合
  
  长期以来,小学思想品德课较多地是借助挂图、实物、小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由此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往往存在简单说教、灌输的倾向,使思想品德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看到: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信息技术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它在强化视听感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等方面能发挥出色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打破了过去课堂教学单一沉闷的气氛,尤其是它能综合影视、网络、音乐、动画等多种信息媒介于一体,在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的优势。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会适得其反。在教学《日本》一课时,我注意到日本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比较遥远陌生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走近日本呢?我想到了网络。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材料、观察书本插图,增强对日本国的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又引领学生通过网络亲近日本,饱览日本国的风光,了解其地理概况、气候特点、风土人情。网络,这一“顺风耳、千里眼”不仅在短时间内拉近了日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课堂,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二、拓展教材空间――将教学内容“开放化”
  
  新教材不是静态、封闭的存在,具有可开拓性、可延展性。它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实践中,我们强调教师要善于借助教材来引领教学,要实现从传统的教材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我们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富有弹性的状态。例如《寻找成长的足迹》一课,我们共设计了三个活动:(1)搜集:学生搜集自己小时候用过的东西;(2)看看比比:学生把用过的衣服、鞋、帽子,玩过的玩具与现在穿戴的衣服、鞋、帽子,正在用的学具、玩具进行比较。(3)问问、秤秤、量量:学生通过访问父母,了解自己出生时的体重、身高,再秤秤、量量现在的体重、身高。显而易见,使用这样的教材,如果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循着静态的、封闭的、局限于课堂的教学程序,教学内容一定是贫乏无趣的,课堂氛围必定是死气沉沉的。而开放教学则把课堂活动和家庭生活、课内教学与课外准备、教材的引领与家长的作用相结合,把学生在调查、访问、搜集、观察、比较和亲自操作中所获得的有关自己成长的鲜活的信息、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效整合。这样,让发自学生心灵的体验倾注于教学进程中,课堂上就表现出多姿多彩的活力,学生也在自我感悟中迸发出了生命的智慧,并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他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是的,对于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新教材密切关注孩子的生活,把大量的生活资料编入教材,作为孩子的学习资源。为此,我们认为思品、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追求以教材为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拓展教材空间,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在《绿色小卫士》、《我们的民风民俗》、《家乡的变化》、《媒体连着我和你》、《我和春天一起玩》、《我与小动物》、《逛商场》、《衣食的来源》、《塑料与我们的生活》等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就将课堂搬出教室、搬上社会、搬进图书馆、搬进商场,广泛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多种实践活动。如我们曾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物的生存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开展“濒临灭绝的动物调查”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相关资料,通过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最后做出一份内容完整、论据充分的调查小报告。这样的活动以学生的直接参与、学习、实践代替了教师单调乏味的空洞说教,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了他们的体验与感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
  
  三、链接现实生活――将教学形式“活动化”
  
  1.变换形式,使学生“动起来”
  教学实践中,我们尽量避免简单传授道德观点,机械记忆、背诵的做法,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氛围,采用讲故事、情感朗诵、情景模拟、小品表演、知识竞赛、辩论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动态教学”。例如,在教学“秋天到了”、“秋游回味”时,不是让学生抽象地去学习什么是秋天,秋天的物候、气象怎样,为什么秋天是美好的等有关知识,而是以教材设计的系列活动为引子,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探究起来。诸如让学生参与捕捉、搜集秋姑娘光临人间的信息;让学生用秋天的种子拼出各种图形,拼出秋天的景色;在“巧手剪秋天”活动中去体验秋天的美和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呈现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又如一位教师上《在餐桌上》一课时,她将教室设计成学生用餐的空间,并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挑选食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饮食时不能只挑选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而要注意荤素搭配、合理营养。学生于趣味盎然的“学做小小营养师”的活动中渐渐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第三册《听父母的话》是一出童话剧,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扮演鸭妈妈、小鸭亮亮和贝贝,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听父母的话,办好事情进步大"的意义……总之,参与活动,是本课程教与学的基本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融入课堂教学,他们才会积极表现,主动发展,才能在亲历活动中实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开发和道德的陶冶。
  2.回归生活,使学生“活起来”
  生活是道德的田园。离开了生活,道德只是干瘪、抽象的条文,不可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然而,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形形色色的影响。这些影响往往是积极与消极、正面与负面、正确与错误兼而有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辨证地引导,要交给儿童通向生活的钥匙,要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不能仅仅把教育局限于书本上,要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更好地锻炼和发展自身的各种生活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勤劳节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勤俭节约的含义,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近几年来,小华爸爸公司经营情况越来越好,不仅安排了一批下岗工人重新就业,还向国家交纳了足额的税金。自家的条件也变了,添置了整套家电,还买了手机、电脑,连小华也有了好几件名牌服装。”然后,教师问:“小华一家是不是太浪费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全班同学迅速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不浪费,一派认为浪费。说不浪费的理由是:辛勤劳动的目的就是要改善生活,这是一种正当享受、合理消费,正说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认为浪费的同学说:小学生不一定要穿名牌,整洁美观就行,手机、电脑是高消费,小华爸爸应该多投资办好公司……学生们从道德现象出发,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争论得异常激烈。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渐渐树立起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明智的消费观念。
  教学因活动而焕发生机,学生因实践而兴趣盎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平台上,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生成与开发过程中,只要我们敢于探索,大胆创新,通过创设鲜活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点击”课堂的精彩、享受生活的情趣、体验生命的价值,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就能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品德教育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就能真正促使学生的道德生命生动、完满、健康地成长。
  
  Effective Exploit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for Better Moral Education
  
  GAO Feng-di
  (Suzhou Xiangche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uzhou 215222, China)
  
  Abstract: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way of us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