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斜杠青年职业倦怠 [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初探]
 

斜杠青年职业倦怠 [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初探]

发布时间:2019-02-03 04:19:57 影响了:

  【摘 要】教师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压力过大造成的对教学工作产生厌倦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在青年教师中最为突出。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策略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压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80-02
  
  随着社会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及教学竞争的加剧,我国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成为影响青年教师身心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突出问题。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会导致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负面的情绪及行为,严重影响着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及专业的健康成长,同时,这一现象也给教育对象即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危害,使得教学质量下降,最终会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
  一 职业倦怠与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也称“工作倦怠”或“职业枯竭”,由美国心理学家Frudburg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它通常被认为是工作中的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应,当从事助人职业的个体长期处于压力与心理冲突状态而无法得到有效排解时,便可能引发职业倦怠。Maslach和Jackson最早用三维度模型对其下了操作性定义,他们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上的综合病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
  教师职业倦怠,即教师在工作环境中,因长期过度的工作压力而造成心力交瘁,并在个人行为、情绪及生理上产生不良症状,使得个人工作效率及工作品质降低。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在行为方式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工作失去积极性,敷衍渎职,烦躁易怒,对生活和工作常感到无助、漠然和悲观;处事的去人性化,丧失教育者应有的爱心和耐心,以消极、冷漠、否定的态度对待同事和学生,易迁怒于学生;低成就感,自我评价和价值取向降低,不思进取,厌学厌教,逃避责任。由此可知,教师职业倦怠对于教师自身及学生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教育界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 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教师作为典型的助人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由于青年教师比其他年龄阶段的教师承受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职业倦怠现象在青年教师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处于职业倦怠中的青年教师会不同程度地丧失工作热情与兴趣,职业认同感降低,对学生缺乏耐心、态度冷漠等。其结果是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既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又有碍教育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
  青年教师多发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青年教师承受着过多的心理压力,而形成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社会因素、工作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
  1.社会因素
  从社会环境方面看,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来源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的社会转型进入了全面加速时期,如经济转型、教育转型、价值体系转型、社会各方面的急剧变迁与新旧陈杂,特别是价值体系的变迁与陈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震荡,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社会上有些人不再以学历高低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而是以收入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准,而青年教师由于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会更加深刻地体验到社会文化变迁给他们带来的困惑与冲突,日益强化的功利观念与相对拮据的现实生活的强烈反差使得部分青年教师的失落心理强烈。同时青年教师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短,工资及待遇较低,但面临着组建家庭、子女年龄小、老人需要照顾等生活问题,导致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更大。
  2.工作因素
  各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对着力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水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结果使得学校变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场所,青年教师工作压力迅速增加。随着聘任制、竞争上岗、末位淘汰、校系各级评课评奖制度的实行,首先感受到压力的是青年教师,同时由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人际关系不稳等原因,势必给青年教师造成更大的压力。在高校有关评选先进、职称评定和申报基金与科研项目等规定中,过多地强调职称结构和科研成果获奖情况以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等级等指标,这对于资历较浅的青年教师来说,无疑处于弱势地位,科研任务加重,同事之间的竞争加剧,人际关系紧张,较高的角色期望与较低的学术、经济、社会地位,较高的自我评价与不如意的外界评价之间的冲突,使青年教师感到巨大压力。
  3.个人因素
  青年教师往往是从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一些青年教师有着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与自尊需要,却又缺乏自我认知能力,不能客观认识自我与现实的差距,过分追求完美,因此这些情感脆弱且自我期望过高的教师更容易苦闷、抑郁、心理压力加大。青年教师大多独立性较强,有些年轻教师还喜欢关起门来做学问,刻意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整天躲在校园里,从实验室到教室,导致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低下,因而更容易为他人所误解。人际交往障碍所导致的心理压力会影响青年教师的整体情绪,并波及他们的工作、学习与身心健康等方面。另外,青年教师大多富有竞争性而不肯认输,在待人接物方面正义感强,对不合理现象不愿迁就或屈服,很容易被人误解甚至排斥,这就造成了青年教师厌倦与同事、他人交往,往往表现出拒绝、猜疑敌视或对他人冷漠。
  综上所述,众多因素造成了青年教师过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引发了职业倦怠的产生,如何应对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既紧迫又严峻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形成的各种因素入手进行综合考虑,比如,从社会角度看,政府要制定有利于教师的相关政策,提高教师待遇,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从学校角度看,要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激励制度,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和发展环境;同时,青年教师个人要学会正确看待这些压力,采取积极策略去应对,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善于自我缓解压力,从而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范永胜.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2):104~105
  [2]王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心理学阐释[J].职大学报,2011(01):115~118
  [3]王海翔.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5):74~76
  [4]张亭、杨毅、李文静.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倦怠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43~47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