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看似寻常却奇崛] 看似寻常却奇崛汕头
 

[看似寻常却奇崛] 看似寻常却奇崛汕头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9:44 影响了: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实效”为目的,以“板块”为思路,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为核心,以“审美”为意境,打破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灌、满堂问的局面。
  研究余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大面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有重要的意义。这里只从他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实与活、简与丰、静与动、恒与变几个方面来管中窥豹。
  一、实与活
  “实”就是实在,就是不故弄玄虚,不故作高深,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活”就是灵动,就是不拘于套路。“实”与“活”是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彼此包涵,融为一体。
  课如其人。余老师的课堂不靠煽情的语言来增添色彩,不靠谈天说地来活跃气氛,不靠“迁移拓展”来掩饰或离开课文的苍白,没有花里胡哨,没有作秀表演,展现的都是自己的研究和原创。可以说他的课堂是一点水分也不添加的“干货”,是洗尽铅华见真淳的质朴与天然。
  他上课常常是开门见山,惜语如金。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很少见到那种切分不开的“混沌”状态,而是有着一目了然的清晰的教学思路,有着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的教学进程。几个教学板块往往都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学生活动。朗读训练、概括训练、品读训练、欣赏训练、背读训练、听记训练等能力训练因课制宜,落到实处。活动之始有示例,活动之中有对话,活动之后有小结,扎扎实实地做到了“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课堂的“实”不代表缺乏灵活。他追求的是实中见奇,凡中出新,淡中有味,趣尽天然。很多经典的教学环节都让人赞叹,让人沉思。
  课堂教学上表现出了角度之美、层次之美和递进之美。《我愿意是急流》的“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边城》的“读出文中的美丽,读出文中的忧愁”;《行路难》的“欣赏课文中的美句,解析课文中的难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我们读懂了什么,我们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都是堪称经典的教学设计,充分展现了余老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魅力。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最能说明课堂设计的灵活。不同教学思路的“一课多案”,不同教材处理角度的“一课多案”,不同教学手法与活动方式的“一课多案”常常在余老师手上产生。《狼》的八种教案、《说“屏”》的六种教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四种教学设计等都大大开阔了我们的欣赏眼界,无数的年轻教师因之受益。近年来余老师还成功设计了几种“读报课”的教学方案以及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版本的教材、不同地区进行教学的不同方案,让人耳目一新。
  二、简与丰
  所谓“简”,是简洁而不是简单;所谓“丰”,是教学内容丰厚,学生活动丰富。可以说,“简中求丰”是余老师的课堂教学的高妙技巧之一。他的教学设计不枝不蔓,不旁逸斜出,不冗繁复杂,不枯燥单调。每堂课都要在“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上动脑筋想办法,让教学过程在“简化、优化、诗化”方面有所展现。请看:
  《纪念白求恩》的教学创意:理解一篇,精读一段,背诵一节。
  《说“屏”》的教学创意:选词,选句,选段(积累字词、提取信息、品析精段。)
  《刷子李》的教学创意:说奇,论妙(说“刷子李”之“奇”;赏《刷子李》之妙。)
  《散步》的教学创意:建议你这样把握文意,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建议你这样欣赏语言。
  《孔乙己》的教学创意:让我们一起来品析《孔乙己》之“最”。
  《中国石拱桥》的教学创意:请同学们证明《中国石拱桥》结构非常严密精致的特点。
  以上创意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神奇抓手,该抓的内容都能抓起来。最为奇妙的莫过于《说“屏”》的教学创意:
  读课文,根据这样一个话题来品读分析课文:假如没有这一段。
  《说“屏”》这篇小品文只有五个段落。“假如没有这一段”这个话题,把学生的思考深深引入到了课文之中。学生要认真阅读全文,概括段意,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揣摩每自然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才能以“假如没有第一段”、“假如没有第二段”、“假如没有第三段”……这样的分析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于是,课文的内容很快就被学生掌握,课文的逻辑顺序很快就被学生论证。
  一个话题,是这样的简,它领起的活动,它发掘出来的内容,却是那样的丰!
  这样的“简”不是轻而易得的偶然,而是经过千锤万击的提炼才得到的。这些“简”其实是来自于“丰”,来自余老师对教材纷繁内容的大量分解、组合、分析与提炼,来自他数十年对浩如烟海的资料的阅读,来自“无数的目录索引,几千张语言卡片,几尺高的写作手稿,上百个的教例评析,一千多篇论文的发表和十几部书稿的编纂”!
  曾有这样的故事,在江苏常州,余老师用50分钟轻松地教完了《巴黎圣母院》5000多字的节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但他却对这篇课文写了万余字的读书笔记;也曾经有这样的故事,一篇37个字的《夸父逐日》,余老师竟读了40多个文件、10万余字的参考资料。
  真可谓: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三、静与动
  古人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深层次的思维活动非静无以进行。外动内静的课是一种表面繁荣;外静内动,动静结合的课才是一种高境界的课。
  课堂上能否让学生静下来,决定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法和教学习惯。试想,假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碎问碎答,一节课提问几十次,这样的教学一定浮躁,课堂一定缺少宁静。
  余老师常常以他高超的教学设计,以非凡的定力,给学生以大块大块的阅读、思考与写作的时间,学生在他的课堂上享受着静静思考的美感。
  在九江教学《故都的秋》,一节课中给每位学生八分钟的读书思考时间;
  在江阴教学《登高》,给每位学生七分钟的写作“诗联欣赏”的时间;
  在常州教学《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给学生的是九分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节课设计了“编写、品析、听记”三个板块。“编写”要求学生“静静地独立地”用勾画文句、组合成文的方式编写一则作者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日记“,通过“日记”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运用大量的穿插手法的特点;“品析”要求“静静地旁批”式地品一个故事,从细节看人物,从而顺理成章地处理了课文的重点;“听记”是要求学生“静静地听记”老师进行的微型讲座,扎实地解决了课文的难点。这堂课让学生沉静于思考的状态之中,热烈于活跃的讨论之中,掌握了知识,领略了文意,获得了美感,训练了能力。
  “静”给学生带来了太多的实惠。这是自由的学习,这是独立的学习,这是沉思的学习,这是自得的学习。
  正是有了静的蓄势和酿造,才有了许多精彩的“动”!才有了学生在《荷叶 母亲》学习中成篇的“集美”文章;才有了《律诗二首》中精美的“唐诗素描”;才有了《苏州园林》中的精致的“课文缩写”;才有了《口技》中深入的“片段欣赏”;才有了《七颗钻石》中的优美的“梦境描写”;才有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不绝的“读后随感”;才有了《云南的歌会》中缤纷的“课中之最”……
  这些动,是学生不同凡响的动,是热情勃发的动,是充满信心的动,是思维活跃的动,是师生融洽对话的动,是消灭了“碎问碎答”的动,是我们有时候使用了很多招数都无法实现的动!
  四、恒与变
  说恒定或不变,是指余老师总是围绕曾经千锤百炼的思想和语文教育价值的核心理念,追求教学审美的高层次境界。他永远围绕着“活动充分,积累丰富”、“主问题”的理念与手法,永远围绕着文本的深入浅出来进行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习知识,获取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变”是求新,是变化;变的是教学角度,是艺术手法,是创新思维,是调动学生的方式……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
  创新和变化在他的教学之中显得丰富多彩。仅课堂朗读活动的设计就有:技巧指导式,如《三峡》的“读好领起字的拖音,读好四字词语的节奏,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效果要求式,如《再别康桥》,要求读出“惜别感,节奏感,宁静感”的效果;虚拟角色式,如《散步》,“读好文中的故事,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读好课文的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虚拟空间式,如《七颗钻石》中的“进入录音棚”“畅游智慧泉”“来到创作室”;主持引领式,如《紫藤萝瀑布》中老师引导的段落跳读;表情演读式,如《安塞腰鼓》的角色演读等,可谓摇曳多姿,灵活奇巧。
  余老师善于创造与定义教学术语,善于从其内涵、外延、类别、方法等层面对教学中每个细节进行科学的界定和系统的梳理,既有理论的概括,又有实践的具体指导。如“切分板块,理清思路”、“开课揭题,直入情境”、“捕捉要言,提取信息”、“含英咀华,课文集美”、“围绕线索,牵动品读”、“联读扩展,拓宽视野”、“穿插引进,巧用资源”、“整体反复,多角理解”、“侧面入手,正面解读”、“以读带析,一石双鸟”等内容的提炼与小结,都是极其珍贵的教学设计经验。
  在全国上过近百篇课文的公开课,近百篇课文的教学就有近百种教学设计的角度。他从不肯重复自己,更不肯重复别人。他背负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行囊迈步向前,每走一步都有丰富的创造成果,每一节课都是经验的升华,都有诱人的亮点。这一切充分体现了他对语文教学实践的独到而深入的钻研与思考,体现了他语文教学思想的宏富与深厚,他的课堂设计堪称绝活。
  “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最艰辛”,课堂设计是艰难的,余老师在艰难中探索,兀兀穷年,呕心沥血,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教学财富。他是平原上的一座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细细地看他并反思自己时,他是一座下临深谷、风鸣林吼的高峰,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仰望与思考。
  [作者通联:刘湘玉,山东寿光教科研中心;刘玉珍,山东寿光古城街道北洛初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