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当科学题材进入歌剧:歌剧题材
 

当科学题材进入歌剧:歌剧题材

发布时间:2019-02-13 04:38:30 影响了:

  2005年10月1日,一部名为《原子博士》的歌剧在美国旧金山首演。2007年,该剧在欧洲登台,大获成功。2008年10~11月,它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再次闪亮登场。2009年2月,它又在伦敦的英国国家歌剧院上演。该据写的是曼哈顿工程的指挥者、优秀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和原子弹研制中的故事。
  该剧在纽约上演期间,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对该剧作曲者美国音乐家John Adams的采访,披露了一些有意思的情况。
  1945年7月16日,代号为“三位一体”的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在美国墨西哥州进行。《原子博士》的故事背景就取在16日的前一夜。歌剧脚本作者Peter Sellars在创作中非常注意历史真实。比如,奥本海默的某些台词就是Peter Sellars从曾经属于顶级秘密的备忘录中抽取出来的。考虑到奥本海默的文学艺术修养极好,他在剧中还作了这样的安排:奥本海默想到原子弹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忧心忡忡,再加上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导致的极度疲惫和紧张,短时间产生了幻觉。此时他有一个唱段,唱词中包括了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的诗句、古印度诗歌《薄伽梵歌》中的句子和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的十四行诗。据说,核试验的代号“三位一体”就是奥本海默从邓恩的诗歌中抽出的一个词。
  关于向日本扔原子弹是否遭到强烈反对的问题,有不同的说法,不同当事人回忆出来的情况也不一样。《原子博士》的作曲者美国音乐家John Adams说,有一位曾经在洛斯阿拉莫斯国立实验室参与原子弹研制的年届80的物理学家亲口对他说:“我想让你知道,我们向日本扔原子弹,没有一个人不是乐翻天的。”
  有一段合唱包括了这样的句子:“物质既不能创造出来,也不可毁灭,只能转变形态。”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教授Marvin Cohen给John Adams写信说,这句话不是百分之百正确,因为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比如原子裂变。于是,剧作者们改写了歌词。合唱队的成员对于修改后的歌词一时还觉得很别扭。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国家在将科学题材纳入戏剧时,总是采用有争议的、无定论的内容,因为这样才“有戏”,才能激发观众进行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比如:话剧《氧》所涉及的氧气发现的优先权是有争议的;《哥本哈根》中,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与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的神秘会面中,两人到底谈了些什么,是一宗历史悬案;在《原子博士》中,无论是对奥本海默的评价,还是对核武器功过的看法,都完全没有共识。应当说,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戏剧爱好者都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对于这个群体,思想灌输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引导、激发其思考则更可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