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茅以升_李大钊、方志敏、茅以升、费孝通、艾青、陈中伟、高春和、梁玉树、居里夫人、马卡连柯
 

茅以升_李大钊、方志敏、茅以升、费孝通、艾青、陈中伟、高春和、梁玉树、居里夫人、马卡连柯

发布时间:2019-04-06 05:40:29 影响了:

  李大钊:弃荣华救国难  1907年7月,北洋法政学校连续两周在天津《大公报》上刊登招生广告。这一纸广告给处于穷乡僻壤的李大钊带来一片希望,他毅然赴津投考。20年后,他在《狱中自述》中回顾这段历史时写道:“钊感到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乃赴天津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其时有三种学校正在招考,一系北洋军医学校,一系长芦银行专修所,一系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军医非我所喜,故未投考。银行专修所我亦被考取,但理财致个人之富,亦殊违我意。”“故皆决然弃之,而入政治。”
  这时的李大钊虽然还只有18岁,但已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科学头脑、有崇高激情的爱国青年了。
  6年后,李大钊从法政学校毕业。其时他已经具备了求官谋职的足够条件。北洋法政学校本来就是培养新式官吏的场所,李大钊在同届毕业生中又是一位佼佼者,更何况他的学问和才能早已引起当时政界的显赫人物汤化龙、孙洪伊的重视。然而,李大钊完全无意于仕途和个人的荣华富贵。
  毕业后,李大钊回乡,恰遇日本军队在昌黎火车站寻衅打死中国路警5人。李大钊愤慨异常,他在《游碣石山杂记》中立下铮铮誓言:“愿中华健儿,勿忘此弥大之耻辱,所与倭奴不共戴天者,有如碣石。”这表明李大钊对于个人和家庭的舒适生活是义无反顾地抛弃了。他决心献身于拯救苦难的祖国的崇高事业。
  1913年李大钊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他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人接触密切。他组织了“神州学会”。秘密从事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
  1917年5月李大钊回乡探亲。读书休息外,他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盐商的垄断和剥削,群众对于政局的看法,等等。
  1918年1月,李大钊被聘为北大图书馆主任,开始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他在《新青年》上撰文,热情称颂俄国十月革命,写下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名言。
  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写下了大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著作。他特别致力于提倡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号召中国青年学习俄国青年到农村去,唤起广大农民起来革命。他帮助邓中夏发起组织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开始引导发动劳动群众。
  方志敏:实际地去做革命工作
  1922年6月,因为无力交纳学费而从南伟烈大学退学的方志敏只身来到无亲无故的大上海,一面谋求半工半读,一面寻找SY(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当他陷入困顿时,南伟烈大学的美国先生托人带信给方志敏,准其复学并可“免缴一切学膳费用”,条件是“不再在同学中谈社会主义,并皈依基督,虔诚信教。”方志敏回信斩钉截铁地回答:“无论如何,我是不会相信***的。现在,我也不愿再读那些无意义的书,我要实际的去做革命工作了。”其后不久,他结识了著名共产党人赵醒依,经赵介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8月底,年方22岁的方志敏被派回南昌开展革命活动。这时,中国共产党成立不过一年,而南昌既无党的组织,又无党的工作基础。方志敏懂得要革命必须唤起民众,然而从何入手呢?他召集过去的同学朋友聚会,一道想出个办书店的好主意。为了筹措办店资金,方志敏冒着极大风险,私印了江西军阀当局发行的公债券。两个月后,方志敏自任经理的文化书社终于开张了。有了这个基地,宣传革命、发展组织、开展活动方便多了,文化书社很快成了广大青年追求真理的学校和革命活动的中心。1923年1月,江西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在南昌建立起来。
  1923年3月,方志敏经赵醒侬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一切都交给了党。他每天开会,写文章,编刊物,约青年谈话,发展组织,一天工作16个小时,生活上非常艰苦,有时连饭钱都没有。过度的劳累,导致他肺结核病复发,三个月吐血三次,在同志们的劝说下住进了医院。就在这时,文化书社被反动军阀封闭,方志敏不得不出走南京、上海。
  1924年春,应赵醒侬的请求,党中央决定派方志敏重返江西帮助赵醒依开展工作。由于当时团的组织尚处于秘密状态,他们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作为公开进行革命活动的机关。同年夏天,方志敏主动要求回乡发动农运。他在湖塘村办起了“旭光义务小学”,白天教孩子读书,晚上开办平民夜校,接受农民入学。方志敏以平民夜校为阵地,通过其他同志,不断对夜校学员讲革命道理和党的政策,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发展党团员,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建立秘密的农民协会筹备机构。达些活动从思想上、组织上为日后的漆工暴动奠定了基础。
  茅以升:为祖国造大桥
  我15岁那年,正值辛亥革命爆发,由于读了一些“新书”,以为祖国之所以落后挨打,主要是因为科学不发达,要使祖国强大起来,必须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于是决定投考新学堂。后来考进“唐山路矿学堂”。这个学堂有土木工程科的各门专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桥梁”。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个小故事。南京有条秦淮河,每年端午节,河上有赛龙船的盛会,桥上总是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在我9岁那年的端午节,由于看热闹的人多,桥栏杆被挤断了,还坍了几块桥面板,不少人掉到水里,我的一个同学也险些遇难。我被这个消息所震动,并从此对造桥发生了兴趣。我暗下决心:将来我造桥,一定要造得牢固。
  1916年夏,我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为了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造桥技术,我想出国深造,当年秋大考取了清中学堂赴美留学生,来到旧金山康奈尔大学做桥梁专业研究生。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我得到了硕士学位。当时,我可留校任教,走当博士、当教授这条轻便的成名成家之路。但受导师的启发,我没这样做。我想:自己远涉重洋来求学,不是为了图虚名,换顶“博士”、“教授”之类的桂冠,而是为了掌握给祖国建造现代化大桥的实际本领。光会纸上谈“桥”怎么行呢?于是,我决定到著名的匹兹堡桥梁公司去实习。一年半里,我从制图室到构件工厂、装配工地,最后到设计室工作,学会了制图、做“模板”、切削钢构件和打铆钉、油漆钢梁等技术。这自然比留在大学教书辛苦得多,但一想到这些是报效祖国所必不可少的本领,心里就不觉得苦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