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日常事务【民主如何切入日常事务】
 

日常事务【民主如何切入日常事务】

发布时间:2019-07-16 04:00:34 影响了:

  在很多人看来,民主并不适宜用来解决日常事务。理由在于:与选举不同,日常事务涉及到的利益高度分散,众口难调,如果用民主讨论的方式决策,则可能导致根本无法达成共识,推出时间表尚遥遥无期,更不用提真正解决。此类僵局,甚至被用来证明“民主无用论”或民主只能用在选举环节的观点。
  本书是中国一个村经过议事规则训练,破解了民主融入公共生活、日常事务等难题的完整实录。青年学者袁天鹏留美期间,接触到“罗伯特议事规则”,并亲身体验了学校学生自治机构引用这套规则实施学生自治的过程,深受触动。袁天鹏经研究发现,早在民国初期的1917年,历经多次革命失败的孙中山就曾翻译过“罗伯特议事规则”,试图将其引入到中国,由此建立民主的程式规范;但孙中山的愿望没有实现,当时的其他革命者均对议事规则这样的“小道”不以为然。袁天鹏将第10版《罗伯特议事规则》翻译成中文,并开展本土化实践。他找到的试点地,是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南塘村。
  南塘村跟阜阳其他行政村一样,是个输出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村庄,村里留守人员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南塘村曾经是一个上访大村,村民扳倒过镇里和县里的多名渎职官员,该村上访农民在2001年就曾递交申请,要求成立“农民维权协会”,后申请成立“兴农合作社”(2007年获批)。南塘村民有较强的维权意识、一定的法制观念,当地官员也对此有所认知。这为该村接纳袁天鹏的议事规则试验创造了条件——南塘村民积极、耐心参加了“从美国带回来的民主”训练,而颍州区、三合镇领导都默许了这场试验。
  这场试验的另一个主角叫杨云标,兴农合作社理事长,一个30出头就已经额发谢顶的农村维权精英。自1998年起,拥有大专文化、在西安的律师事务所工作过一年的杨云标被动地参与到村民维权活动,在多次上访后,与地方政府建立了相对默契的沟通协调机制。杨云标发现,在涉及上访维权诸问题时,村民大多能保持一致,而在兴农合作社、维权协会的框架下,议事合作却变得格外艰难。他因此主导引入了议事规则试验。
  本书的主要篇幅,都用在了南塘村议事规则试验从发起到取得初步成果的过程记述上。作为“罗伯特议事规则”本土化实践的推动者,袁天鹏在试验过程中始终都没有摆脱“书生意气”、“理想主义”,这一方面成为议事规则试验与村民理解认知水平发生冲撞的来由。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确保试验不因过多照顾“国情”、“村情”而偏离规则本意的保障。杨云标在试验之初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即针对村民认知水平等特点,设计情景剧,通过剧情和场景来表达问题及改进的方法,一条条形成规则。
  这项议事规则试验针对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口号文化、领导文化、造势文化和老好人文化,步步推进,以村民看得见、感觉得到的问题入手,使他们建立了程序正义的概念认知。培训结束后,杨云标的一番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民主’这个词,在中国是非常廉价的,谁都会谈,而且谈起来都是滔滔不绝。大家好像都很懂民主,但是,当一起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发现每个人又都不知道民主应该怎么做……可能我们需要一个策略,需要一个具体的可以操作的东西。我觉得议事规则,当然不见得就是‘罗伯特议事规则’,至少提供了这样一个可以让民主付诸实践的、可操作的策略、程序的(可能性)。”
  (《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寇延丁、袁天鹏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