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

发布时间:2019-03-30 05:00:19 影响了:

  摘 要: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它承载着听、说、读、写的神圣职责,彰显着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特点。学生通过写作去观察生活,提炼生活,陶冶情操,锤炼思想,进而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生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说写结合,让学生享受作文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常常令教师和学生望而生畏。因为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承载着听、说、读、写的神圣职责,彰显着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特点,写作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通过写作去观察生活,提炼生活,陶冶情操,锤炼思想,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在明辨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进而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由此想开去,语文教师任重道远,必须高度重视作文教学,把它作为学科研究的终极目标,切不可以蜻蜓点水式的态度浅尝辄止。
  作文教学如此重要,那怎样扭转小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变“惧写”为“乐写”呢?叶圣陶先生曾经在《作文论》里提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自己诚实的话,鸣起内心的感兴。”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把真情实感作为小学写作的一条重要要求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啊,作文来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关注儿童,了解儿童的生活,变埋头研究作文教法为关注儿童的生活、思想、情感的转变,非常有利于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触碰孩子的心灵。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做到:
  一、丰富学生的生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优越,但生活的天地并不宽泛,正如当年鲁迅所说:“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所以我在思考:只有增加学生生活的积淀,才能让他们写出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作文来。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大自然的一切都令我留恋,四季的更迭更让我如梦如幻,如何让学生与我有同等的感受呢?
  首先,我爱语文,重视每一篇美文的教学并陶醉其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感受烟台海的独特景观;领略黄山松的清奇俊秀;欣赏三亚落日的浓浓诗意;聆听长江黄河的滚滚涛声;广玉兰的优雅洁净、夹竹桃的美不争艳;高原柳的百折不挠、大草原的一碧千里;更有钱学森、詹天佑、肖邦、谭迁的矢志不渝、一腔热血……无不激荡着学生的心田,教师以爱唤爱,以情传情,如汩汩清泉滋润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心中有情感,才会充满爱意去欣赏、去理解、去接受世间万事万物,才会产生创作表达的冲动。
  其次,我让孩子们在参与实践中成长。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素养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课本剧表演、经典古诗文诵读、手抄报评比、召开专题班队会、诗歌朗诵比赛、优秀童谣表演、班级小小辩论赛、网上搜索资料、社会调查、小记者参观采访、参加运动会、组织春游秋游、放风筝、打雪仗、野炊……都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团体合作能力不断提高,语言智能、交际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学生的视野应该不断地开阔。每学期我班都召开读书汇报会,学生畅谈读了哪些书,有哪些新的收获,如何激发自己新的思考……一一与老师、同学分享。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新书推介,把学生带入了书的王国,孩子们内心波澜起伏,情感的涟漪不断泛起,他们怎能不产生写作表达的欲望呢?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文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积淀就没有写作的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由于小学生知识、阅历、感悟等方面的欠缺,即使有了生活,他们也很难捕捉到写作素材。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同时想象又能使观察到的素材得以扩展、丰富,故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小学生不善于主动地提出观察目的、任务,如果教师只提出“好好看”“仔细看”之类的笼统的要求,收效并不大。只有教师细致具体地引导,比如问“这是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时候?在做什么?想什么?是怎么做的?人物面部表情如何?动作形态怎么样?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等等,才能使学生的注意指向观察对象,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才能获得真正的写作素材。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地提出观察目的、任务的能力。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主动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任务的能力。发展儿童观察的主动性,而不是处处依赖教师的引导。当然开始教师可以先提出总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步骤,然后再过渡到学生自己独立地提出目的、任务,并进行独立地观察。培养学生写日记、写随笔的良好习惯,以达到积累素材的目的。
  3.想象与写作相结合,以想促写。通过学习和观察,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多层次、多角度地使想象在作文过程中开拓思路、强化情感,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此,可以加大假想作文的训练。所谓假想作文,是指假设某种情况,让学生根据这种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和补充。如《假如我会克隆》、《假如我是一只小鸟》等,此类作文的训练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三、倡导说写结合,让学生享受作文的乐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学生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习作的具体规定,提高审题能力。二是说自己准备的材料,目的是检查学生习作前材料的准备情况。三是口头作文。该项结合习作指导过程又分为说题目、说提纲、说作文。说作文可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小组内班级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这样不但解决了学生作文的内容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他们的语言表达问题。
  提高学生作文的热情就要让学生享受作文的乐趣,在作文教学中,要实现全过程开放,全方位开放,努力创建一个民主的、宽容的、张扬个性的、乐于创造的、促进人和谐发展的作文教学环境。首先开放“要求”,放宽种种严格的限制,降低不切实际的作文要求,不搞统一的、静态的作文标准,实事求是地、因人制宜地确定每个学生的发展点,不拔毛助长、不吹毛求疵。让学生爱说爱写、想说想写、争说争写,进入那种如饥似渴、欲罢不能的境界。接着开放“空间”,作文不再禁锢于课堂,局限于教材。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生活,把作文训练巧妙地、有机地结合于饶有趣味的各类活动之中,让他们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想象、创造。如写活动类的作文,我就组织学生举行拔河比赛,带学生走出校门去野炊……然后开放“形式”,变单一的训练形式为多样化的、多功能的、多个性特点的训练形式,改革教材命题,让学生从生活中、阅读中产生命题。倡导多种文体结合,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童话、科幻故事、日记、随笔等。总之,给学生自我命题的自由和选择文体表达形式的自由。最后开放“过程”,改革过去“教师命题——审题立意——范文引路——依葫芦画瓢”的作文指导结构,不设“模式”,代之以“感受生活——诱发欲望——交流信息——尝试实践——合作评改”的结构,让学生在“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样”的全过程中,享受充分的自主权。
  此外,保护孩子写作的热情还体现在评语中要充满关爱。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的又一重要部分。因此,教师在写评语时,应该充分予以肯定,努力寻找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多写鼓励性的评语。评语的语言应亲切诚恳,多用探讨式鼓励性的话,尽量给予学生人文的关怀。对于一小部分写作兴趣不高的学生,可以利用评语这一块小天地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会使这一部分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受到了关爱,自然而然地就对写作逐渐产生了兴趣。
  当然,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在长期的精读、多思、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只有巧妙地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的眼界,轻装上阵,身心融入,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以源源不断的生活之泉滋育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真切地体会作文的乐趣,持之以恒地坚持读练结合,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