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浅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困境与突破|校企合作方案
 

浅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困境与突破|校企合作方案

发布时间:2019-04-04 03:57:30 影响了: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如何突破校企合作模式的困境,寻求校企合作模式的新突破,是校企合作走到今天所要考虑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所面临的校企合作模式理论研究薄弱、校企合作体制僵化、“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校企合作政府行为缺失、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对接脱节等五大困境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突破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发展困境 发展突破 无缝对接
  一、校企合作的发展困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面对我国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校企合作遇到的五大发展困境,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很大阻力。
  1、校企合作模式理论研究薄弱。首先,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时间短、基础薄,缺乏科学、系统、专门化的研究机构;其次,高职教育做为高等教育的一种专科类型还处于发展初期,距离本科、硕士、博士生阶段还有较长时期,因此,研究队伍的基础还十分薄弱,从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理论研究人员的水平和素质相对较低,使得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践行者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盲目实践,成为制约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2、校企合作体制僵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对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虽然为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我国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艰难、复杂与曲折的我系统工程,《教育规划纲要》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我国现行高职教育多头领导、多元体制、多层次的运行机制,使得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外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之间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矛盾重重。
  3、“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企业的积极性低是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又一主要问题。究其原因是学校教育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之间、学校追求的社会效益与企业追求的经济效益之间不能有机对接;政府对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缺乏税收的优惠政策和制度保障,国家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没有明确的制度要求,组织协调保障体系不健全,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不是行业与制度约束而是利益驱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4、校企合作政府行为缺失。在德国、美国和日本,政府承担的职业教育职能非常明确,行动非常积极。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行业企业和学校对职业教育法的执行与落实情况,并对其奖励或惩罚。美国政府委派或组建专门机构对合作教育进行组织管理,以更好地协调合作教育各方行为,解决合作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纠纷,同时政府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对合作教育进行宏观调控,以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和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的研究方向。产学研一体化是日本职业教育的基本国策,政府在官产学联合体中起指导和引导作用。在我国,一方面,由于没有明确的法规对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行为和职能进行约束,校企合作常常被认为是政府行为和职责之外的事情;另一方面,政府对企业参与高职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还停留在宏观管理和舆论宣传上,缺乏必要的法律、政策、制度保障,缺乏对校企合作的具体参与、检查和监督。因此,政府行为和职能的缺失成为制约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的重要瓶颈。
  5、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对接脱节。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环境的变化使得专业的相关知识也随之改变,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也随之产生一些更新与外延,实践技能更是产生较大的变化。职业教育要求以行业执业标准导入教学内容,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由于专业教师多数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各门课程实践培养标准、内容及教学计划的制订没有很好地协调、递进与衔接,造成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这样,就很难将各门课程理论教学所支撑的职业技能汇总在一起形成的综合岗位职业能力,达到提升高职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就业核心力的目的。
  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突破
  面对生源数量逐渐萎缩和教育质量相对较低的尖锐挑战和校企合作发展困境,我国高职教育必须实现由规模扩张期向内涵发展期的转变,选择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合理路径,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在要求。
  1.整合理论资源,提高校企合作理论水平。目前我国从事高职教育的研究机构类属关系和组织结构错综复杂,研究机构各自为政,研究水平参差不齐,研究成果孤芳自赏,理论研究闻者甚多,究者甚少,成果更少。对中国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缺乏深刻系统的探索与阐述,作为一种“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体系并未完全起来。为此,应整合重要资源和学术力量,对中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理论等重大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形成全面系统的校企合作理论成果,为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逐步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
  2.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校企合作质量和效率。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亟需改革多重领导、模式单一、封闭僵化的办学体制,实施开放、灵活、面向市场的办学体制,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提供体制保障;强化高职院校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形成自我开放、自我约束、自我发展、面向市场经济的高效、快捷的运行机制,加强监督,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提供机制保障。
  3.重视企业主体地位和利益诉求,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在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企业的利益诉求无法实现。对此,一方面要利用体制约束和制度保障来体现企业的市场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等地位,凸显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构建动力驱动机制、利益制衡机制、奖励激励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实现企业利益诉求的愿望,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必然要求。
  4.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促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持续发展。明确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法律责任和法定义务,在现行《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政府的法律责任要求,增加处罚条款,当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行为缺失遭到处罚时有法可依;逐步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完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政府统筹和协调作用,使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更加合理,运行机制更加灵活,保障机制更加有效。
  5、导入行业执业标准,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学院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今天在培养人才中的一种探索式教育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目的的要求。校企合作的目的要求高职教育一方面要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各专业都要结合实际努力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计划必须保证实践教学时数,文科类达到40%,工科类达到50%以上,同时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实践教学。另一方面要将教学理念、教学现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方面融入实践,融入行业,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
  项目基金: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高职院校为地方两型社会建设订单培养技能人才研究与实践(10C0310)
  参考文献:
  [1]黄宏伟.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4).
  [2]叶鉴铭等.破解高职校企合作“五大瓶颈”的路径与策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3]李兴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程方平.要更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功能[N].中国教育报, 2011-07-21.
  作者简介:
  郝钢,(1961-),男,汉族,大学本科毕业,高级教师职称,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
  易红梅,(1977-),女,汉族,大学本科毕业,讲师职称,从事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工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