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歌唱语言艺术 [启迪歌唱的语言艺术]
 

歌唱语言艺术 [启迪歌唱的语言艺术]

发布时间:2019-01-19 03:45:08 影响了:

  大家知道,歌唱是声音门类以人体作为乐器的艺术形式。唱歌教学也就是直接对人体的听觉、发声技能和心理进行综合训练的过程。发声器官,人皆有之,应该说可以直接感受和操作,但事实证明,唱歌教学和学习并非易事。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无论有多么高超的演唱和教学技巧,也只能是将自己一些“感觉”、“想象”转换成抽象的语言描绘启发、引导学生,而“感觉”是难以表述的,语言仅是间接的表达,这就使得声乐教学更觉抽象和特殊。因此,唱歌教学所使用的启发、诱导性语言必须尽可能准确、明了、形象、直观。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唱歌教学语言艺术运用的特点。
  一、感觉性语言。在人体中与歌唱有关的肌肉群,包括呼吸肌肉群、咬字肌肉群和共鸣肌肉群,它们运动是完全靠人的“意念”来指挥的。在学生学习的初期,如果让学生一下绕进生理解剖学的迷宫,不仅激发不了学习兴趣,甚至会发懵,导致厌烦。因此,我们首先应让学生通过“找感觉”来体会――即教师尽可能地多运用感觉性语言,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许多歌唱时的感觉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体验和经历过的。如“打哈欠、惊吓、吸一口凉风、擤鼻涕”这些动作与歌唱的吸开腔体、集中声音的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很快就能把握这种歌唱状态,实现声音的要求,所以,我们说感觉性语言的提示是正确发声的主要手段。有许多感觉提示从生理学角度看是毫无道理的,但对歌唱的调整确是绝妙的。例如,感觉嘴巴放在腹部咬字体会声音的起点,身体渐变矮、变胖来体验气息的控制等,以上的身体感觉如果是正确的,那反映出来的声音也是正确的。一旦找到感觉就要及时指导反复练习。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就是在反复寻找和反复练习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只要教师以正确的方法努力去要求学生,每个学生不管其素质如何、嗓音条件如何,都可以将他的歌唱机能调节到她力所能及的最好状态。可见,感觉性语言的提示是学生通往快捷调节歌唱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科学性语言。所谓科学性语言,即是指唱歌的某一技能状态按照科学的要求,正确无误地表述,绝不允许那种没有科学根据,凭主观随意的“解说”,也不允许模棱两可或者含糊其辞的所谓讲解。教师能否运用科学性的语言同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娴熟程度紧密关联。歌唱训练有其系统的理论和生理科学原理。一般来说,理论性的讲解放在体会到声音后比放在前面更容易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如学习“哼鸣状态”,通过教师感觉性语言的提示――“口含半口水”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其运动状态,再以科学性的语言进一步说明“笑肌微提,双唇轻碰,舌头放平,软腭上提,基音在咽腔与鼻腔里同时产生共鸣(眉心振动感)。这种轻柔和谐的过程就是哼鸣练习的基本状态。”又如学习吸气的练习,教师可这样加以说明:“吸气时,横膈膜收缩下降,胸廓腰围扩展,因胸腔和肺部的扩大,外界空气即吸入肺内。”这种科学性的语言是在学生已通过“闻花”的感觉,体会深吸气的运动状态后的进一步说明,它使学生对相应的技能状态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了解,从而由感性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认识,所以说科学性语言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三、艺术性语言。所谓艺术性语言,从心理学上讲是人的思想赋予鲜明的、形象的、有想象力的语言形式。中国音协会员孔令华在《声乐入门》一书中说过:“发声练习与其说是训练肌肉,不如说是训练大脑,用心理活动、高级神经活动帮助解决生理问题。”这点说明唱歌教学中,运用丰富多彩而又十分贴切的艺术性语言来描述歌唱发音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把握好歌唱状态,建立正确发声技能技巧等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如做连音发声练习:教师请学生做“轮子”转圈的想象,每小节随音高的上升,圈子由内向外、由下向上绕圈,圈子一个比一个绕得大,这样做能消除发声器官的僵硬和气息的流失现象,使气息比较流畅,有活力,声带动作比较平滑,发出的声音灵活、圆润、自如。这个“轮子”的说法,听起来可笑,但实践证明这种心理活动的提示很有作用。又如“珠落玉盘”的跳音,腰围气息的“揉”开,“汽水呛鼻”打开鼻腔,如“狮吼”般的高音歌唱状态等,无不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常言说得好,“唱歌是唱共鸣,不是擂嗓子”。寻找声门的适度感,寻找气息压力呼与吸的对抗,寻找字在口腔形成的着力点,寻找共鸣腔开度,等等。使歌者音区统一,激起美好音质的混响与共鸣……是声乐教师对学生歌唱训练中需逐步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用“贴着咽壁吸着唱”、“吹倒瓶口”、“赖在气上唱”等形象的艺术性语言,把美声歌唱复杂的共鸣问题简单化,从而使气息支持的歌唱,声音远离发力点的歌唱,歌唱生命力持久成为可能,收到显著的效果,为国际、国内声乐界培养输送了大批演唱、教学的人才。大师规范、科学、艺术性的至理名言深深地启迪着每一位歌唱者,受益其中。实践证明,想象力越丰富、越生动、越具体,学生理解就越深刻,掌握演唱技能也就越牢固。
  以上这些语言形式的使用,在唱歌教学中,既有各自独特的任务,同时又互相补充,彼此渗透,缺一不可。比如,做哼鸣练习,我们用感觉性语言“口含半口水”提示,使学生找到正确肌肉运用感觉:再以科学性的语言进一步说明检验其状态的准确性;最后以艺术性语言“呻吟”来对哼鸣的声音进行润色。这三种语言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都是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三种语言的先后使用,则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进行适当的调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