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高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支持策略】教师发展的高原期
 

【“高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支持策略】教师发展的高原期

发布时间:2019-01-19 04:08:12 影响了:

  江苏省常熟市支塘中心小学校在名师培养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相当多的教师在被评为各级教学能手以及学科带头人以后产生了专业发展停滞不前的现象,好像很难再上一个台阶,其实这就是专家所谓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其产生除了教师主观的因素外也与教师所处的环境因素和组织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何帮助这些教师尽快打破高原期的平寂和困惑,找到专业发展的突破口,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和谐进取――文化管理促发展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状态,它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它都无时无刻不在对每―位教师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学习型学校文化,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要从领导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四个层面全方位地展开。
  1 领导文化要体现人文性。学校要在感情上关心教师,事业上支持教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这样,当教师处于“高原期”时,则不会有太大的精神压力和太多的精神负担,从而为克服“高原现象”在情绪、情感上做保证。要让教师从程序化、模式化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使教师的劳动真正成为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2 制度文化要体现主体性。制度文化建设不能满足于文字性制度的制定和强硬性的实施,而是善于把制度转化为教师的一种观念,在制度建设中重塑人的尊严与生命的可贵,以生命生成的观点重建学校的制度文化。因此,我们不仅把所制定的制度让教代会讨论,广泛征求教师意见,使得学校的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出台都经过被管理者头脑的充分加工和消化,成为教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竞争的起跑线和终点线,这些制度不是领导的“一厢情愿”,而是领导和教师的“两情相悦”。
  3 精神文化要体现发展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感到一种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接受其影响。作为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学校以“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作指导,实施和谐教育”这个课题为抓手,常年开展各种“学陶师陶”活动,感受陶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学习陶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确立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目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策略,“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的教育价值取向,铸就了老师乐教、学生乐学,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获江苏省陶行知研究先进集体称号,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了江苏省一等奖。
  4 物质文化建设要追求高品位。高品位的物质文化,对教师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支塘中心小学的校园绿化率超过22%,构成了一座花园般的校园。这里有大柿子树的绿荫,有正修亭的雅致,更有朗朗的书声和浓浓的学习氛围,有正德、修业的校训;它们无不时时影响教育着每一位师生。
  
  二、协作共生――同伴互助促提高
  
  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通过同伴互助,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这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突破“高原现象”和新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有力保证。我校采取同事互助观课、同课异构、一课多轮、教学沙龙、网络专题研讨等方法,建立起同伴互助的机制,有效地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1 同事互助观课。教师在教研组内或跨组、跨学科观课。这种观课既不含有考核成分,又不含有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由于观课教师与授课教师都是抱着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解决共同教学难题的心理来进行观课活动的,因而,观课教师会有目的地进行观课,观察课堂中教与学的行为。在观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双方都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进行深入讨论。通过开展这种观课活动,老师们深切感受到:教学上的进步正是来自这种尝试和切磋讨论,观课教师与授课教师都能从中受益。
  2 同课异构、一课多轮。同课异构:是指面对同一教材,不同教师进行不同设计构想,然后施教,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使每一位老师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一课多轮:是指同一位教师连续多次在不同班级上同一节课,在观课、评课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后一轮是在前一轮反思基础上的修改和完善,在观课教师的帮助下,在层递累进的研讨中,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艺术等方面有了提高,从而快速地成长。
  3 教学沙龙。 “教学沙龙”是促进教师交流,形成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一个平台。在人人参与、共同感受的过程中,使教师形成一种学习习惯,培养信心。与此同时,“教学沙龙”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学习氛围的形成,对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网络专题研讨。网络专题研讨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资料搜索与求助,它是许多教师提出共同的困惑,在网络上开展专题讨论、研究。在这里,有教师,有专家,大家从不同角度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
  
  三、专业引领――高端指导促成长
  
  对于专家的专业引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只有同伴互助,没有专业引领的校本研究是“萝卜炖萝卜”,是相同水平的重复;而有了专业引领的校本研究则是“萝卜炖肉”,在互动中丰富营养。
  为此,学校请来了童话大王郑渊洁,一场报告、一次签名售书在校园里掀起了“读好书、好读书”的高潮;学校还请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窦老师在课堂上对经典童话的经典解读和在报告中进发出的对经典文学的拳拳迷恋之情,深切地打动了每位师生的心灵……名人来了又走了,但爱读书好研究的种子已撒遍了校园。2008年12月,学校承办了“江苏省新经典诵读研究现场会”,师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300多位来宾展示了新经典诵读的成果,得到了江苏省少先队活动专家、语文教学专家等的高度肯定。
  另外,我校在多年前就形成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制度,每年投入大笔资金,组织教师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例如我们安排两位骨干教师分别到上海、徐州参加“全国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其中一名教师还代表常熟市小学语文教师在大会上作《我心目中的好课》交流发言,其中的观点得到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肯定;我们还安排骨干教师参加新教育实验在浙江、南通的年会,通过与会来学习和感染新教育人的教育激情和智慧,将之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乃至辐射带动身边的其他老师;在常熟市内,我们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实验小学领衔的“名师引路”活动,领略来自全国各地的特级教师的风采,加强专业引领。   确实,专家的高端引领固然必不可少,但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本校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积极实施本校的“名师工程”,让那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渴望成为名师而且乐意帮助同伴的教师率先成长起来,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和“拉动效应”促进全学校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高,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事实也证明,这样的方式是可行的。这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校教师的变化:一个个读书小组自发成立了,周二的读书活动内容丰富而又精彩,被书香浸润的教师更健康、儒雅了;教育博客更新的速度快起来了,教育教学案例、读书笔记随笔,学会反思的教师更理性、智慧了……
  
  四、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促突破
  
  “教师能爬多高的楼,学校就搭多高的梯。”构建一个可以让教师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以使他们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教育思想的对撞,这无论对于新教师的快速成长还是老教师的专业提升都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导处每学年都要组织语数英等各科优课评比活动或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实现自我的平台。学校还成立了读书小组,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读书交流活动,将读书心得制作成PPT,每人轮流主讲,为大家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校还和兄弟学校联谊,上同题研讨课,使一批青年教师得到锤炼,不断成长。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积极鼓励和推荐优秀教师参加上级各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的评优课活动,力争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学习和快速的成长。在这个课题研究期间,有一位教师获得了省级评优课一等奖,两位老师获得省级评优课二等奖。与此同时,有一位老师还应邀担任了省和谐教育“增力杯”课堂教学大赛评委,应邀担任新教育理想课堂教学大赛评委,与著名特级教师薄俊生、周益民同台评课。老师们就是这样,在学校为他们搭建的台阶上,一步一步快乐地向着理想教育进发。
  教师的成长,教育科研是“助推器”,本着为教师成长服务的思想,学校鼓励、发动和组织教师开展各类讲座,从而为老师实现自我创造了机会。近几年,诸如《科学与人文》、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 《陶行知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等一个又一个专题讲座在学校的报告厅引发了令人振奋又催人奋进的回响。
  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在新、老教师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的是利用这种平台也默默地向所有的老师“传递”了一种压力:你不学习,不丰富自己的内涵,平台上就会没有你的声音!这样一来,很多教师便会在关注别人的同时开始更多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并且想着提升自我――而这,正是一所学校发展最需要的“软件财富”;同时,这也正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需要的“优质土壤”!
  
  五、多元评价一错位激励促提高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发展理论强调人的发展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这一理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视角,启发我们在师资队伍的管理中思考应如何去激活教师的多元智力,提升教师的多种智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个性。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了“错位竞争”的理念,力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创设“你走东我奔西,你上山我下海”的良性竞争环境,从而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在我校教代会通过的学校成果奖励方案中,我们共为教师设置了个人荣誉、竞赛优胜、辅导学生、论文发表、公开教学、班队工作、教学质量、培优转差、继续教育等多个奖励内容,一个个多元开放的激励点,教师可以根据个体的不同智能亮点确定发展目标,管理者也可以借此提出对不同教师的激励要求,进一步鼓励和激励教师挑战自我,积极努力打造一支人格健康、善于合作、敢于创新、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经过短短两年的实践,目前我校处于“高原期”的骨干教师比实验前减少了近10个百分点,另外常熟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人数也比实验前增加了5人,目前我校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人数已占专任教师人数的30%以上,在市内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当然,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管理的永恒主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