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用好教材中的每一道题:四级刷题什么教材好
 

用好教材中的每一道题:四级刷题什么教材好

发布时间:2019-01-20 04:04:15 影响了:

  在新课改数学教学中,许多习题的解答处于“蜻蜓点水”的状态,没有充分发挥其题目的价值。教师要对教材提供的每一道习题进行充分研究,用足用好教材中的每一道题,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再作适当补充提高,让学生经历并享受探究知识的过程。
  例如,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6页第10题: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
  □□×□□=1600
  □□×□□=2400
  这一单元“乘法”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本课时是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有了例题学习的基础,学生很快想出每道题的两种答案:20×80=1600,40×40=1600;30×80=2400,40×60=2400。下面是教学时的一个片段: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用乘法口诀想的,看到16,想到2×8=16,4×4=16,然后在末尾各加上一个零,就能得到20×80=1600,40×40=1600。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用手指着“□□×□□=1600”)现已经找到了两种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生:没有了,末尾有两个零,只能把每个数的末尾各加一个零。
  师:真是这样吗?
  生(着急):可能还有其他方法,我们以前学过25×4=100,末尾也有两个零呀!
  生:对,他说的25×4=100,只要把4再乘16得64就行了,25×64=1600。
  (教室里响起了掌声,为这两位同学的精彩想法鼓掌。)
  师:真了不起,你们又想到了一种答案,是不是可以结束了。
  生:老师,我还有一种答案,32×50=1600。
  师:你又是怎么想到的?
  生:我是计算得到的。
  生:可以不用计算也能得到,50是25的2倍,32是64的一半,昨天我们学习了这样的规律,把一个乘数扩大2倍,另一个乘数缩小2倍,积不变。所以,50×32=1600。
  师:你真棒!我们一共想到了四种答案,现在老师把这四种答案写下来。
  20×80=160040×40=1600
  25×64=160050×32=1600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一道算式和第二道算式比较,40是20的两倍,而80是40的两倍。第三道算式和第四道算式比较,50是25的两倍,而64就是32的两倍。
  生:这四道算式运用了“把一个乘数扩大几倍,另一个乘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的规律,结果都是1600。
  师:好的,我们再来看一看□□×□□=2400,谁先来试一试。
  生:30×80=2400,40×60=2400。
  生:25×4=100,4×24=96,25×96=2400。
  生:由25×96=2400我想到50×48=2400。
  生:由25×96=2400我想到75×32=2400。
  师:我把大家想到的5种答案写下来。
  30×80=240040×60=2400
  25×96=240050×48=2400
  75×32=2400
  师:现在观察一下黑板上这两组算式,大家会有什么新发现?
  生:两组算式中都用到50和25。
  生:除了用乘法口诀想算式,其他算式都是由25×4=100想到的?
  生:这两组算式中的第一个乘数都与5有关,都可以除以5。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真了不起,(用手指着说)20、40、25、50和30、40、25、50、75都可以除以5。
  师:除了这些答案,我们还能再找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算式吗?小组交流一下。
  生:我们小组想到在两位数中,是5的倍数有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画去算式中已用过的数,用剩下的数做除法试一试。
  师:怎么试?
  生:第一题算式中用到了20、25、40、50、80,剩下10、15、30、35、45、55、60、65、70、75、85、90、95,用1600分别除一下就行了。
  师: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两道试一试。(学生尝试计算。)
  师:有没有发现其他算式呢?
  生:没有了。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1600改为1200,你能很快写出几组算式吗?最多能写几组呢?
  ……
  这道习题安排在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学之后,教师充分挖掘这道题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是一道普通习题,也是一道开放的习题,如果仅仅局限于用乘法口诀来想算式,这样的要求对于全班学生都没有难度。为了充分挖掘习题本身的价值,给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空间,教师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绪高涨,为了寻求除了用乘法口诀想算式之外的办法,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进行发散式思考,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多向性。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数学模型”是实现“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手段,掌握一定数学建模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为了突破用乘法口诀想算式的办法,借助于学过的25×4=100这样一道算式,互相启发,深入思考,从而解决了问题。算式“24×4=100”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学数学就是不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在建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片段中多次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透过现象思考问题的本质。教师还注意指导学生变换角度看问题,并进行分析、比较。当一位学生说出25×64=1600,另一名学生计算出32×50=1600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算式,比较这两道算式数据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得出所有答案时,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观察这9道算式,从9道算式的第一乘数发现了能被5整除的规律。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4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序思维是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遗漏又不重复的一种思维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学段在数学思考方面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开始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也是无序的,当我把两组算式放在一起比较,特意把5的倍数的那个乘数写在第一个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还存在这样的规律!要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有序思维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角度、多方法寻求解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为了凸显这道习题的价值,我对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行充分挖掘。虽然可以用乘法口诀解决这个问题,但学生的创造性体现不够,于是,引导学生从寻找不同答案出发排列算式,对算式的数据进行比较,再进一步确定是否还存在不同答案。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展现自我,在“集思广益”中焕发创新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曹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