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黄静娟博客选载:福建黄静娟
 

黄静娟博客选载:福建黄静娟

发布时间:2019-01-23 04:08:52 影响了:

  校长的三句话2007年8月10日      校长不简单,不打草稿可以在发言台上说三个多小时,思维永远是那么敏捷,谈吐永远是那么风趣。会场纪律是出奇地好,别说手机声了,连窃窃私语声你都别想听到。谁叫他是名校长呢!
  只是这三个多小时可苦了我们,暑假自由惯了,一下子坐在这位子上还真的不习惯。又要听又要记,可忙了呀!还好校长也理解我们,中间给我们“放了一会儿风”。十五分钟后继续。
  就说我吧,开会期间跟别人比是一个“懒”字呀,不是不想记校长的经典语言,是因为我的屁股实在太疼了,谁叫屁股不丰满呢,坐久了就疼,现在吃亏了呀!所以只好东倒西歪了。
  可他刚说的三句话呀,让我有了精神。是因为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忍着疼痛把它记在了会议本上。说的是创新思维,他把创新思维分成了三种:一、农民型思维,那是把现在与以前比。二、企业型思维,那是市场需要什么他现在就做什么。三、知识型思维,那是着眼于未来需要什么。我发现我的思维就是农民型思维,就说发的福利吧,我的思想是去年发了六百,心想今年不会少于六百吧。这只是一个小点,扩展开一些,说我们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自从新《纲要》颁布以来,教师在课堂上何尝不是以农民意识去思考创新呢。只是把现在的课堂与以前比,觉得课堂丰富了,孩子感兴趣了,因而沾沾自喜。却从来没有超前思考: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孩子,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怎样来满足孩子的需求……要真正体现新《纲要》的精神,就不能浮于表面地与以前比较,
  
  “我要妈妈!”2007年9月8日
   
  这个周末的十点多钟。当时我已进入睡眠状态了。突然一声声“我要妈妈,妈妈呀!”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或许是职业的缘故吧,这呼唤让我有心颤的感觉。我迅速从床上跃起,来到阳台,寻找声音的来处。不看还好,一看让我的心提了起来:刘,面那幢楼的窗口有一小男孩站着,只见他用小手先拉开玻璃窗,接着又拉开纱窗,忽见他把整个身体探出了窗口,一边哭着一边喊“妈妈,我要妈妈!”跟我来到阳台上的老公想喊孩子,想要阻止他,却被我制止了。我怕他这一喊,引起孩子注意,头一往下倾,那就更糟糕。
  因为我住五楼,能清楚地看到对面,我已看见对面四楼有人下去,是一个好心的妇女,只见她以最快的速度在下楼,“宝宝、宝宝,你妈妈呢?快来给阿姨开门,你快把窗户关上,太危险,会掉下去的呀!”
  此时,我无比紧张,而且有种不能呼吸的感觉。我注视着孩子的举动,怕他有个闪失。还好,见他从窗口下来往门口冲,寻找那个妇女的声音,或许这声音止他有了一种指望,有了一种安全的感觉……
  在那好心妇女跟孩子讲话的期间,孩子的妈妈回来了。从阳台上我能清楚地看到妈妈拥抱小男孩的样子,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我要妈妈”已不再有,夜又归于安静。
  孩子安全了,但我回屋后,已睡意全无。我感到后怕,如果没有那好心的妇女,这孩子将会怎样?后果不堪设想。
  我忽又想起,开学时幼儿园的那二十个寄宿生,在每天的晚上他们也这样喊过:“我要妈妈,我要回家!”
  记得那天傍晚,我在教室门口拖地,阿姨来隔壁班带一个寄宿生回寝室。孩子又哭又喊,“我要妈妈,我要回家!”阿姨怎么抱都没有用,他一下子躺在地上,拼命地拉着老师的手,喊着要妈妈。
  这些天,他刚与老师熟悉,知道老师是自己在这陌生环境中唯一熟悉的人,所以他也指望,指望这唯一熟悉的人能给他安全,给他希望。
  我不能见这个场面,我容易激动,感情太脆弱,看到这场景就会掉泪,莫名地心疼,可我却无能为力……
  只要是做着妈妈的人,都知道“我要妈妈”的含义,更明白这其中的震撼力。
  今年开学,当我迎接大三班这二十六个孩子�,望着那…张张陌生的小面孔,我对他们说:你们将多三个妈妈,那就是黄妈妈、虞妈妈、丁妈妈。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因为他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知道家中有个从小陪他长大的妈妈,怎么能接受多出来的这三个妈妈呢?可我们这三个妈妈将在这一年中默默地陪你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长大,用和你们妈妈一样的爱来呵护你们,教育你们,这里面有表扬、也有批评,但始终都是一个字,那就是“爱”!爱,让你们安全,呵护你们一起成长呀!
  亲爱的孩子们,或许你们早已进入梦乡,早已在妈妈的怀里做着甜甜的梦了吧!可老师的心却一直在为你们牵挂……
  
  圈住了什么?2007年11月2日
  
  自山,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当自由被禁铜,那种感觉或许还有许多人没有尝试过吧,可我们的孩子却天天在被我们用无形的思想禁锢着,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得从一个圈说起。
  大家都知道孙悟空在地上画圈,那是为了保护师傅的人身安全。可我们幼儿园里的老师泡在为小朋友们画着圈。你问这是为什么?游戏吗?不!今天幼儿园里早操比赛,为了让孩子们站得直,看上去整齐。从大班画到小班,一个个圆圈在老师的粉笔下诞生了。
  “孩子,做操�你一定要站在圈里,要不然看上去就不整齐了!”这是老师一遍遍的叮嘱。
  看到这样的情景,作为其中一员的我很是不解,为什么要把孩子禁锢在圈中。就为整齐:还是整齐后面的那个名次?
  再看做操时的情景很是有趣,大班的孩子还能控制住不停下来找圈,而那中、小班的呢,一边做着不是很熟练的动作,还要兼顾着脚下的圆圈,很是吃力。看着他们的举动我差点控制不住自己,我想去问问孩子们:“你们喜欢站在这个圈中吗?”为了了解大家的想法,我在比赛后跟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为什么给孩子画个圈呢?”我不解地问。
  “不就是一个圆圈么,大家都画我也就画了。”
  “是啊,不画就站得不整齐了。”
  “我知道不好,可这是比赛呀!”
  我听着大家的回答,回想着前几天那场学《纲要》的会议,老师们群情激昂地一遍遍说着要挑战传统教育观念,把新《纲要》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可现在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有些难受,为孩子,也为我们的老师们。
  一个圆圈,对于孩子来说,那是一个标志,可也禁锢了孩子的自由,更显示了他们是在被控制着。而老师呢?首先,说明了老师的观念问题,尊重孩子了吗?了解早操比赛的真正含义吗?让孩子体现自主了吗?粉笔一圈,圈出的问题许许多多。
  今天看到的只是一个圆圈,而在我们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自由被禁锢着。如:去喝水要按着老师画的直线走:排队要一个个拉好衣服;铃鼓一摇必须停下手中喜欢的活动,等等。这样的教育能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吗?
  《纲要》精神的理解就体现在我们平时的点滴教育工作中。哪怕只是粉笔圈出的一个圆圈,哪怕你只圈了一次,你都要好好去 思考:我是不是违背了教育的理念?
  
  暖暖的饼 深深的情2007年11月6日
  
  今天放学的时候,字仪的妈妈抱着一个黑色的袋于站在我面前,甜甜地说:“老师,我做了几块饼,你尝尝了说完她把抱在胸前的袋子放在了桌子上,小心翼翼地打开袋子,里面露出了一件棉袄。把棉袄拿开,露出两个保鲜袋。当我接过保鲜袋时,手心里一阵暖和――饼子的温度即刻传给了我。捧着它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在这个初冬的傍晚,天气还不是很冷,而她如此细腻地想到了用棉袄裹着,为的就是让我吃到最热乎的饼子。当我定下情绪想说“谢谢”时,她已经走出了教室。
  回忆起两个星期前,那是我第一次见她,她要求把孩子从隔壁班转过来。当时我想,这个家长还挺挑剔的,以后一定要小心。转过来的第一天她不放心,在教室里做了半天“义工”,一是为了看看孩子的情绪,二是了解一下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不过那天给我印象很深刻,她给我们编了很多小花篮。用易拉罐编成的花篮特别精致,好几个老师都跟着她学。当时我还跟她说:“别编了,剪一下就好!”她说:“编一下,不然会刺到孩子的手!”第一只小花篮诞生的时候,我对她的看法已有改变,想不到她如此的细腻。
  现在,拿着她送来的饼,感受着那暖暖的温度,心中的思绪万千。
  我们常常说家长要求太高,爱挑老师毛病。可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是否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如果我是家长的话,我也希望老师能关注自己的孩子,希望老师性格活泼开朗,希望老师能笑脸相迎,等等。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都希望孩子有一个活泼、快乐的童年。
  我被自己的思考震惊了,原来我也对老师有要求,有期望。那我们的家长呢,不也一样?我为先前对她的想法感到十分内疚。
  
  往返于城乡之间2007年11月17日
  
  从农村到城市已经有好几年了。记得当时刚走进城市里的幼儿园时,觉得城市里的小朋友是那么大方、视野是那么开阔。渐渐的,我已经习惯了现在的教学模式,习惯了孩子们张扬的个性。
  现在因为工作需要我又来到了农村幼儿园。看到农村的孩子,我心中的感觉变得复杂起来,有怜悯、有可惜、有呵护,还有更多的无奈。
  是什么让我变得如此伤感,是无奈吗?是的,看着一个个天真的孩子,我好想用自己的能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可我没有教育资金,不能给孩子们买那好玩的玩具;我还无法一下子改变教师的卫生习惯,吃饭怎么可以不擦桌子?孩子的勺子掉在地上怎么不提醒他去洗洗?更无法改变的还是园长的教育观念……
  感叹这城乡之间,往返不过二十里地,可是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其实这之间有着很多的原因。教育中的无奈太多,可作为一个老师,我想说我们在没有办法改变硬件条件的情况下,我们要改变自我呀。首先要尊重自我,尊重和爱我们的职业,如果爱了,你就会动脑筋思考:我们的教育该是怎样的教育?就会利用已有条件让孩子尽可能发展、就会不断完善自我,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无法完全改变“尤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让无奈尽量减少,你说对吗?为何不试试呢?为了那些天真的孩子!
  
  教育也需要情调2007年11月20日
  
  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久了会让人感到乏味,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久了却形成了常规。生活需要情调,教育更需要。因为情调可以让你打破常规,让孩子们在宽松、白山的氛围中创新、自主,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你或许会问情调和教育有什么关系呢?是啊,从词面看你会觉得有点可笑。其实不然,今天偶尔的一种改变让我收获颇丰,感觉还真的不错。
  一节课后,有个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吃点心、喝水,等等。如果按照平时,孩子们是拿了点心在座位上吃完,在老师或小组长的带领下排队去喝水,然后是坐在位子上等老师上课。可今天我心血来潮,放了首旋律优美的曲子,这不是幼儿歌曲,而是一首流行歌曲。我只是在放曲子前对他们说,我们边听音乐边用点心,请你们别大声说话,稍微安静一点好吗?孩子们欣然答应了。曲子响起,孩子们用点心,轻声交流。我没有点名谁去排队,吃完的孩子我对他微微一笑,做个手势他就明白了。其余孩子看到,也不来问我了、自由地去喝水,拿着杯子三三两两地站在那里,特别的悠闲。喝完水的孩子有的拿了小杯子给种植区的苗苗浇水,有的是在拿卡选区域,还有的就来到了门口的科学探索区看小金龟和乌龟。你瞧,此时的氛围再也不像平时那样紧张,多了一份自由,一份宽松、外加一份悠闲,是那么和谐舒畅。我也少了一份操心和担心,忽然间心里的紧张也不存在了。走到孩子身边轻声问:“你喜欢现在这个样子吗?”孩子笑脸早已告诉了我答案,“喜欢,很舒服!”“很自由!”
  偶尔的一次改变带给了我许多东西,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幼儿园教育中的班级常规历来是一个争议的话题,要给孩子自由,可又怕孩子们顽皮,出事故以及班级混乱,所以孩子都是被教师抓在手中的,教师自己电总是提心吊胆、紧张万分。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打破常规呢?是不是可以多一份情调,情调其实就是一种感觉,除了音乐,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去创造。今天的这首乐曲就为我的管理增添了一份宽松和谐的情调,让我自己放下了紧张心理,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我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
  
  指挥型教师与指导型教师2007年11月30日
  
  翻开《智慧型教师的诞生》一书,被其中的两个问语吸引了,“指挥型教师”与“指导型教师”。特别是“指挥型教师”这个词语,你瞧它的比喻是多么恰当。它把教师比作教育中的指挥家,掌握着整个教育教学。而与其相反,“指导型教师”却默默地站在孩子身后,根据孩子的兴趣、需求、年龄特点等来安排教育教学。
  对两个词语特别感兴趣,是因为它把我们教师进行了分类。两个类型的教师代表着不同的思想与观念。我衡量自己,属于前者还是后者?觉得自己虽不说完全是指导型教师,可也在努力向指导型靠拢。
  我把自主自由体现在我的班级管理上。虽然说是幼儿园的孩子,可他们也需要尊重与自由。比如活动后,由于怕出事故或怕孩子吵闹,大多数老师按照常规要求孩子排队喝水、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或是趴在桌子上休息等。这样倒好,教室里安静了,老师省事了,可我们的孩子呢?他们是否愿意,他们好动的天性是否被压抑?于是我打破原来的常规,让孩子们自由地去喝水,自由地活动,不排队做操,跟好朋友手拉手去散步……我尽量不拿指挥棒,可我也没有放任自流,而是在活动前提些小要求,比如说:安静,谦让,友好等,我希望我的信任,我的提醒孩子能记在心里,我的方式孩子能喜欢。
  在与孩子相处的几个月中,虽然教室里不是安静的,或许还有点吵闹,可多了许多笑脸,多了许多快乐的身影……
  这只是我教育中的点滴做法,我希望随着点滴的积累,自己能够逐渐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指导型教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