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作文套作:美丽的谎言]美丽的谎言阅读答案
 

[作文套作:美丽的谎言]美丽的谎言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9-01-25 05:12:22 影响了:

  加10年全国高考语文18份试卷中,有10份试卷在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不得套作”。无论是新材料作文,如全国卷,还是话题作文,如天津卷,或者是标题作文,如江西卷,都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从考场作文来看,作文套作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并且还往往得到高分。请看下面一篇全国卷Ⅰ的考场“优秀作文”:《价值之花缀于责任枝头》。
  如果我是山,就站成一种尊严,让山花烂漫,山风拂面,让每一个角落都透着梦的语言,让我的价值在太阳下展现;如果我是水,就流成一种磅礴,让小船远航,鱼儿欢畅,让我的价值随水儿流淌。
  ――题记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如果你选择的是双翅,就去拥抱整片蓝天!如果你选择的是鱼鳍,就去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就去体会莽莽绿林。而我选择的是责任,是价值,我要让我的人生过得有意义。
  青山绿水,衣袂翩翩,是那诗酒为伴的李太白吗?“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杯酒之问,便留下满纸华章。在朝为官,他不谙官场的黑暗,即便郁郁不得志,犹令高力士磨墨脱靴,作为诗仙的他,怎能忍受官场的黑暗与倾轧。倒骑青牛,寄情山水,清风为伴,明月为友,诗仙的责任不就是如此吗?即便是高官厚禄也挡不住李白对自己责任的追求。这才是真正的诗人。
  如此大的灾难,尤其是腐刑,使司马迁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曾一度想自杀,但想起父亲的遗言,且以孔子、屈原、左丘明、韩非等在逆境中发奋有为鼓励自己,终于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经过六年的牢中生活,他终于完成了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他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写出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巨著。司马迁为何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完成这一部令世人震惊的巨著?那不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他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吗?正是这一点让他成为了后人心中的英雄。
  盛田昭夫一一索尼公司的董事长。即便他自己有很大的资产,也不忘去创造更方便的产品让人们享受。随身听就是他在晨跑期间看见一位老朋友提着一个很笨重的收音机而生的灵感。他觉得如果生产一种小型的收音机,那大家不就方便了吗?于是他又一次令世人震惊。正是他的责任心让他的价值尽情展现。
  是鸟,就应该飞向蓝天;是鱼,就应该游向大海;正如是猫儿就应该捉老鼠。无论有怎样的诱惑,我们都应当记住自己的责任,让自己的价值像七色光般绽放光彩!
  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这都是一篇典型的作文套作。一个题记,三个材料,再加上开头和结尾,已经成了作文套作的固定模式。题记、开头和结尾,又以华丽、铺排的语言为特征,来炫示自己的才华,展现作文的文采,但华丽言辞的背后却充斥着虚情假意,没有一句是发自考生内心、自己说出来的话。三个材料,全是拿古人说事,代名人立言,为他人作传,材料背后,是思想的苍白和无病呻吟。以文中所用的李白一则材料为例,没有“诗仙的责任不就是如此吗”和“即便是高官厚禄也挡不住李白对自己责任的追求”两句,能看出这则材料是写责任吗?而把诗仙的“倒骑青牛,寄情山水,清风为伴,明月为友”和“责任”硬扯在一起,不也是一种牵强吗?明显的是用来套作的材料。
  我们可以联系一下其他作文题的考场作文来作进一步的分析。今年全国卷Ⅲ也是新材料作文,有一篇题为《给骏马一副好鞍》的考场“优秀作文”,也同样用了李白的材料。那篇作文是这样写的:
  还记得那个“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吗?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能将武侠精神和浪漫气质集为一身的传奇诗人,难道他真如他人所说的那样狂傲不羁、不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吗?我看不见得。诗人也曾想混个一官半职来实现自己满腔赤诚的报国之志,怎奈当时的皇上沉溺女色,又加宦官当道,奸臣横行,偌大一个帝国,却没有李白一个小小的容身位置。缺了鞍的骏马肯定只能是一匹普通的马了。朝廷容纳不了李白,他只有放情干山水景色之中。不过这却使他成为了一位“诗仙”,成就了他在盛唐诗坛的巅峰地位,留下了一段中华文化史中的瑰丽传奇。
  朝廷不给李白一副好鞍,大自然却成为了李白施展才华的“鞍”。
  在《价值之花缀于责任枝头》一文巾,李白“倒骑青牛,寄情山水,清风为伴,明月为友”是一种“责任”,到了这篇文章里,李白“放情于山水景色之中”的大自然又成了他施展才华的“鞍”。可以想象,在其他的作文题里,李白还会是不同立意的代言人。于是,这些名人素材,就成了“万能通吃”的套作材料。也难怪,每年的高考试场上,李白也成了出场率最高的名人之一。
  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作文套作,往往还能博得阅卷教师的“青睐”,获得高分。《价值之花缀于责任枝头》的简评中就这样写道:题记透着诗的雅韵,首尾圆合,文不风流自潇洒。……请出李白、司马迁、盛田昭夫古今中外这三位名人,便能轻松演绎出价值与责任的人生命题。考场作文…一驾驭材料能如此得心应手,且行文语言不乏文采,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自是当然。语言的“雅韵”和“文采”,再加上名人效应,蒙蔽了阅卷者的眼睛,也从中折射出阅卷者的审美取向。呜呼,这样的作文套作能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中学作文教学套作训练不大行其道,反倒成了咄咄怪事!
  当然,作文套作盛行,不能单单把责任推给阅卷者,也不要一味地去责怪中学师生,其根源还是在作文命题本身。高考作文命题,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材料作文,其形式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在限制与开放之间寻找平衡。开放是为了让考生充分展现自我,限制则是为了防止宿构、套作和抄袭。但即便从今年全国10份试卷中的新材料作文来看,对作文套作的限制也大都形同虚设。
  以全国卷Ⅰ为例,要求考生阅读一则漫画材料后进行写作。就这则漫画本身而言,的确是一幅优秀作品,它画面生动,文字简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讽刺意味深长,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称得上是“盛世危言”。然而它能对作文套作起到限制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考生面对这样的作文题,不是能不能套作的问题,而是用什么已准备的材料去套作的问题。也就是说.新材料作文,仅仅对考生多设了一道审题的门槛。考生只要读懂了这则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下一步就可以进行套作。这则漫画的寓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两大类:不忘本分、忠于职守和不能贪图享乐、不可坐享其成。于是,考生只要从这些寓意出发,确立“责任”、“职责”等立意,就是切题的。这样,这道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责任”之问又有何区别呢?而“责任”之类的题目,难道不是考生早已练得烂熟的题目吗?写《价值之花缀于责任枝头》的那位考生,如果说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他的确读懂了这则漫画的寓意,而他所写的那篇作文,却是一篇训练有素的作文套作,丝毫不能代表这位考生真实的写作水平。
  这样看来,高考作文命题确实需要来一次转型。否则,考场作文就会不断上演类似的“美丽的谎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