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文言文教学反思_文言文教学实践
 

文言文教学反思_文言文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19-01-28 03:47:05 影响了:

  每领到一本新教材,许多语文教师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从文言文开始教起,理由是文言文好教。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看,文言文确实好教,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一篇课文翻译完,再做几道相关的习题,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便算了事。效果如何呢?老师讲得干瘪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看到文言文就害怕,更无学习兴趣可言,阅读能力也可想而知。学生若无兴趣也无能力去读古代的文学著作,那么他们的语文能力又怎能提高呢?看来,改进文言文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已势在必行。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新的实践,效果显著。
  一是教学方法多样化。再美的东西你见多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再有魅力的老师,倘若教学方法单一,也容易让学生疲倦。所以时常更新教学方法显得十分重要。但文言文教学以文为本,我认为是不可改变的宗旨。我曾听过一堂公开课,课题是《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上课的老师只是想把这篇课文作为一块跳板,在对文本稍稍讲析后,就引入了大量的李白的其他诗歌,带领学生走马观花欣赏了一番。一节课下来,课堂容量确实显得很大,老师的知识储备也显得很丰富。但课后我问听课学生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学生竟是一片茫然。很明显这个老师只是为自己的教而教,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而教。我认为任何文言文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可脱离文本脱离学生的。所以每一篇文言文的教学,我都会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资料自主预习,检查预习的效果是首先要做到能够准确流畅的朗读,其次要基本能够梳理文章大意,再次必须要找出自己还不能理解的难点并大胆质疑,然后再针对文本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教《孔雀东南飞》一文,在让学生合作探讨了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之后,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推选出一位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依据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征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我也被某个小组的学生邀请饰演焦母这个角色。学生们的兴致都很高,使尽浑身解数,积极准备。表演的那节课,是学生最期待的一节课。虽然学生们的表演有几分幼稚、几分笨拙,但张扬着个性,散发着青春的活力。整节课堂掌声不断,笑声不断。表演结束后我又请学生对表演进行点评,有的指出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有的评价了整个团队的表现也评价了某个成员的突出表现;有的还大胆的点评了老师的表演。学生精辟独到的点评将课堂推向了高潮。课后学生跟我说:“我们从来没上过这么有意思的文言文课。”又如上《氓》一课时,我先告知学生学习本文的两大目标:一是准确翻译全文,二是分析文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并探讨先秦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目标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文言翻译的“五字”原则。接着,我将学生分成十四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一段的翻译。要求每个学生先独立翻译,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意见,组织出最佳的答案,请代表朗读。因为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都力求翻译得准确生动,效果很好。在进行第二个教学目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先整理自己所学过的以爱情为题材的先秦作品,然后再上网搜索此类比较典型的先秦文学作品,接下来进行比较阅读,学习古人创作人物形象的方法。学生总结出这样几类颇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并有作品为证:一是敢于追求爱情的热情开放的可爱型女子,如《�有梅》中“�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的女主人公,又如《静女》中“静女其殊,俟我于城隅”的静女。二是内外兼修的美丽型女子,如《关雎》《郑风・有女同车》中的女主人公。三是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可敬型女子,如《氓》中的女主人公等等。再如上《陈情表》一文,我注重当堂背诵,并组织了一次有关“古人的忠孝精神是否可取”的辩论;在上《项脊轩志》一文时,因为文意浅显,我让学生来做老师,尝试讲解此文,效果都还不错。
  总之,只有教师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让学生始终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文言文教学才能充满活力。
  二是解题方法实用化。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让学生在文言文这道大题上得高分也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的。因为就目前我们的中学教育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否让他们得高分是他们最关注的。文言文这道大题主要设置了这样几种题型:实词虚词的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名句默写,翻译、断句。前面三种题型,只要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基本读懂文章,并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原则,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可以按照上下文进行推断得出,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只要将四个选项回归原文找到与之对应的句子进行比较,就可发现与原文意思有出入的细微之处。因此,解答这几种题型还比较容易。学生得分普遍较低的题型是翻译与断句。翻译题一般会选择一些在文中比较关键的句子,或者含有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的句子。所以能基本读懂文本,并不代表你能准确翻译这样的句子。这里我介绍上文提到的文言翻译“五字”原则,实践已经证明确实能提高翻译的准确率。这“五字”原则是:①留,保留原文,不必翻译。古今词义相同的一些词汇,以及专有名词(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以及某些典章制度、度量衡的单位等)可保留不动。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可译为:南阳地方的刘子骥,是一位清高的隐士。②补,要将文言文中省略的某些句子成分或部分内容,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作必要的补充。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译为:楚霸王项羽一把火,可惜(那宏伟富丽的阿房宫被烧成一片)焦土了。③删,对文言文中的某些语气助词、连词和谦敬副词等,现代汉语中没有对等的词语可以替换,删去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时,可以省去,不必译出。如:夫战,勇气也。句首助词“夫”,可省去不译。④换,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代替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二是由于古今词义的变迁,有的古汉语中的词汇,今天虽还在使用,但意义已完全不同,为了避免误解,翻译时也必须替换。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尝”可用现代汉语“曾经”替换。又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古今意义不同,翻译此句时要用它的古义替换。可译为:祭祀用的牛羊猪和丝绢,不敢以少报多啊。⑤调,调整词语,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如:甚矣哉,为欺也!这是个主谓倒置的句子,目的在于强调谓语。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为:你这样欺骗别人,太过分了!至于断句题,我教给学生的方法是:一凭语感,断开一些明显要断的地方;二找动词,推断其主语和宾语。如“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其中的动词有破、召见、入、膝行、仰视,找出与这些动词对应的主语和宾语(当然要注意省略情况),便很快能准确断句: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从知识的供应者这一身份中解放出来,改变文言文单一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用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既能品尝到学习文言文的趣味,又能在高分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