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浅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l培养学生的数感的意义
 

【浅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l培养学生的数感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9-01-30 03:52:18 影响了:

  数感是主体对客观存在的数字的敏感程度。是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接感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去培养、去呵护学生良好数感的形成和建立,使学生对遇到的各种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能进行“数学地”思考。进而促使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建立数感。我的做法是:
  
  1 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在现实中初步地建立数感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好奇和想象。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如:当学生认识了数字1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1个人、1盏灯、1个国家、1串葡萄、1拥小棒……并数数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可能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渗透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这样,在生活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地建立了数感。
  
  2 要有针对性的引导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可塑性非常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同时,对于此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较为薄弱。试图让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形成数感更为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课例中的“亲情展示”环节,让学生猜出35岁是家中的哪一位成员?没有任何辅助信息,单纯的出示这个问题,学生很难猜测正确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征,他们一般不会关注家庭成员的年龄。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有意识的布置与指导学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年龄,当他们对周围人的年龄有了认识与理解后,通过分析便可以对35岁这个“数”有进一步的理解。最终实现培养数感。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课内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的表现。
  
  3 抓住一切契机,强化对数感的培养
  
  数学课中是培养数感的好机会,课余的问题解决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教师应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契机,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如:教师习惯于把全对的和要订正的作业本分两叠摆放,每次发本子时,总要学生说说看到这两叠本子,你想到什么?学生就自然地通过比较两叠本子的多少,发现什么的本子比什么的本子多得多或多一些,然后根据全班有42人的条件,推测全对的有几人,要订正的有几人。又如:午饭后学生喜欢看看课外书,我告诉同学班里一共有82本书,如果每人拿了一本书看,还剩几本书?剩下的书还够每人一本吗?差了多少本?
  只要教师能抓住日常学习中的一切契机,从中渗透、强化对数感的培养,学生习惯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这细水长流的训练中。数感自然就会慢慢地建立、加强起来了。
  总之,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非一日之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通过教师对教材的不断领会、探索。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数量及数最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