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困难 [农村初中寄宿制教育的困惑与对策]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困难 [农村初中寄宿制教育的困惑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9-02-03 04:27:15 影响了:

  摘要:每一轮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都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农村初中寄宿制教育也是体现同一要求的必然趋势,而持续发展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寄宿制教育 农村初中 对策研究
  
  我校于2005年开始,就尝试推行全员班主任和全员寄宿制教育,学校坚持实施“三点一线”的寄宿教育管理模式,“三点”即政教处---班主任---班委会,“一线”即在学校政教处的统一科学指导下,由班主任、班委会全员参与,全员示范,形成自下而上的主体群体性管理模式。强调“一线”管理必须是直线性、群众性和示范性。直线性贵在管理策略上下一致,不折不扣,习惯养成规范持久;群众性体现以人为本,主体参与,人人都是平等的主人地位;示范性重在心理换位,理解尊重,信任协作,对己负责就是对人人负责。
  近几年来,学生习惯养成良好,学习成绩总体提高,自理能力增强,社会实践意志顽强,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但是,我们在不断总结和推广农村初中寄宿制教育有效经验的过程中,发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出现了新的不和谐“音符”,努力解决却又短期内无法有效解决的困惑,这里提出来,以期大家共同探讨。
  一、困惑分析
  1、老师以教育者的角色承担起“保姆”的责任
  因为寄宿,学生住宿、吃饭、用水、活动等本来的日常需要,但由于安全责任,每个环节却都需要教师全程跟踪和管理,尤其夜间管理更是一种负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因“失职”而承担种种责任,教师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必须服务于学生日常管理,教师自然成为“全职”保姆。
  2、小农思想意识使教师“孤军奋战”,家长“撒手不管”了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送进学校,而且是“寄宿生”,那么全部的教育责任和希望自然是学校和老师的,自己则“心安理得”地干家务活或者外出打工。几个学期了,没有参加过家长会,不认识班主任老师,不知道孩子在几班,甚至部分家长在领取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都不会亲自出马,而是要他人“代理”……
  3、现代教育管理让家长“减负”了,教师“增负”了
  由于寄宿,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相对不足,缺少了子女与父母在心理上和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家长模糊地认识子女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相反,教师面对学生的厌学、贪玩、抽烟、上网、早恋等诸多非智力不利因素的干扰则是忧心如焚,也显得力不从心。
  4、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却不理解学校的做法了
  政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了,学校要求家长前来签名领取寄宿学生生活补助,部分家长却不愿意了,“拿了几个钱,这样那样的事情不少啊”,要找人代领,代理签名。搞不清楚,是政策惹的祸,还是钱惹的祸,再不就是学校和老师惹的祸了……
  5、享受优质高效的教育与经济发展滞后的矛盾
  随着政府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形成花园式格局。现代化高标准实验室、远教网互联网信息化课堂、多主题多形式的课余生活,学校真的成了知识的海洋、成长的乐园。相反,教师多人合住一间宿舍,义务上好夜间自习,周末节日义务为毕业班补课,加之教学压力大,时间长、精力消耗大,却无法得到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有效补偿或心理安慰,有人说教师“职业倦怠”、“过度开发”并不为过。
  6、学生生活学习的依赖性不断滋长、蔓延
  在多年寄宿制教育逐步形成规模后,家长教育子女的意识淡化,家校自觉联系不足,家庭责任逐步转移,一味依赖学校、教师“孤军奋战”,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教育要求更高,稍有不是,便引发家长“抱怨”,甚至“动怒”。同时,学生也一味依赖于教师教给什么,要求什么,而并没有养成主动去做什么。“寄宿”在某种程度上便利了学生互抄作业,盲目攀比,小团伙聚会等行为滋生的“安乐窝”,不知节俭,不懂谦让,不贪心学习,不尊重老师……好像家长给学生送衣送物,教师加班加点都是理所应当。
  二、对策探究
  1、办好家长学校,明确教师与监护人角色定位。教师只能是学生的引路人,从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人际交往、礼仪常规等方面适时引导,让学生放开手脚自主适应,自我发展,而不是“保护神”。监护人则必须承担起孩子成长的责任,从思想、健康、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多方位与子女沟通,与教师交流,通力合作,趋正避邪,共同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搞好教学活动,以课堂为主渠道,让教育赢在教师。
  3、开展“亲情日”活动,以联系为纽带,让学生回归家庭。这样做的好处是:①家长通过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一方面了解孩子学习的习惯和态度,认清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体会帮助、引导孩子学习的辛苦,理解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能够认识到家校共同教育的重要性。②使家长认识到承担子女教育的义务和必要性。③孩子通过承担必要的家务劳动,体验父母的劳作与责任,激发自觉感恩于父母的意识与行为。④普遍的自然接触,能够使子女深入理解家庭的和谐与矛盾是生活自然的产物,学会如何应对与化解。⑤家庭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完成。
  4、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以实践为阵地,让学生走向社会。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力量,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伸展触角,实践体验,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5、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认识生活。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坚持开展竞赛类活动项目,让学生选择参加符合自己爱好和特长的活动课,学生在自己所爱的活动中,施展特长,发展个性,体验学校生活的魅力,享受属于学生时代的成功乐趣。能够处理好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关系,达到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促进合作与交往的寄宿教育 李钟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 叶敬忠 潘璐《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2期
  3、《浅议初中寄宿教育的两面性》于海平《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总第32期上 山西新作文杂志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