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生课堂发言能力培养策略研究_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看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学生课堂发言能力培养策略研究_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看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发布时间:2019-04-11 04:54:44 影响了:

  摘要:文章结合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初步尝试,谈谈高中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以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课堂;历史教学;阅读能力;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054-03
  “有效教学”是一个教学论的概念,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要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就必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必须在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原来冷冰冰的历史文字跳动起来。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新课标要求高中历史课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具体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学生不仅要学好知识,而且要灵活地运用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提高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一、历史课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既是新课改和高考改革的要求,也是实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实施,高考的逐渐改革,现在的高考题已不再是简单、具体的选择题、问答题,而更多的是对学生能力考察的新型材料题。它往往变化灵活,涉及选择题、主观题,常以丰富的材料呈现,这就需要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和鉴别史料的能力。如2011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历史科考试大纲说明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就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因此高中历史课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就顺应了现在高考改革发展的趋势。
  高中学生的历史课学习本来就是要面对大量的材料,然后从中鉴别获取有效的信息和知识,要使学生更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就显得很重要。进入高中的学生已有三年初中历史学习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这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就更应该抓住契机,有意识有计划按步骤地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成绩提高,而且会终生受益。笔者就新课程实践中探索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和做法与大家探讨。
  二、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现有效教学的一点做法
  作为高一高二学生,各科学习任务重,课外时间一般都会给中英数作业占用,课外学习历史时间较少。历史课每周只有两节,我们只有用最少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怎样做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下面就结合高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岳麓版)一课为例,说一说做法。
  1.让学生带着目的读教材(或材料)。我们知道历史课本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单元说明、课题及导言、目、段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因为有思考题引路,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特点及难点。下面是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1)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主张?想一想:为什么在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同时却有那么多思想家、改革家要探寻“公正的理想国”?
  (2)试结合教材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你还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吗?
  (3)我们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呢?
  (4)你能说出巴黎公社革命的历史意义吗?
  (5)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6)巴黎公社是在什么样的特殊条件下诞生的?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自由讨论,用约十分钟时间找到了粗略答案。然后老师再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重点分析。
  我们知道高考是结合考纲课标再综合几个版本教材出题的,因此在分析一些具体问题时还要找很多的相关资料,最好同时结合人教版教材互为补充。如要学生归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时又同时展示下面阅读材料: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
  材料三:共产党……消灭私有制,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这样学生就更进一步加深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的理解了,从而又会更加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了。
  2.让学生在提问讨论中得启发。在学生阅读完课文或相关材料后,教师就前面的思考题向学生提问以检查阅读的初步效果。同时让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由教师解答。通过互问互答指导学生对带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进行梳理归类,找出解答问题的论据和方法。在提问与讨论中,教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的角度,自然给学生以影响。讨论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讨论中学生既动脑又动口,人人参与,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锻炼。笔者在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时,补充了下面几材料:
  材料一是四个图片,图一是瓦特及其发明的篜汽机,图二是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一间机械纺织厂,图三是19世纪欧洲工人贫困生活场景,图四是19世纪资产阶级的奢华生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