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让高中作文“童心”闪耀:童心闪耀
 

让高中作文“童心”闪耀:童心闪耀

发布时间:2019-01-19 03:58:29 影响了:

  【摘要】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作文中“童心”闪耀。所谓“童心”,即青少年应有的一种纯朴、真实、积极、热烈的真实情感。这种情感由于种种原因而迷失,代之以一种不良的虚伪文风,必须培养符合青少年年龄特征的健康思想情感和朴素真切的文风,对不良文风进行彻底净化,让“童心”回归。作为教师不妨从两个途径入手来培养朴实真切的文风,让童心闪耀在作文之中。这两条途径是:一、提倡情境式作文教学;二、提倡多层次交流。�
  【关键词】高中作文;虚伪自我 净化自我 童心闪耀
  
   读一位学生的作文《阳光蹦进来》,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拉开布帘,推开窗,阳光立刻像小精灵挥着翅,扑腾进来。它在防盗窗上绕了一个弯,一蹦,轻轻的落在书桌上,站定,对着我咧嘴笑。笑得很不自然,原来它被防盗窗硬生生地割成一块块,一片片。窗外的阳光,一团团,在草坪上打滚,时有笑声入耳。”多么纯真的语句,多么富有张力的文字,多么微妙的情感!我在感叹之时,突然生出一个强烈的冲动:让高中作文也“童心”闪耀。那该有多好啊!�
  1.“童心说”的时代内涵――纯真自我
  所谓“童心”,顾名思义,就是童子之心。早在我国明代,文学家李贽就提出了“童心说”的文学主张。他在《童心说》译文中提出:“夫童心者,真心也;……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1〕� 李贽所说的童心即真心,是未受过虚伪理学浸染的“赤子之心”。他认为凡天下最好的文章,莫不是童心的表现。文学写童心,其实质也就是表现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反对表现受儒家礼仪束缚的“伪情”。李贽的“童心说”,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新课标的饿“表达与交流”中有这样的要求,“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又提出“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2〕�可见,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而其中要求的“表达真情实感”恰恰与李贽“童心说”的内涵是一致的。我的而这种强烈的冲动,固然有学生作文的诱导因子,其实也是对当今学生作文存在弊端的深沉的反思,更是对李贽“童心说”的重新思索,当然,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即借用童心的普遍意义――天真纯朴的心,强调中学生真情实感的特殊性,那就是不失稚嫩和单纯;不受假、大、空道理的限制;不受颓废消极情绪的影响;是一种纯朴、真实、积极、热烈的真情实感,是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纯正的情感。而目前高中作文中正缺乏这样的童心,需要积极提倡。�
  2.“童心”缺失的文风――虚伪自我
  高中阶段,是学生由少年转入青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思想由幼稚渐趋成熟。所谓的成熟,就是心智的完善和情感的丰富、细腻、深刻和稳定。真正的成熟是不失人的本真面目的,但是中学生的成熟是以模仿、学习他人为基础的。在模仿和学习中,他们往往难辨是非真假、美恶善丑,因而产生了理解上的误区,于是许多稚嫩的心灵变为“伪成熟”。伪成熟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世俗化,即有意识的媚俗;一种是虚假化,即无意识的矫情。前者表现在作文中是为了取悦他人,说些冠冕堂皇的话,虽然凭直觉他们并不相信这些话;或者故作高深,讲些所谓的哲理性的话,以显示文章的与众不同。后者,则是在模仿他人的思维和文法中,失去了自我,把别人的思想情感认作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把别人的文法照搬到自己的文章中,失去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构思。�
  可以说,由于伪成熟,高中生缺失了本真纯洁的自我;由于伪成熟,他们在作文中表现的是虚伪的自我。这不仅妨碍了高中生真正的成熟,而且使他们形成了不良的文风;华而不实,讲大话空话;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真实的见解。�
  3.“童心”缺失的原因――迷失自我
  高中作文失去“童心”形成虚伪自我的原因,是学生在某些社会不良文风和错误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
  “各种文化风习以及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养育了人的精神生命。社会锻铸着人的灵魂,也复制人的观念形态。”��〔3〕�环顾当今社会,世俗化的思潮大行其道,文学也从神圣的殿堂内走出,渐渐地走向媚俗。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各种休闲文化、包装文化、快餐文化全方位地向你涌来。特别是表现身边琐事、心中微澜的随笔盛行一时,而小家碧玉式的小女人散文则不停地传播伤感和闲适。报纸杂志上各类女性随笔专栏――诸如“谈心集”“风信子”“咸淡人生”“说三道四”;各类特色专栏――诸如“流行色”“追星族”“都市男女”;“诸如张爱玲式孤傲落寞的贵族文学,席绢式青春靓丽的冰激凌文学;还有流行音乐、歌词演绎、网络文学等等,用迷人的浅笑,用最普及、最有渗透力、最有穿透力的气势,把一种消磨生命激情的东西向人们――自然也包括中学生――包围过来”��〔4〕�。于是,面对这纷繁炫目的现象,经历单一、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的中学生迷失了自我,沉湎于所谓小资情调的幻想之中,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纯净和热情。�
  另一方面,由于要训练学生的高考应试作文,语文老师们在教学中还脱离不离文以载道的路子,摆脱不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盲目追求学生的发展等级,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生存状态,用不切实际的要求去要求学生。譬如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深刻化和哲理化,教师往往向他们灌输一些大道理,鼓励他们做一些哲学性的思考,增加思想的深度。这本来是不错的。殊不料,大多数高中生在理论方面缺乏相关学术著作的支撑,对所谓的哲学是一知半解,但他们知道,故作一下高深,来几句哲理性的语句,是可以获得大多数评卷老师的的青睐的。于是正如李贽所说:“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5〕�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说出来的只能是假话和空话,哪能写得出“童心”宛在的“至文”呢?�
  4.“童心”闪耀的作文指导法――净化自我
  由此可见,为了让“童心”闪耀在高中作文中,为了让学生寻找自我,净化自我,回归纯洁、朴实、积极、热情,高中语文教师就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的作文,一时符合年龄发展特征的健康思想情感的培养,二是朴素真切的文风的培养。一个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两者兼顾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两个途径入手。只不过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先做到真实,然后是纯净。
  第一,提倡情境作文教学。这种方法是先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再下笔作文。我们知道作文“写什么”先于“怎么写”。学生往往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无情可抒,获是想说的不多,情感贫乏,只好想到去胡乱地模仿。为了让学生在写作酝酿时期找回一个真实的自我,必须让学生找回真实的体验,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一种情感的激荡,触发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而且这种被触发想抒发的情感应该是健康纯正的。这样学生才能怀着一颗“童心”来写作。�
  该创设什么样的作文情境?我认为无论创设什么样的作文情境,都要让学生能去真切地体验他和家庭、社会的关系,从中挖掘出作文所需要的人情事理。该如何创设作文情境呢?我个人认为可采取“制造事件”和“参与事件”两种方法。�
  “制造”事件,就是让学生做作文前的课前准备,去特意创设情境。关羽这种方法,一位老师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子。有一次,他准备让学生写写对母爱的感受和思考,事先布置了一个任务,叫学生回去跟自己的妈妈说一声“我爱你”,然后把母亲的反应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作为自己课堂作文的素材。结果,这一作文任务在学生中激起了千层浪花。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从来没想到,这样轻轻的一句话,会让妈妈愣在那儿……我的眼泪流下来了。我第一次发现我对母爱太麻木了……母爱的温暖无声的包围着我,以后我要多跟母亲说说贴心的话。”也有的同学写道:“母亲听到我的话,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说,你又打什么"主意",我愣住了……在妈妈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人。我真的太羞愧了……”也有同学说:“老师,我的心情还无法表达出来,能过几天把作文交给你吗?我的许多话还没有理清……”在这次作文中,学生找回了儿时纯真的感情,并且开始思考母爱和回报,这既是一次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也是一次情感的涤荡和净化,“童心”在这里凸显。“制造事件”是让童心回归作文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只有童心回归,作文才会闪耀光彩。�
  所谓“参与”事件,就是利用所有能利用的学校和社会活动,让学生参与进去,来获得作文情境。我们知道人的表达能力的形成,其出发点是人在能动地、有目的地作用于外界,产生了问题意识,在寻求解答寻求同感的时候产生了表达的欲望。学生的“童心”在学校、社会的活动中将大大被激发,并产生表达的欲望,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便会走向积极和健康。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学校期间,让学生采取一种自己喜欢的可行的方式,参与到学校的创建活动中去,然后在作文课上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下来。要求学生尽量做与别人不同的事情,并且对这件事做深入的思考。一个星期过后,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不出所料,比起以前的作文来,由于作文中有了自我,内容丰富活泼了,请真挚热烈了,“童心”可见,成长也可见。他们用感性的文字形象地描述了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感受,用较理性的思维阐述了人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关系,提出了一些从学生的角度看来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文章中难见说空话、大话的现象,更多的是对身边环境的真切的关注和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展望和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学生变得理智多了。�
  第二,提倡多层次交流。我们知道,平时的作文评改,基本上是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实际上这种交流是以教师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心灵和情感,虽然对学生的情感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但无形之中也会使学生掩盖本真,以虚伪的面目来应对老师。其实,要想促使学生以“童心”来作文,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然后才是师生之间的交流。�
  可以说,学生的而作文是否展示了他的“童心”,只有与他朝夕相处的同学最明白。任何的虚假和矫情,都会被同学一眼看穿。所以,作文的第一交流应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会感受到惟有真情、惟有自己真切独到的体会,才能引起共鸣,才能得到别人的赞许和认可。所以在作文评讲课上,我总是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的作文,然后大家在一起讨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的建议。学生们都表现得很投入,很积极,课堂效果一次比一次好。在一次作文交流中,一位同学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要想让你的作文感动别人,首先得感动自己。如果我们写过文章后,连我们自己都不愿意读,这就说明这篇文章已经假了、空了。”多有道理的一句话呀!我欣喜地看到我的学生在逐渐的理智起来,成熟起来。“童心”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童心”能得到最广泛的赞赏。如果平时多多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他们的文章必定会自觉地走向“童心”再现,走向自我再现。�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必不可少,因为教师必须去掉学生作文思想和内容上的杂质。比如,学生反对“为了祖国”或“为了世界”这一类的大话,教师也必须向学生指出,关注社会和人生,关注世界和人生是他们应有的态度,只不过要具体一点。这种交流应该是开放的,是面对全体学生、允许有争议的交流,在争辩与解答中,净化学生的心灵和文风。因此,在每次作文评改之后,教师应在课堂内提出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触发学生的想象、思考和争论,在争论中去伪存真,并且在争论中让学生感到思想上的愉悦和澄清。然后,再让学生记录这次争论的心路历程,回归自我,让他们在记录中净化和提升,培养他们朴实真切的文风。�
   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切实实行这两种方法,学生的情感将会变得纯净和积极,“童心”将会回归,那么高中学生的作文将会真正“童心”闪耀,佳作迭出,文风也将会趋向质朴和康健。
  �
  参考文献
  [1][5] 处出自李贽《童心说》,《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17页
  [2] 处出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9页
  [3][4] 出自皋玉蒂《走出“温柔的误区”》,《写作指引》,社会教育出版社,2000年
  �收稿日期:2011-07-1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