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成王败寇”:九二派官员下海20年_成王败寇
 

“成王败寇”:九二派官员下海20年_成王败寇

发布时间:2019-04-01 03:51:51 影响了:

  他们原本生活于广义的体制内;他们的人生志向无一例外都是为了在科层体系里谋求更高的职务;他们中的几位甚至在40岁左右已经官至司局级;他们经纶满腹、忧国忧民。但是1992年前后,他们选择离开体制。
  被包括在“92派”群体的那些人有: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中国诚信公司董事长毛振华等等。
  这些企业家的名字,早已为世人熟悉。而他们身上印着的“92”数字标签,对如今的投资者来说,充满了时代的诱惑与神奇。
  “92派”,跟时代交锋
  1992年,是中国企业家成长的转折年。这一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国家体改委颁布《有限责任公司暂行条例》、《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党的十四大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2年的春夏之交,全国100多万官员造访深圳。据当时的媒体描述,深圳市政府接待办最多时曾同时迎来60批考察团。
  远在北京的湖北天门人陈东升也坐不住了。那年,35岁的他已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的副总编,官至副厅级。可是第二年他就辞职创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4年后又组建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92派》一书的策划人之一,与“92派”关系非常密切的中国企业家论坛《亚布力观点》主编傅小永认为陈东升是92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我记得他跟我说过一个细节,我的印象非常深,他们在嘉德创业初期,因为陈东升是政治抱负很强的一个人,他的合作伙伴问他会不会做着做着又跑到政治里头去。”陈东升用掐灭一个烟头的方式来做自己的隐喻,表明自己的政治抱负已经像烟头一样被彻底掐灭了,他已经下定决心全心全意去做企业了。
  1993年5月18日,中国嘉德正式营业。那时,创办嘉德不久的陈东升到香港观摩索斯比的拍卖时,还总是猫在角落里,弓着腰偷偷拍摄,似乎学习别人是一件会被耻笑的事。“一下从机关出来,真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在五星级酒店好多人举牌,几百万、几千万,我觉得蒙了。”
  到1994年3月27日,将近一年时间,中国嘉德颗粒无收,陈东升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这样对傅小永描述自己当时承受的压力:“大家说人一紧张身上就会冒冷汗,错了,我当时是心在冒冷汗,胸疼、透不过气。”
  同样,泰康人寿在经营七年后才开始赚钱。如今在泰康的办公室里,挂着陈逸飞的油画《黄河颂》,傅小永知道,这幅作品是对陈东升艰难创业过往的纪念,也是他个人气质的真实写照。学经济出身的陈东升在创业之初就计算好了“下海”的机会成本:“当部长”。为挽回这一机会成本,他的人生目标是要创办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
  如今,55岁的陈东升对自己显然是满意的——嘉德拍卖已成为本土最大的拍卖公司,2011年营业额超过百亿;1996年创办的泰康人寿,已是拥有25万员工、6800万客户的中国第五大保险公司,2011年资产3500亿。
  近20年的创业帮助陈东升完成了自我认知,他对自己的概括是:“我从来都敢跟别人交锋,真实的陈东升,就是革命的英雄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还加上革命的现实主义!”
  陈东升正是“92派”一词的首创者,他如此定义:“这是指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从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辞职创业的企业家。”在他看来,1992年前后由官员、学者身份下海的企业家都可归入这一群体。
  “92派”的精神脐带与掣肘
  1992年,谙熟宏观经济形势的毛振华认为,“机会似乎来了”。他当时在中南海政策研究室任处长,可是他一直希望能有个独立舞台,而自己是这个舞台的主角。“在庞大的公务员体系里,我是大单位里的小干部,拍不了板。”
  毛振华辞去了中南海政策研究室处长职位,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资本市场信用评级中介机构——中诚信。毛振华决定创办中国的穆迪公司,他怀里揣着的蓝图就是穆迪和标准普尔。
  毛振华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下海”——他办的是“调动手续”,他只是“调动到自己创办的公司里来了”。他不是两只脚义无反顾地跳下海去,是第一只脚迈出去,第二只脚才抬起来。
  而如今,他选择拔脚“上岸”了。20年后,他再度转身回到书斋,中诚信似乎在他的事业中开始隐退。傅小永说,毛振华的身上保留了很浓重的知识分子气息,而他认为这是一部分“92派”企业家的特征。
  1991年,中央党校法学硕士、曾在国家体改委任过职的陕西人冯仑也离开了体制。他用数万元“换”来了一家信托公司500万元的投资,扛着“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招牌兴冲冲地前往海南。坐上南下的火车,决定到海南碰碰运气。
  “不管你过去是怎么样的,海南不相信眼泪。”冯仑说过这样一句话,而近十年里积累了中国底层的生存智慧和办法,冯仑和他创建的万通得以成就大业。
  在那里他碰到了几个志同道合者——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王启富和刘军,这些人也都是从政府部门辞职出来的。他们被合称为“万通六君子”,日后,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成了中国商界的风云人物。
  “这是《92派》里的主人公们在1992年前后的生活情境。回溯他们在这一时段的人生情境不是为了展示一个个苦涩、温情的商业励志故事。他们原本生活于广义的体制内,或行政官员,或智囊部门研究员,或大学教员;他们的人生志向无一例外都是为了在科层体系里谋求更高的职务;他们中的几位甚至在40岁左右已经官至司局级;他们经纶满腹、忧国忧民。但是1992年前后,他们选择离开体制。”傅小永总结道。
  “所以92派体现得最重要的就是一种人生抱负和价值,他们对体制很失望,即便你呆在位置上很满足,但是很灰心。”傅小永说道。“体制”是他们最初的精神脐带,这锻炼了他们更宽广的宏观视野和对大局的驾驭能力,但也可能成为他们的精神掣肘。这是“92派”的核心特征。
  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水者”
  每次大潮,总能大浪淘沙,留下几颗灿烂的珍珠。如今仍活跃于中国商业舞台的“92派”,无疑就是这些“珍珠”。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