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思维的深刻性_抓点设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_抓点设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发布时间:2019-04-04 04:34:25 影响了: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儿童文学家冰心以欢快的笔调在文中记叙了自己在春游颐和园时的所见所闻所思,赞美了春天,更赞美了像春天一样充满朝气、生机勃勃的孩子。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快乐。但作者毕竟是以一个成人的视角来观察生活、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因而文中许多句段含义深刻,学生要达到真正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抓住文章中的“点”来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深入地体会到了文章的内涵。
  一、精彩点
  文中有一段描写海棠花的句子,其中作者将满树的海棠花比作“喷花的飞泉”犹为精彩。那“喷”字的准确、凝练,让人不能不佩服冰心这位文学大家的手笔。可学生在阅读时,对“喷”字很容易一带而过,或仅仅停留在“花多”的理解层面上。这时,我让学生先说说字的本义——体会“喷”字所蕴涵的一种压抑不住的力量。紧接着我问道:“海棠树那压抑不住、喷发出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一问题促使学生向更深层次去思考。联系平日对春天的感受,加上对春意盎然的颐和园景色的尽情欣赏,学生从“喷”字中体会到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和勃勃的生机。
  二、反复点
  有的课文,作者为了突出主题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句子。在本文中,“旺”字分别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海棠树下,一个男孩子说海棠花“就是开得旺嘛!”第二次是作者在心中赞叹——“对,就是开得旺!”虽然句子相同,但“旺”字的含义却不一样。于是,我把两句句子放在一起,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品读欣赏、讨论交流:两个“旺”分别形容什么?含义有什么不同?通过独立思考、小组的合作学习,学生理解到这两个“旺”分别形容花儿旺盛地开着,儿童茁壮地成长,从而深入地领悟了作者的用意——借花来写人,以花来喻人。
  三、矛盾点:
  在作者的笔下,孩子们在嬉戏玩耍时,“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这让学生产生了疑问——“汗流浃背”时明明是“一身臭汗”,怎么会觉得“香”呢?文中的描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了矛盾。此时,我设计了一个看似与课文无关的问题:“平时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眼前的事物特别的美好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样东西本身很美”“自己的心情很好的时候”“特别喜欢这样事物的时候”……当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再带着学生回到课文中去理解。这时,学生通过思考很快就有了新的感受:孩子是最富有朝气活力的,他们是最美的;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孩子,在她的眼中孩子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矛盾是思维的“催化剂”,它能形成一种认知冲突。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课文的矛盾点设计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度。
  四、突破点
  “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段文字在写花,更在写人,是文中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含义,我让学生说说“花儿和儿童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引导学生从美丽可爱、生长情况、生机活力等方面来寻找两者的共同点,将抽象的词句化为具体的形象,获得更深入更准确的理解。抓住“最佳突破点”往往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了关键的句子,学生则领悟了一段话乃至全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更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一课的教学,让我感到教师善于抓点,巧妙设问,能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事物、生活的经验,由浅入深地来理解、感悟、品味、欣赏语言文字,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江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