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_医学院校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_医学院校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3 16:25:00 影响了:

  摘 要:医学院校语文教学对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剖析了医学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医学生 语文教学 对策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份来自于医学院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50%的医学生表示对文科不感兴趣,不少学生反对将“大学语文”课设置为必修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适应现有的教育方式,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其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本文拟剖析医学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一、医学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边缘化,语文能力的培养缺乏持久性。
  一些医学院校在教育思想上存在着狭隘功利性,往往只注重应用性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学养教育和人格培育,以致使得语文教学遭到不应有的冷遇和忽视。有人认为“大学语文”课只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延续;认为语文课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无甚联系,相去甚远;认为语文课的设置可有可无。这种错误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学院校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语文课程的设置处在萎缩状态。有很多院系的领导常常以压缩课时为由,任意砍掉或缩减语文课时。即使开设,也仅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来设置语文课,使得语文课处于一种点缀、装饰、从属的地位。作为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学时设置一般在36~40学时左右,2学分,无论学时和地位都无法与英语及专业课相比。就目前语文课程设置的时间看,公共必修课大都在大一开设。选修课开设学期不定,学时在30学时上下,而且选修课开设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全盘的考虑。基本是语文教师谁有闲暇时间或有能力开什么课就上什么课,如果没有时间就暂时停止。这种情况造成学生语文学习的断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缺乏持久性。
  (二)教学内容偏重基础知识,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
  语文教学呈现弱化的趋势也有其自身的原因。首先,在目前高考状态下,中学语文极强的应试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泯灭了语文课的真正意义,致使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只是为了高考才学,上了大学之后还要学语文,自然就提不起兴趣。其次,教师对语文课的重要性价值认识不够,在教学中仅仅停留在中学语文教育阶段,注重字、词、句、段的分析,没有把语文教学提升到继承传统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的意识层面来操作,没有从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高度来认识,导致大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差异不大。
  (三)教学方法、手段滞后,语文课堂教学枯燥、沉闷。
  在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上也存在问题。就教学方式、方法而言,以教师为主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大学语文”的教学。大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教学手段来说,大学语文比较适合情境教育,可以利用现有的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的融合,让语文教学更生动。然而由于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处于教学边缘的任课教师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作这方面的工作,对教学方法的探究也缺乏兴趣,因此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就显得有些落后。以上诸种原因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枯燥、沉闷,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医学院校语文教学的对策
  
  (一)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意识。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因此,每位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把这种教育思想融注在教学中,既教学生学知识又教学生做人。这才是最完美的教育。语文教学中所选讲的作品,均为名家的名篇佳作,就每一个作家而言,他们身上体现的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的关注,对高尚人格、高尚情操的追求,对社会人生的强烈责任意识,都会对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孔孟语录》中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的不为富贵违仁的思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身正令行,“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的忧患意识;屈原的“深思高举”,不肯与污浊的世俗社会同流合污,宁愿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蒙世俗之尘埃的高尚的爱国情操;司马迁为完成《史记》的撰写,不辞辛苦收集资料,虽惨遭宫刑而能忍辱含垢,终于完成这一巨著的坚韧的品性和社会责任意识;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尝尽人生的辛酸与悲凉,但其顺境中不流于逸乐,逆境中不气馁,始终以旷达超逸的心态面对坎坷人生的那份潇洒;《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超凡脱俗的爱情观,不一而足。优秀作家身上包孕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所必需的精神养料,是砥砺学生健康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诱导启发,让丰富的人文精神滋润学生的心灵,教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 以启发诱导式为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文学是人学,还是人心之学,即表现社会中各种人的思想感情、内心世界的学问,因此,文学作品的理解重在内心的感悟,潜移默化的熏陶。所以在授课时应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经常设计一些问题,尤其讲到关键处,比如关涉思想内涵的诗眼、词眼、文眼之处,停下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讨论,尽量不让通说或教师的看法牵制学生,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任课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的宗旨,采取精讲与泛读、讨论、观摩、比较、鉴赏、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对祖国文化精粹的兴趣。
  3.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教学手段来说,语文教学比较适合情境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语文教学更生动、更有趣。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可将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声、像、色的多样性,有形有色、声情并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传输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每一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同时给学生以感染。如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配之以美妙的乐曲、生动的图像、悠扬浑厚的朗读,这些如一股清泉渗入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如身临其境,既深刻地领悟到了本诗深情悠远的意境,又得到了美的陶冶、艺术的熏陶,思想感情得到了净化。这种教学可大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并且收效很好。
  (三)系统开设人文选修课,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之外,还应向学生开设一系列人文选修课,作为“大学语文”的有力补充。这些选修课或侧重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挖掘,或侧重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与审美品位,或侧重于学生各种实用技能的提高。可以考虑为学生开设以下几类选修课:一是中外文史类,如中国古代诗词赏析、文艺常识、文艺评论、外国文学名著评论、中国现当代小说欣赏、中国文化概论、鲁迅作品选读、中西文化比较、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史学名著与中国文化等。二是艺术类,如名曲欣赏、绘画基础、影视作品赏析、书法艺术鉴赏、美育概论、中外美术简史等。三是实用类,如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学常识、演讲与口才、新闻评论、编辑实务、网络信息实务、行政人员写作、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等。这些选修课不但可以使学生提高艺术文化素质和审美意识,促进思想升华,陶冶情操,锻炼表达与鉴赏能力,掌握一些实用技能,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促使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全面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四)制定考核机制,强化语文能力培养的持久性。
  除人文选修课外,还要求学生读一点文化经典。为保证语文成为学生大学四年不间断的教育,可以为学生制定“必读书目”,设计学生应知应会的“菜单”。在新生入学时规定出大学期间需阅读的篇目,这些篇目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选定篇目时要从那些真正具有文化价值,对一个甚至几个时代产生重大影响的著述中去挑选,切实注重所选著述的文化意义和思想内涵。应是经历史考验,在该学科中具有无可辩驳的权威地位的经典作品,具有历史意义上的永恒价值和学术地位上的崇高权威。把这样的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文化精粹。还可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学者开办导读讲座,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名著;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导读性辅导资料,有选择地介绍部分重要著述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提供给学生阅读时参考;开展其他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校报开辟“读书笔谈”专栏,供学生发表读书心得体会,组织学生读书心得讲演或交流座谈会,通过对名著阅读体会的交流、探讨、研究,增进对名著的理解,开展读书格言征集、读书格言书法大赛等活动,明确读书的意义。对阅读情况予以考核,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一定数量的阅读任务,写出读书笔记。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形式视同校内正式科目的考试,计入总成绩中,以学分制的实施为契机,将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学纳入教学体系,以“文化素质教育考评证书”为手段,强化文化素质教育。每年对新入学的学生开展“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未达标者通过自修参加下一年度测试,直到通过为止。通过这种强制性规定使语文教学成为继高中之后不间断的继续教育,从而改变目前医学生语文水平整体下滑的趋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