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赋予新教材“现实”情境,引发数学学习内驱力的提升
 

赋予新教材“现实”情境,引发数学学习内驱力的提升

发布时间:2019-01-15 03:49:07 影响了:

  [摘要] 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文针对怎样在数学课堂中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问题,进行了“挖掘教材内涵资源,创设适合的现实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提升”的行动研究。
  [关键词] 新教材 “现实”情境 数学学习 内驱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应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条件,还应为学生探索求知创设合适的情境。”
   这种全新的变革要求教师能够把握住新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同时,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进行了“挖掘教材内涵资源,创设适合的现实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提升”的行动研究。
  一、给数学问题赋予现实意义,引导学生亲近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例如,笔者曾经参加一次小学数学的听课活动,内容为《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课后反思中,上课老师谈她的课前准备时说:“在准备‘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教学时,我被自己收集到的两条信息深深震撼了,一则是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日本,可每年仍在大量砍伐树木,制造一次性木筷;另一则介绍了我国每年约有0.02%,的土地被沙漠侵吞。我脑海中立即有了这样的意识,能否在‘百分数’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这些,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种子”。课堂上,正如该位老师所说,整个“百分数意义”的学习和探究过程,深深植根于现实的生态问题情境之中,问题解决了,在教学过程中“百分数”的意义学生也“创造”出来了。经历了这样的学习和探究过程,“百分数”解决了如此的“生态难题”而越发显示出其价值所在。在这样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领会了百分数的意义,在合作、交流、探究中能力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更汲取了一种生态的理性精神。
   2.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迅速把现实生活情境转化成数学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应时常关注大环境和社会生活实际这两个方面,编拟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关真实背景的数学应用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启迪他们平时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感悟内化和概括生活中的现象,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如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1)以学生关注的NBA问题导入:姚明在一场NBA篮球赛中投进17个球,获得25分,其中三分球与两分球的总得分正好是罚球得分的1.5倍。问:这场比赛中,姚明投进了几个三分球?几个两分球?罚进几个球?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对该问题进行考察和切磋:从已知信息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语言等式,再把语言等式“译”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便自然引进其定义。此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形:这个方程组学生渴望解答,但仅凭现有知识却又无法攻克,于是此方程组的解题方案就成了一个悬而未结,且学生迫切要求解决的疑问,这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能动性被调动了起来。
  二、创设现实的情境,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快乐学习
   1.模拟现实生活情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在模拟现实情境中体悟数学。
   如《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24”点游戏、《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日历问题、打折销售、教育储蓄、希望工程义演、概率中的游戏等,都充分展现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正是这些游戏,给学生开辟了充分想象的空间。自制卡片进行有理数运算,丰富了课间活动;小小的火柴棍让学生爱不释手,让教学跳出了教材的局限,搭摆各种图形,进行新问题的探索;七巧板在学生眼中是神奇的魔板,是他们开展想象、组合、操作活动的广阔天地。新教材为学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生活世界,也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喜爱的情感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之中。
   2.旧题新编,推陈出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面对一个未知领域,孩子充满了强烈的好奇,非常希望去尝试一番。而对自己亲自实践得到的知识,会理解得更加深刻。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这种需求,让学生品尝参与的乐趣,强化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在拓展学习材料中,有些题并非通俗易懂,若将其原封不动地引进,并不适宜。从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出发,不妨旧题新编,推陈出新,比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我把《九章算术》的“犬追兔”改为:猎狗发现前方120米处有一只兔子正在逃跑,拔腿就追。兔子逃跑的速度是每秒14米,猎狗追赶的速度是每秒18米,在兔子的前方400米处有一片灌木丛,如果兔子钻进灌木丛,猎狗就捉不到它了,那么猎狗能否抓住兔子呢?教师立疑设悬,学生顿生探寻解答的强烈愿望。
   三、将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作为教师就不能急着解释、下定论,而是要把错误抛还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资源作为情境,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内化知识。
   例如,在兴趣活动教学“已知,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D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这一个内容的时候,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后,我巡视了一遍课堂,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得到全部的答案。这正是我意料中的事,我并没有责备他们,就抛出问题,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就走到他们中间参与并做适当的引导,通过十多分钟的讨论,通过学生们的激烈争论,很多学生能画出正确的示意图并求得全部答案,学生们再通过比较并寻找出前面我们出现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强化了记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知识也得到了内化。
   总之,要挖掘教材现实背景,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么做,虽然在课堂上花费的时间较多,而且未必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但能有效地使学生情绪高昂,引发学习内驱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